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什么样的感觉呢?对每个人来讲,这可能都不一样,可能是一片一望无际的黑暗,也可能是某种深入骨髓的寒冷。
而对于黄玄素来讲死亡的感觉就像是睡着了,身体的肌肉感到疲乏,如同铅石一般沉重,但意识却如同薄雾,缓缓上浮。那是一种惬意、舒适也是一种安宁,充满伤痛的疲惫身躯就这样与自己分离,带走了过往的一切。
失去了肉身的依靠,黄玄素无法听见,也无法看见,甚至无法作出多余的思考,毕竟他的精神与灵魂还不算强大。
但他依旧能感受到一些事物,比如“耳边”“潺潺的水流声”,实际上他并没有听到,但他意识到,也感受到了他应该身处在河流之中,旁边就是水流。
但是冥河的涟漪,是往事的回音,也是通往来世的河道。
黄玄素的绝大部分灵魂带着他的精神与意识,顺着这道既真实又虚幻的“河流”从人界走往地界,如同顺流而下的船只。
冥河的水流流动着,冲刷着黄玄素的灵魂,让他的灵魂变得疏松而澄澈。之前变动所残留在灵魂上的剧烈矛盾也开始逐渐的恢复,更准确的讲,那些那些伤势与冲突被冥河水给分解了。
冥河的水流是天下最强大的溶解剂,可以溶解万物的灵魂,但同时,冥河之水也是世界上最好的安魂汤,可以剔除魂魄内的一切杂志。
幸好这些水流并不湍急,毕竟这只是支流,甚至可能只是一滴被稀释了无穷倍的冥河之水。真正的冥河在地界的深处。
单凭黄玄素现在的状态,到不了那里就会被水流消磨成空,还原成最纯粹的灵气,而失去了寄托的精神与意识也将灰飞烟灭,不会留下任何的痕迹。
不过黄玄素才刚死不久,冲刷程度还没有严重,他依旧能保有自身的意识。事实上,哪怕是正常人只要不深入的进入冥河,依旧能够存在七天,七天之后会彻底的归于虚无,只不过普通人没有方法去反抗这自然趋势。
在这一点上,黄玄素知晓的比普通人更多,东方青阳曾经特地跟他讲解过有关于冥界的知识。
在当年的神战之中,几乎所有的冥界神明都遭受到了重创,全部都陷入了沉睡与陨落状态之中。没有神明的压制,这导致部分修行者,以及鬼魂可以想办法从冥界爬回来。
不过很显然,黄玄素没有这样的手段,更何况以他现在的境界与修为就算有手段也用出来。
黄玄素就这样任由自己的灵魂与意识在灵界之中飘荡着,事实上他也没有力量去反抗这些东西。
不过尽管在这一片的混沌与黑暗之中,黄玄素却看到了之前从未见到过的事物,不更准确的说,他感受到了
整个地界但是空旷无垠,但实际上,在这片混沌黑暗之中弥漫着无尽的的灵气,那些由万物魂魄转换而成的灵气是如此的纯粹,毫无杂质,近乎透明,比空气更轻,比阳光更透彻,仿佛不存在一般。
这倒是令黄玄素感到了些许的意外,凭借着他的天赋,哪怕失去了视觉与其他感官,灵气在他的眼中依旧是可视化的。
风属性往往是青绿色的,水属性往往是深蓝近黑的,金属性往往是白色的,然而无色的灵气是什么情况?
