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当清醒入梦,进入意识的核心,会出现偏差吗?
梦:如果能消除恐惧,通过学习和修炼提升心境,使自己的意识成长为(3.5)^2魂,并诚恳接纳核心中的自己,就能够度过心魔,完成精神的蜕变,化茧成蝶;如果沉沦在恐惧中,就会进入自我怀疑的怪圈,产生精神分裂,从而浪费了这一生的机会。
立:精神分裂会死亡吗?
梦:不会死亡,但会增加痛苦,发展为精神疾病而已。
立:僵尸的精神疾病都与修炼有关吗?
梦:修炼出偏可能诱发精神疾病,但不是所有的精神疾病都是修行出偏。产生精神疾病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基因缺陷、内脏的失衡、强烈的刺激、心灵创伤、自我认知错误等。
立:精神疾病可以治愈吗?
梦:是的。一切疾病都是可以治愈的,病的本质是失衡,只要解决失衡的状态就能康复,精神疾病也不例外。
立:如何治疗呢?当前对精神疾病的治疗基本靠神经兴奋或抑制剂,副作用很大。
梦:精神疾病的本质是信息维度的失衡,治疗首先要分辨疾病的成因,然后从信息维度解决。
立:如何在信息维度解决呢?
梦:信息维度就是意识的本源,需要分析病因,对症下药。基因缺陷导致的疾病,就解决基因的问题;内脏失衡导致的疾病,需要调节内脏的五行能量;强烈刺激导致的离魂症,需要补全魂体;心灵创伤导致的疾病,需要疏导情绪;自我认知错误导致的疾病,需要纠正潜意识;修炼偏差产生的心魔,需要战胜心魔......
立:当下产生精神疾病的僵尸很多,如果能有效治疗,将功在千秋。您能详细讲解吗?
梦:关于疾病、健康和养生的方法,我会在《生之道》中讲解,还是回到本次的话题吧。
立:前2次的指导,您讲了达摩阶段的修炼是意识的成长,成长需要脱离,脱离首先克服恐惧,然后魂体需要成长为(3.5)^2魂。这些条件都满足后会如何?
梦:万事俱备后,需要经历具体的脱离,先后经历脱离骨体、脱离筋体、脱离脉体、脱离肉体、脱离表体。当你修炼至元灵境,守静进入清醒梦,意识出现在心灵家园中,梦的助手往往会变化成亲属、朋友或同学的面貌,并设计一些情节,协助和引导意识脱离。
立:脱离五体是按照顺序的吗?
梦:不是,脱离顺序是按照魂体的能量属性能级进行的,魂体能量就是炁,炁分为木、火、土、金、水5种属性,木对应筋体,火对应脉体,土对应肉体,金对应表体,水对应骨体。哪种属性的能量先积蓄至阈值,就先脱离哪个属性的身体。
立:五种能量在身体中是如何积蓄的?
梦:五种能量是通过呼吸获得的,五行属性对应五脏,五脏是五行能量的收集器和分检器。自然界中分布着各种属性的气和炁,在呼吸过程中,通过心肺呼吸获取氧气和排除二氧化碳;通过胎息获取游离炁,通过丹田呼吸压缩存储。游离炁是混合状态,由木、火、土、金、水5种能量组合,游离炁在压缩存储前需要经过内脏的分检。
立:为什么要分类存储?
梦:为了节约空间。僵尸体内的丹田存储空间是非常有限的,如果存储混合态的炁,只能存储少量的炁,利用效率低。一般情况下,僵尸体内的炁压大于外界,即使游离炁进入身体也无法吸收。在完成筑基后,僵尸的身体就可以稳定地吸收游离的炁,并将吸收的炁暂时存储在内脏和骨骼中,当游离炁积累至炁满,就可以通过丹田进行压缩存储。
立:压缩存储是什么?
