“绝妙的主意?”
大殿之上,群臣的窃窃私语声如细碎的冰雹,砸在陶毅的心头。
他能感觉到,那些原本就摇摆不定的目光,此刻更是充满了狐疑与揣测。
但他必须稳住
陶毅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带着某种神秘的回响:“朕……想到了……汉武……北击匈奴!”
话音未落,大殿内瞬间安静下来,落针可闻。
大臣们面面相觑,眼神中闪烁着震惊与不解。
汉武帝北击匈奴,那是何等雄才大略,可如今的大元,内忧外患,国力衰退,又怎能与当年的汉朝相提并论?
李大人原本已经绝望地闭上了眼睛,听到这话,猛地睁开,他正要开口反驳,却被陶毅接下来的话堵住了嘴。
“朕知道,诸位爱卿心中定有疑虑。”陶毅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但朕要告诉你们,汉武帝之所以能够北击匈奴,并非仅仅依靠国力强盛,更重要的是……”
他顿了顿,目光如炬,扫视着每一个人,“是决心!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
陶毅猛地一挥衣袖,声音陡然拔高:“朕今日,便要效仿汉武帝,以举国之力,北征叛贼!不胜不归!”
“历史洞察之眼”悄然发动,陶毅的眼前浮现出无数画面:汉武帝在朝堂上慷慨陈词,卫青、霍去病率军驰骋疆场,匈奴单于仓皇逃窜……这些画面如同走马灯般闪过,却又清晰无比,仿佛他亲身经历过一般。
他将这些画面中的细节,巧妙地融入到自己的言辞中,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狠狠地敲击着大臣们的心房。
“诸位爱卿,试想一下,当年汉武帝面对的,是何等强大的匈奴?他们兵强马壮,骁勇善战,一度将汉朝逼入绝境。但汉武帝退缩了吗?没有!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北伐,最终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开创了汉朝的盛世!”
陶毅的声音越来越激昂,仿佛他就是当年的汉武帝,正站在朝堂之上,向他的臣民们发出战斗的号召。
“而我们今日面对的,不过是一些跳梁小丑,一群乌合之众!他们也敢妄称天命,也敢犯我大元边境?简直是痴心妄想!”
他猛地一拍桌案,发出“砰”的一声巨响,震得整个大殿都颤抖起来。
“朕意已决,即刻起,整顿兵马,北上征讨!谁敢再言退缩,立斩不赦!”
陶毅的声音如同惊雷般在大殿内回荡,震慑着每一个人的心神。
那些原本还犹豫不决的大臣们,此刻再也不敢有丝毫的异议,纷纷跪倒在地,高呼:“陛下圣明!臣等愿追随陛下,北征叛贼!”
李大人脸色煞白,如同一只斗败的公鸡,灰溜溜地坐回了自己的位置,再也不敢发出半点声音。
陶毅心中涌起一阵难以言喻的畅快感。
他知道,自己成功了,他终于说服了这些大臣,为北征赢得了宝贵的支持。
然而,这仅仅是开始。他清楚地知道,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铁牛!”陶毅高声喊道。
一个身材魁梧、满脸虬髯的汉子应声而出,单膝跪地,抱拳道:“末将在!”
铁牛是陶毅一手提拔起来的将领,虽然作战经验不足,但对陶毅忠心耿耿,而且勇猛过人。
“朕命你为先锋,率领五千精兵,即刻出发,前往北疆!”陶毅沉声道,“记住,你的任务不是与叛军正面交锋,而是要摸清敌情,为大军开路!”
“末将领命!”铁牛的声音洪亮而坚定。
陶毅看着铁牛,心中暗自思忖。
他知道,这次北征,不仅要面对凶残的叛军,还要面对朝廷内部的各种势力。
他必须让军队尽快成长起来,才能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军队整装待发,旌旗蔽日,战鼓震天。
陶毅站在高高的城楼上,望着即将远征的将士们,心中百感交集。
他本想和江瑶好好告别,诉说一下心中的苦闷和无奈。
可是,当他派人去请江瑶的时候,却被告知,江瑶已经离开了。
陶毅的心中一阵刺痛。
他知道,江瑶还在生他的气,还在为之前的事情耿耿于怀。
可是,他现在没有时间去解释,也没有时间去弥补。
他必须立刻前往北疆,去平定那里的叛乱。
他望着江瑶远去的方向,他多想告诉她,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她,为了他们共同的未来。
可是,他不能。
他只能将这份感情深深地埋藏在心底,等待着凯旋归来的那一天。
“陛下,时辰已到,该出发了。”一个侍卫走上前来,轻声提醒道。
陶毅回过神来,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将心中的情绪压了下去。
他转过身,目光坚定地望着北方,沉声道:“出发!”
