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悯贤的尽心辅佐下,国家日益昌盛,可他没有丝毫懈怠,目光锐利地看向更深层次的变革,决意推行一系列极具魄力的新政。这些新政目标明确,旨在打破阶层间厚厚的壁垒,让真正有才能的人崭露头角,为国家的长治久安筑牢根基。
苏悯贤一头扎进政务里,日夜钻研、反复考量,终于拟定出详尽的改革方案。土地制度改革首当其冲,他主张限制权贵毫无节制地兼并土地,计划将他们手中多余的土地收回,重新分配给那些无地少地、辛苦劳作却难以糊口的农民。在他心中,土地是百姓的根本,只有让耕者有其田,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根基稳固。
科举制度改革同样大刀阔斧。以往科举侧重诗词歌赋,选拔出的人才在经世致用方面有所欠缺。苏悯贤力主增加实用学科的考试内容,涵盖农业、工业、商业等诸多领域,力求选拔出专业精湛、能切实推动国家发展的人才,为朝堂注入全新活力。
为强化地方治理,他提议设立巡检司,挑选清正廉洁、精明强干的官员定期巡查地方政务。巡检司肩负重任,既要打击地方豪强的不法行径,又要确保朝廷政策精准落地,让百姓实实在在受益。
然而,新政刚一提出,就像一颗重磅炸弹,在权贵阶层中掀起惊涛骇浪。土地制度改革刺痛了那些靠兼并土地大发横财的权贵的心。他们望着名下大片即将被重新分配的良田,仿佛看到白花花的银子从指缝间溜走,心疼得要命。宰相之子赵康便是其中之一,他家的田庄遍布各地,新政一旦实施,损失不可估量。
科举改革让传统士大夫阶层忧心忡忡。他们多年苦读诗词经典,好不容易在官场站稳脚跟,如今实用学科加入,他们担心自己的优势不再,地位岌岌可危。地方豪强对巡检司的设立更是恨之入骨,以往他们在地方上一手遮天,鱼肉百姓,如今却要被监督管束,怎能甘心?
以赵康为首的权贵集团,再次在赵府那布置奢华却暗藏阴谋的密室中碰头。赵康气得满脸通红,在房间里来回踱步,突然停下,一脚踢翻旁边的椅子,恶狠狠地说:“苏悯贤这一系列新政,简直是要断我们的财路,砸我们的饭碗!绝不能让他得逞!”一位与他勾结多年、擅长溜须拍马的官员连忙凑上前,谄媚道:“是啊,赵公子,得想个办法尽快阻止他。他现在深受皇帝信任,正面和他对抗怕是不行,得从长计议。”众人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绞尽脑汁,满肚子坏水开始翻腾。
最终,他们敲定了一个阴险至极的计划。在民间,他们花钱雇佣了一群市井无赖,四处散布谣言,说苏悯贤推行新政是为了揽权,会把百姓拖入水深火热之中。这些谣言像瘟疫一样迅速传播,不明真相的百姓开始人心惶惶。他们还买通了一些江湖术士,这些人穿着奇装异服,在京城大街小巷装神弄鬼,宣扬天象异常,说这是苏悯贤新政触怒上天的征兆,引得路人纷纷驻足围观,一时间谣言四起,人心浮动。
朝堂之上,他们指使心腹接连弹劾苏悯贤,罗列各种莫须有的罪名,说他结党营私、意图谋反,试图让皇帝对他产生怀疑。在地方,他们煽动被触及利益的地主和豪强闹事。这些人纠集一帮打手,手持棍棒,气势汹汹地冲击地方官府,阻止土地重新分配。前去执行公务的官员被他们围攻,不少人被打伤,地方秩序一片混乱。
面对这重重困境,苏悯贤压力如山。可每当夜深人静,他回到书房,望着叶善依的画像,往昔的回忆涌上心头,叶善依温柔的鼓励仿佛在耳边回响。他的眼神逐渐坚定,心中涌起一股无畏的勇气。他深知自己又一次站在了风口浪尖,但他绝不退缩,一定要让新政顺利推行下去,为国家和百姓开辟一条光明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