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贤来看看,师父这字写得如何?”徐灏招手笑道。
耶律贤走近一看,顿时心里一动,只见白纸上写着一个大大的“禅”字。
“这是何意?”耶律贤暗暗心里打鼓。
耳边听得徐灏悠悠的说:“你自幼经历波折,父母惨死在面前,你又无人教导,遇事本能的想用武力解决........”
徐灏眼眶有些红了,他一边说着话,一边连连摇头:“你戾气太重,这原也怪不得你,师父至今思来,还是自责已极”
耶律贤眼泪止不住的流,哽咽着说:“师父.....我.......”
“汴梁大相国寺香火鼎盛,高僧极多,你去佛前清修吧,听听晨钟暮鼓,读读经文书籍,对你是有好处的”
徐灏凝视着耶律贤:“你我师徒一场,师父实在不愿看着你沉沦下去,去吧,今后.....好自为之”
他还是动了感情,转过身去看着外面,眼眶红红的,又想起了当年那个血腥之夜,吓得浑身发抖,紧紧搂着自己脖子,叫着师父的孩子。
半晌,身后抽泣声停,只听一声“咚”,那是磕头的声音,耶律贤稚嫩的声音响起:“师父请保重身体,弟子去了..........”
脚步声渐远,徐灏紧紧闭上眼睛,一滴眼泪从眼角滴了下来。
一个月后,耶律贤在大相国寺剃度,法号“普渡”。
耶律贤的出家,代表着北方的辽国正式灭亡,被纳入了中国版图,从燕山向北,直到大海,皆是中华国土。
收拾了辽国,东北亚大陆还差最后一块拼图了。
显德七年十月,刚刚稳定下来的辽阳,迎来了一个使臣,这个人叫做王郢乃是高丽的进士出身,现任翰林院学士。
他本是来朝见辽国皇帝,想把两国边境确定一下,因为边界不明,两国士兵失常火拼。
没想到走到半路,听说辽国灭亡了,中原王朝的军队来了。
王郢顿时大喜,以为自己立功的机会来了,如今辽国新亡,必定人心惶惶,新的统治者,也是要拉拢人的,现在凑上去说几句好话,再磕几个头,说不定关于边界之事,就能捡个大便宜。
他加快速度,兴冲冲的赶到辽阳,正好徐灏还在,王郢立即以外交使臣的身份求见。
蕞尔小国,中原统治者岂是你说见就能见的。
徐灏不见,派宰相赵广义见他。
上次和辽国谈判,赵普硬气的表态,让徐灏大为欣慰,尤其那句“此约一字不能易”,尤为传神,徐灏在和大臣们谈话时候,常常拿出来分享。
赵广义嘴上不说,心里却羡慕得要命,深悔自己为什么不争取去谈判?
没想到瞌睡就遇到枕头,高丽使者居然来了,还是来谈边境问题,哎呀,这个节奏就对了吗?
他简直比王郢还兴奋,当日就约见了他。
赵光义丝毫不顾外交惯例,把见面地点设在了皇宫旁边的寺庙里。
他本意是想羞辱高丽人,但是王郢会错意了,他以为新任“天子”崇佛,赵相这是在点拨他。
害的他急忙偷偷吩咐随员,去街市里寻上好的玉佛像,将来作为礼物送给徐灏。
两边就这样各怀鬼胎,戏剧性开始了第一轮会谈。
“贵使远来,一路辛苦”赵光义连寒暄都有点不耐烦,强忍着说着场面话。
“有劳赵相动问,一路都是通畿大道,倒也并不如何辛苦”
王郢汉语十分流利,这个时代的高丽人,都以说写汉语为荣,包括科举考试试卷,官方文书、法律典籍、史书(如《高丽史》)都是用汉语写成,不会汉语做不来官。
说着从袖子里摸出一份礼单,递上来笑道:“我王遣我来使,不知赵相也在,区区薄礼,还请赵相不要嫌弃”
这是高丽人的习惯,送礼就要送得有面子。
赵广义没想到他就这么公开行贿,心里暗骂,蛮夷就是蛮夷,送礼哪有这么光明正大的,你倒是私下给我。
心里腹诽,手上却一动,把礼单推了回去,道貌岸然的说道:“今日只谈公事,不计其他,贵使不必客气,快请收回去”
王郢不以为意,把礼单轻轻放在赵广义袖子边。
会谈这才开始。
看到王郢拿出的“国书”,赵广义鼻子没气歪,上面居然要求把鸭绿江以东的大片土地,通通划给高丽,作为回报,高丽将向中原新王朝称臣纳贡。
国书态度傲慢,语气桀骜,这要是不知道的,还以为高丽打了天大的胜仗呢。
关于这次谈判,徐灏和赵广义之间早有商定。
赵广义冷笑一声,把国书直接丢在王郢面前,这是十分不顾外交礼节的。
他冷声道:“不知贵国凭什么拿出这样一个条件?”
王郢立即理直气壮的说道:“我高丽乃是继承高句丽,辽东本就是我高丽故地,如今我王慈悲,只要鸭绿江以东土地,贵国中原大国,不会吝惜这点土地吧?”
这高丽自视为高句丽的继承者,宣称对朝鲜半岛北部及辽东地区拥有主权。
王建建国后,以平壤为西京,逐步北拓至清川江流域,并在鸭绿江以东修筑六城(如嘉州、松城),直接挑战原辽国的敏感神经。
因为他占的都是原渤海国故地,说白了,属于是挑战辽国统治的根基呢。
不过当时辽国耶律璟和耶律贤斗得难分难解,都没功夫搭理他罢了。
赵光义嘴角一勾,诡笑道:“贵使不如先看看我方条件再谈吧”
说着把一份资料递了上前。
王郢站起来接过,展开一看,气得大叫起来:“贵国这是在消遣人吗?”
赵广义身子一正,正色道:“何谈消遣二字,贵使说你们继承了高句丽,那我方就是继承了汉四郡,自西周年间箕子始,历经春秋秦汉,半岛北部就是中国领土,这史书记载得明明白白,贵使进士出身,不会不知道吧?你说你们继承了高句丽,那你们的凭据又在哪里?所以两国理应以汉江为界”
越说越是理直气壮,现隋唐两代前仆后继,坚决要灭掉高句丽的英明显露出来了,要是再让他独立发展几百年,恐怕辽东真要永远脱离中华版图了。
王郢气得说不出话来,赵光义说得有理有据,史书斑斑,俱有明证,他想反驳都不知从何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