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兔藿的别名是白葛。
功效作用
1.解毒:白兔藿具有强大的解毒功效,可用于治疗多种中毒症状,包括蛇、虺、蜂、虿、狗、菜、肉、蛊毒等。它还能有效消除鬼疰、风疰等严重毒性病症。
2.止痛:白兔藿可用于缓解疼痛,将其研磨成末后敷在疼痛部位,能迅速减轻疼痛。
3.清热:白兔藿具有清热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热证,如发热、咽喉肿痛等。
禁忌
1.孕妇禁用:由于白兔藿具有较强的药性,孕妇应避免使用,以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2.过量使用:过量使用白兔藿可能导致中毒,因此应严格按照医嘱使用。
中医药理
1.性味:白兔藿味苦,性平,无毒。
2.归经:白兔藿主要归心经和肝经。
3.主治病症:白兔藿主治各种严重的中毒症状,如蛇毒、蜂毒等,以及风湿痹痛、筋骨疼痛等病症。
4.用法用量:白兔藿可内服或外用,内服时可煎汤服用,外用时可将其研磨成末后敷在患处。
需要注意的是,白兔藿虽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使用时应谨慎,最好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白兔藿的食用方法》
内服
1.煎汤:将白兔藿洗净后,加入适量的水,煎煮一段时间后饮用。一般用量为3-9克。
2.研末:将白兔藿研成粉末,用温水冲服。每次用量为1-3克。
外用
1.捣敷:将白兔藿捣碎后,直接敷在患处,可用于治疗蛇虫咬伤、痈肿疮毒等。
2.煎水洗:将白兔藿煎煮后,用其汤汁清洗患处,可用于治疗皮肤病、湿疹等。
需要注意的是,白兔藿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时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避免过量使用或长期使用。同时,孕妇、哺乳期妇女及体质虚弱者应慎用。
《白兔藿的丹方》
杏金丹方
1.出处:《神农本草经赞》
2.组成:杏熟收仁研汁,入釜火煎,十日起白霜,霜尽金花出,丹乃成。
3.功效:未明确提及,但从炼制过程来看,可能有一定的滋补或药用功效。
其他相关方剂
1.治诸毒方:白兔藿可用于治疗蛇虺、蜂虿、猘狗、菜肉蛊毒、鬼疰风疰等诸大毒,不可入口者,皆可消除之。又去血,可末着痛上,立清毒。入腹者,煮汁饮,即解。
2.治风邪热极方:风邪热极时,可用白兔藿煮汁饮,捣末傅诸毒妙。
需要注意的是,白兔藿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其使用应遵循中医理论和相关规定,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白兔藿种植技术》
选种与育苗
1.选种:选择表皮光滑、纤维少、味甜、出粉率高、较耐旱、早熟、产量高的品种,如细叶粉葛。
2.育苗:每年12月至次年2月,在收获的粉葛藤中,选择无病、粗壮、芽眼饱满的中部蔓茎作种用。在原收获地开20厘米的浅穴埋藏,上盖杂草,或拿回室内用稍微湿润河砂盖藏。在种植前20-30天左右,将种蔓茎起出,用利刀把它切成带2-3个节的种茎条,按20x10厘米的规格,集中斜插在整成1米宽疏松肥沃的育苗畦上,隔日淋水,待种茎条长出的新芽苗展叶3片左右,长度5-10厘米时便可进行带土起苗移栽。
选地与整地
1.选地:选择向阳、排灌良好、地下水位较低、不渍水、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红黄壤土或沙壤土种植,最好选择轮作。
2.整地:利用冬闲季节进行深翻整地,平地按1-1.2米包沟起垄,垄高30-35厘米,沟宽30厘米,在垄中心按植距1米开深宽各40厘米的种植穴。山坡地按等高线开1.2米宽的带,再开成50x50厘米种植穴,穴距1米,行距1-2.5米。种植穴在种植前30天左右按下粗上细,将杂草、肥沃的表土分层回填至高于穴面15-20厘米。一般要求每种植穴施腐熟厩肥2.5-5千克或土杂肥10-15千克,钙镁磷肥或三元复合肥0.5千克,肥料要在植穴回填时与有机肥、泥土混合均匀。
种植时间与方法
1.种植时间:4月下旬均可种植。
2.种植方法:行1-1.2米(包沟),株距1米,单行单株种植,亩种植500-600株(山坡地按地势、坡度而定)。栽苗前,先挖15厘米左右深小穴,把苗与地面成30度角斜栽入穴内,用双手把土压实,淋足定根水。
田间管理
1.补苗、插篱:苗木移栽5天后可适当淋稀释人畜粪水定根,并注意检查,发现死苗及时补栽。种后一个月左右,当苗高长至50厘米时插篱,在两行间插一条高1.5-2米的多分叉树篱或竹篱(坡地可在两行间铺垫小树枝),选择一条壮苗留下,其余弱苗除去,将树篱相邻的两株引蔓上篱,保证通风透光。
2.打顶、整蔓、摘芽:当葛苗主蔓长至1米左右长时将顶部摘除,留3-4条侧蔓,其余的剪除。留下的侧蔓要分布均匀,在长达1-1.5米时打顶,并摘除侧芽。此后每隔15天左右摘一次侧芽。
3.肥水管理:种后20天进行第一次追肥,用0.3%-0.5%的尿素水淋施。此后每1-2个月穴施三元复合肥25-50克,逐渐增大施肥量。晴天要冲水淋施,雨天可穴施。水分管理要全期保持土壤湿润。粉葛耐旱不耐涝,故种植初期浇水宜少,宁可稍干,切勿过湿,雨后要及时排除渍水。
病虫害防治
粉葛病虫害较少,主要是叶斑病、霜霉病、叶枯病、锈病、潜叶蛾、介壳虫、金龟子、红蜘蛛等。防治病害可用代森锰锌、多菌灵硫磺胶悬剂、甲基托布津、粉锈宁等,防治虫害主要用敌百虫、敌敌畏、氯氰菊酯、三氯杀螨醇等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