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瑶和弟弟刚回到了家里,沐潇就高兴的对娘亲和爹爹说:“娘亲,爹爹,我明天就要上学堂了!”小家伙很兴奋,这一路都说个不停。沐瑶也很是无奈,有必要这个样子嘛!
刘氏听儿子说明天就要上学堂,自然也很高兴。老百姓想要出人头地,那就得通过科举求取功名,得个一官半职的好福荫子孙后代。而沐潇从小就聪慧好学,乖巧懂事,长大后一定会有出息的。他们不求从儿女身上得到什么,就是单纯的想要自己的孩子都过得好好的。
刘氏去给儿子收拾要带的衣物,装进去这件,又把那件给拿了出来。忙活了半天,愣是一件衣服都没装进去。沐成看媳妇这样,也知道媳妇是担心儿子在外会吃苦,但这条路也只能让他自己去走,做父母的总不能一直陪着他。于是他一边安慰着媳妇,一边也帮着挑选衣物,最后装了满满两大箱子。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搬家呢!
沐瑶没掺和这件事,她要去看看厂房,然后再把酿酒用的原料都拉回来。虽然原料唐轩都帮她联系好了卖家,但什么时候送,得她自己拿主意。
沐瑶推开了酒厂的大门,一条青石板路直通四间厂房。院子被沐成打扫得非常干净,没一个多余的砖头瓦块。
厂房的左侧有一个小耳房,当做冷房,用来储存水果。因为水果是要从镇上进的。如果不耽误生产,人家就得起大早送来,所以建了这个冷房,水果能放几天不坏。但沐瑶也不会进太多的水果,水果离了树果香味就会淡一些的。
沐瑶进了第一个厂房,里面地方很大。一侧是空地,是用来临时放水果的,对着门和门右手边各有一个长长的水槽,用来清洗水果。空地对面挨着墙也有一个水槽,不过,比那两个水槽窄一些,用来控水,水槽前面的墙壁打通了很长的一块,能看到对面屋子的场景。右侧是一扇普通的木门。打通的这面墙能直接把洗净控干水的果篮直接推到对面的车间。当然了,对面也有一个平台好放置果篮。在靠近后墙的地面上有一个水槽,直通后面大道旁的水沟。整个地面铺的都是青石板,既方便清洗,又防滑。
沐瑶看完第一个车间,又进了第二个。一进这间屋子就看到了大小不一的石磨。最大的石磨有百十来斤,最小的六十斤左右。磨盘并不厚,村子里一般的妇人都能推的动。只是中间的磨眼比一般的磨眼大,因为要研磨的是切成小块的水果,不是粮食。下面磨盘的底部边缘有一圈凸出的凹槽,凹槽向一侧倾斜,在最低处有一个不太大的圆孔,下面接着一个竹筒,竹筒下面则是一个两边带把的木桶。地面也是青石板铺就。
第三个房间只有四面磨盘。这几个磨盘又跟第三个房间的磨盘有所不同。这些磨盘的底盘比上面的磨盘大一圈,中间低且光滑平坦,四周有一圈石沿。石沿的下侧有几个拇指粗细的孔洞。连着外面的那一圈凹槽,而这个凹槽下放的是比膝盖高些的酒坛。
上面的磨盘悬挂在屋顶上,由一个柞木杆控制。杆子的这一头有一根长长的绳环。拽下绳环磨盘盖就会升起来。反之,松开绳环磨盘盖就会落下来,压在放在磨盘里的果渣包上,使果汁全部溢出,不至于浪费。地面也是易清洗的青石板。
在放置果篮的平台一侧,有几个大大的案板,用来取果核,切水果。
最后一个房间是这几个房间中最大的一间,里面是十多个结实的木架子。上面是规格不一的果酒坛子。只有一侧的架子上是放白酒的坛子。还有一个空着的架子是放一些冰糖花瓣类的东西用的。地面则是普通的砖石地面。
由于白酒用量十分少,就直接从镇上的酒坊进。既省了人力,又省下了空间。镇上原来是有两家酿酒作坊的,一家专做白酒,一家是白酒果酒一起做。只是果酒口味不佳,作坊没开多久就没了生意。那家白酒坊倒开的红红火火的。现在沐瑶要是也做白酒的话,销路未必能盖过那家老作坊。最重要的是,厂房不够,也没有那么大的地方可建。所以一开始沐瑶就没打算酿制白酒。
这几间厂房的窗户还是古老的纸窗子,玻璃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送来,到时候再换过来。
而那三间厂房的下水道汇在一起,经由清洗车间的水道流入厂房后面大道旁的水沟里。这条水沟是新挖出来的,通往村后田地的蓄水池。
西陵国被一条长长的洛溪,分为了南北两部分。只是洛溪经过黑山,也就是双牙山时,水流变宽,水势也汹涌了许多,水道也宽了五六丈,遂取名大晏河。南部虽然较北部温度稍高些,但雨水也不是很勤,虽然没大旱过,也不是很充足。所以洛溪南岸的庄户人家几乎家家的土地前边都会挖一个深深的蓄水池,用来储存雨水。
作坊的内部建造沐瑶很是满意,第一批工人也到位了,明天去送弟弟上学堂,直接就让各店铺的东家把原料给送来,后天酒坊就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