大军缓缓开动,向着北方进发。
陶毅骑在马上,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他的背影挺拔而孤独,仿佛一座巍峨的山峰,屹立在天地之间。
突然,一个士兵急匆匆地跑了过来,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
陶毅的眉头微微皱起,原本还算整齐的行军队伍,此刻也变得有些散乱,马蹄声、士兵的喘息声、风沙的呼啸声,交织成一片嘈杂,让人心烦意乱。
“报——”
一声尖锐的嘶吼划破了这片嘈杂,打破了原本就紧绷的氛围。
一名斥候浑身浴血,跌跌撞撞地冲了过来,还未靠近,便“扑通”一声摔倒在地,溅起一地尘土。
“前方发现小股叛军!”斥候挣扎着抬起头,声音嘶哑,眼中却燃烧着仇恨的火焰,“人数……约有……三百……他们……”
话未说完,斥候便头一歪,彻底没了声息。
鲜血,从他身下的泥土中缓缓渗出,染红了一片沙土,触目惊心。
“他娘的!”铁牛怒吼一声,双眼瞬间充血,如同暴怒的野兽,“这群狗杂碎,竟敢偷袭我们!弟兄们,抄家伙,跟老子杀光他们!”
说罢,他便要策马冲出,却被陶毅一把拉住。
“慢着!”陶毅的声音低沉而冷静,仿佛一块寒冰,瞬间浇灭了铁牛的怒火,“你这样冲上去,正中敌人下怀!”
陶毅翻身下马,走到那名牺牲的斥候身边,轻轻地合上了他未瞑的双眼。
他能感觉到,周围士兵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有疑惑,有不安,也有期待。
“传令下去,全军戒备!”陶毅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了整个队伍,“弓箭手准备,长枪兵在前,骑兵两翼策应!”
随着陶毅的命令,原本有些慌乱的军队迅速行动起来,长枪兵迅速组成一道密不透风的墙,弓箭手则弯弓搭箭,瞄准了前方。
“陛下,您看……”铁牛指着前方,语气中带着一丝焦急。
顺着铁牛手指的方向,陶毅看到,远处尘土飞扬,隐约可见一支骑兵正向他们冲来。
这支骑兵人数不多,但装备精良,而且来势汹汹,显然是叛军中的精锐。
他们挥舞着弯刀,发出震天的喊杀声,如同饿狼一般扑向猎物。
马蹄声如雷,震得大地都在颤抖。
“放箭!”
陶毅一声令下,早已蓄势待发的弓箭手立刻松开弓弦,密集的箭雨如同蝗虫般飞向敌军,发出“嗖嗖”的破空声。
冲在最前面的几名叛军骑兵猝不及防,纷纷中箭落马,惨叫声此起彼伏。
然而,叛军并没有因此而退缩,反而更加疯狂地向前冲锋。
他们顶着箭雨,挥舞着弯刀,试图冲破陶毅军的阵型。
“杀!”
陶毅军的长枪兵发出震天的怒吼,挺起手中的长枪,向着冲来的叛军刺去。
锋利的长枪刺穿了叛军的身体,鲜血喷涌而出,染红了大地。
这是一场残酷的厮杀,双方都毫不退让,你来我往,刀光剑影,血肉横飞。
陶毅站在阵中,冷静地观察着战场上的形势。
他发现,虽然叛军的攻击很猛烈,但他们的阵型却有些散乱,而且缺乏统一的指挥。
“历史洞察之眼”再次发动,陶毅的眼前浮现出无数画面:古代战争的场景,各种战术的运用,敌人的弱点……这些画面在他的脑海中飞速闪过,最终汇聚成一个清晰的战术。
他立刻下令,让长枪兵稳住阵脚,不要主动出击,同时让骑兵从两翼迂回,包抄敌人的后路。
随着陶毅的指挥,陶毅军逐渐稳住了阵脚,开始反击。
长枪兵的长枪如同毒蛇般不断刺出,收割着叛军的生命。
骑兵则如同两把锋利的尖刀,狠狠地插入了敌人的心脏。
叛军的攻势逐渐减弱,阵型也越来越混乱。
他们原本以为,凭借着人数优势和凶猛的攻击,可以轻易地击溃陶毅军。
但他们没想到,陶毅军的抵抗如此顽强,而且战术如此精妙。
士兵们看到陶毅临危不乱,指挥若定,都充满了信心,士气高涨,越战越勇。
他们挥舞着手中的武器,奋力拼杀,将叛军打得节节败退。
“撤!快撤!”
叛军首领眼见形势不妙,发出一声绝望的嘶吼,调转马头,仓皇逃窜。
其他的叛军也纷纷跟着逃跑,溃不成军。
陶毅军并没有乘胜追击,而是迅速打扫战场,救治伤员,准备迎接下一次的战斗。
陶毅站在战场中央,望着叛军逃窜的方向
随着他们逐渐接近北方部落的核心区域,敌人会越来越强大,战术也会越来越狡猾。
“陛下,”铁牛走到陶毅身边,瓮声瓮气的声音打破了沉寂,“我们……接下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