梦:压缩存储是改变炁的能态,类似将气体压缩为液体或固体,可以节约大量的空间。炁以超弦场的形式存在,5种属性的炁本质是不同的频率和振幅,不同频率和振幅对应不同的压缩率,就像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熔点和沸点。将5种属性的炁分类存储,就可以分类压缩,既可以增加效率,又能节约存储空间。
立:炁能是如何分检和存储的?
梦:物以类聚,通过内脏的属性进行分检,五脏的肝、心、脾、肺、肾和六腑的胆、小肠、胃、大肠、膀胱,对应木、火、土、金、水5种能量,每个脏器都具有吸收相同属性能量的能力。在导引练习中,意念逐次驻守五脏和六腑,脏器就会开启吸收功能,吸收和存储同属性的能量。
立:内脏的五行导引是什么感觉?
梦:类似丹田呼吸,当脏器的吸收功能开启,就能感觉到每个脏器的收缩曳感。运行要根据五行相生的顺序,按木、火、土、金、水依次转换。初期五脏和六腑可以分开导引,先五脏后六腑,当熟练掌握后,五脏和六腑可以同时导引。
立:五行相生是周流循环的,为什么以木属性为开端?
梦:能量分检与过筛类似,按照能级先分检出最大的,然后依次递减,木属性是能级最高的形式。
立:怎么感觉火的能级更高一些。
梦:排序是按照超弦场的能级顺序排列的,木属性的大部分能态都是超弦场能态,能级是最高的。例如物体放在高处拥有较高的势能,当物体从高处落下,势能转化为动能,势能就降低了,火属性能量就像是势能转化为动能的状态。
立:我有点理解了。那么对炁的分类吸收,木属性是优先的,应该先完成积累吧?
梦:并不是,每个僵尸的体质都是不同的,身体的差异导致吸收的差异,有些僵尸天生就对某些属性的能量亲和,吸收速度较快。具有亲和体质的僵尸,即使不修炼,体内也能积累少量的炁能。
立:这种亲和体质,有点像华夏修仙文学中的灵根资质,是更容易修炼的天才。
梦:确实如此。在修炼的初级阶段,亲和体质对特定能量的感觉更敏感,更容易产生炁感,比普通僵尸的进度要快一些。但有利有弊,修炼的要点是保持平衡的发展,平衡才能健康稳步的提升;如果贪图短期利益,没有建立五行平衡的导引体系,对长期的修炼就会产生障碍。
立:看来亲和的体制并不是好事。
梦:所有事物都是两面性的,每个僵尸的身体都有偏好,所以先积蓄至阈值的炁能属性都是亲和属性,关键在于平衡发展,不能偏科。
立:假如我的火之能量达到阈值,应如何脱离脉体呢?
梦:在清醒梦中助手会设计剧情引导你寻找初心,当你找到了自己的初心,就会明悟脱离的方法。
立:脱离脉体的感觉是什么?
梦:血液从身体中流走,类似死亡,在梦中经历自己死亡的过程。不用担心,在梦中死去就是在现实中醒来。
立:假如我的水之能量达到阈值,应如何脱离骨体呢?
梦:在清醒梦中助手会设计剧情,引导寻找“我的世界”。在梦里你知道这个世界不是真实的,因此你会想方设法去证明梦中的世界是虚假的,直到你有勇气舍弃身体,意识从骨骼中坠落。
立:又是梦中经历死亡吗?
梦:是的,每一次脱离五体的过程都是一次死亡,在梦中经历死亡就是经历魂体离开身体的过程。
立:我当然知道死亡后灵魂会脱离身体,这哪里是修炼,分明是招摇撞骗。
梦:你死过吗?
立:这一生当然没有,如果轮回转生是真的,我应该经历过很多次。
梦:你知道死亡的感觉吗?
立:不知道。
梦:你对死亡恐惧吗?
立:有一点,一般僵尸都会恐惧死亡吧。
梦:你恐惧死亡的什么?
立:不知道死亡后会经历什么,死亡后我在这个世界就不存在了,不知有没有其他的世界,总之有太多的未知和不确定性。我的身体死亡了,不知道意识会不会死亡?
梦:如果意识能够脱离身体独立存在,你还惧怕死亡吗?
立:不怕了,“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梦:我们来总结一下,恐惧死亡的原因。首先是没死过,不知道死亡的感觉,没有经验;其次是对死亡后的情况不了解,如果轮回转生是存在的,情况就会缓解;如果确定意识脱离身体能够独立存在,死亡好像就不那么难以接受了。
立:是的。如果在现实中,意识能脱离身体存在,那么身体死亡就无所谓了。您不是讲修炼可以意识脱离身体,如何实现呢?“死亡的方式”我是不接受的,您要是没有合理的解释,那么一直以来的所讲的内容,也都是骗鬼的吧!
梦:正因为你在现实中没死亡过,所以要在梦中经历多次死亡来积累经验,当你死的次数多了,就能从容面对了。梦中的死亡,与现实中的死亡,如果体验是一致的,那么梦中死亡与现实死亡就没有差别了。在梦里经历死亡,就会知道自己的意识如何从身体中脱离的,就可以将脱离的经验在现实中复刻再现。不知死,焉知生?当知道意识在死亡时是如何脱离的,才能练习在活着时如何脱离。
立:好像有一点道理,可是还是没讲意识具体怎么脱离身体。
梦:这个需要在你经历死亡后再讲,现在讲了你也不理解。
立:怎么会呢,如果有方法,我验证过就信了。
梦:你不死亡怎么验证呢?
立:死了还怎么验证呢?
梦:我刚刚讲过了,把梦中的死亡过程在现实中复刻,不是让你真的死。
立:您是说白日做梦吗?
梦:你是不是笨死的。
立:笨死也算死亡吗?
梦:你要是能真的笨死就好了。方法是将梦中死亡的感觉在现实中复刻,不是真的死。
立:死亡的感觉是什么,我还没有死过?
梦:看吧,讲了你也不理解。
立:分明是没讲。
梦:假设你死亡了,灵魂意识为什么脱离身体?
立:不知道为什么,死了自然就脱离了。
梦:很好,就是这样。
立:什么“很好”,怎么脱离的?
梦:就是自然脱离。当你经历死亡后,自然就明白了。在梦中,你的身体是能量的,你的意识是信息的,意识和身体不在一个维度,当能量的身体死亡就会断绝信息的供应,信息的意识自然就脱离了。
立:这与现实中的脱离有什么关系?
梦:现实中身体和意识同样不在一个维度,现实的身体是物质的,意识是能量的,当物质的身体死亡,就断绝了能量供应,能量的意识自然会脱离。当活着的时候,能量持续供应,意识与身体就会紧密相连。所以现实中的意识脱离有两个条件,1是持续稳定能量供应,2是将意识提升一个维度。
立:什么是“持续稳定的能量供应”?
梦:物质是空间禁锢的能量,意识是能量的,能量是空间禁锢的信息,物质是空间的三次禁锢,能量是空间的二次禁锢,相差一个维度。在物质世界,意识是不能独立存在的,需要持续稳定的能量供应才能存在,所以正常情况下意识不能脱离身体。如果意识能够建立持续稳定的能量供应渠道,意识就可以脱离身体独立存在。
立:什么是“将意识提升一个维度”?意识是能量的,如果将能量提升1个空间的维度就成了物质,意识能变成实体吗?
梦:不是将意识提升一个空间维度,而是将意识提升一个信息维度,成为(3.5)^3魂。
立:达到这两个条件,就能实现在现实中活着体验意识脱离了吗?
梦:是的。
立:如果能实现这个脱离,是不是就是阳神出体了?
梦:是的。
立:怎么实现这2个条件呢?
梦:这是另一个问题了,下一次再讲吧。
立:谢谢您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