这些灵气犹如游动在冥河之中游鱼,有的徘徊旋转如同半缺的圆环,有的上下跳跃如同波浪形的曲线,甚至有的纠缠在一起,如同盛开的菊花……
这是什么?黄玄素知识中并没有相关的内容,紧接着他感到了一股奇怪的抽离之感,似乎某些东西从自己身上被剥离了下来,感觉就像是从梦中醒来遗忘了梦中的往事一样,似乎失去了又没有失去。
这样一来,黄玄素很快就想明白了那些东西是什么,这种无色透明的灵气如果硬要说的话可以说是“生气”。
这就要提到对所有修行者来说都很重要的一个概念,也就是“气”。
正常情况下的气可以指气态的物体,包括空气,氧气等等。
而在修行过程中,“气”也可以指那飘散无形的灵气。正因为它与空气相似,看不见又摸不着,所以也被称为气。
第三种则是一种概念意义上的“气”,它更接近于一种气场,一种氛围。
就比如说一个年轻人“朝气”蓬勃,并不是说他有“朝”这个属性的灵气,而是意味着它的整体气势、气氛表现出了一股生命力,一股向上的趋势,类似的“杀气”也只指这个人身上积累了一种杀戮的气势、气场
一般在类似于看相,观星,布阵,风水等等领域,常常会用到第三种意思的气。
而所谓的“生气”自然也是类似的概念。黄玄素现在所处的地方是冥界,是死亡的领域,所有生命在这里都会逐渐归于虚无,这里的事物当然不可能存在“生气”。
但是哪怕是现在的灵魂状态依旧也可以算是一种生命,也存在所谓的“生气”,而现在冥河在把这些“生气”剥离出来,在这个过程中部分的“生气”以灵气作为的承载媒介,显现了出来,进而被黄玄素观看到。
“正因为有死亡,才体现出生命的珍贵啊,不然的话又怎么能看到这些所谓的“生气”呢?”
黄玄素不禁感叹道,“生气”这种东西在生命之上,反而很难以看出来,推断这个人的状态的时候,一般习惯用“生机”这个词语来形容,也就是一个人身体灵魂各方面的活力。
不过在生命之上,“死气”倒是很容易看见,比如看相时常会说“印堂发黑”,这里的“印堂发黑”倒不是只他的印堂真的是黑的,而是指这人濒临死亡,身上有一股“死气”缠绕。
这倒正应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生中有死,死中孕生的道理。
黄玄素想着想着,突然停顿了一下,他想到了一个很明显的问题。
“生气”只是在生命上难以看见,而不是没有;而同样“死气”在冥界中似乎也很难以看见,至少黄玄素到现在都没有看到。
也就是说一个人正常状态下“生气”“死气”是同时存在的。
只不过在人界的时候,整个世界生成了一种生的气场,所以“生气”难以窥见。而在冥界的时候,“死气”是主要气场,所以“死气”难以窥见。
这正是所谓的身在局中不知局,然而为什么活着的人身上会有“死气”呢?
因为每一个人都会死亡,可到底是一个人身上先有的“死气”才会死亡,还是因为每个人都会死亡才都有“死气”?
这个问题就跟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黄玄素想了一会儿就直接放弃了。
死都死了还在乎那么多干嘛?
黄玄素迅速放弃了思考,开始发呆。
这对他来说很难得,因为对他来讲,活着,是一件算不得轻松的事。他必须每时每刻保持思考,思考如何允许他人相处,思考接下来该怎么做,这种自由的感觉对于他来说是在是过于稀少。
更准确的讲,他一个人的时间太少了,而往往孤独才能获得自由,因为所有的人和物对自由来讲都是束缚,父母的爱与信任,社会国家的希望与要求。
更重要的是,为了自由人们往往要花费巨大的精力,去获得足够的力量,而这样往往不自由。
唯有死亡才是彻底的孤独,才能获得彻底的自由。
死亡令黄玄素心中感到一阵安宁,他继续看着那些游离的“鱼”,这些近乎透明的小鱼,在漆黑混沌的冥界之中流动配合着哗哗的水声,让黄玄素想起了他之前溺水的经历,跟现在一样的美丽。
是不是有些变态了?黄玄素这样想着,为什么我的只有到靠近死亡或者已经死亡的时候才能感受到真正的舒适呢。
“你是不是想到了什么。”清澈温和的“声音”莫名其妙的响了起来。
黄玄素并没有感到奇怪,他现在又不在冥界的深处,虽然感官不存在,但信息依旧存在,依旧可以通过某些东西进行传播。
就像鬼魂之间依旧可以对话一样。
他试探性的问了一句,尝试根据两次回答来判断对方的大致位置。
可是却没有得到任何的回应,似乎刚刚的询问只是自己的一个错觉。
等待无果之后,黄玄素继续开始发呆,尽管他确实想到了一些东西,但他不想去想,他愿意顺从自然,回归死亡的怀抱。
冥河的水流继续泛起涟漪,推动着黄玄素的灵魂在冥界之中飘荡,同时也带走了黄玄素灵魂上的种种痕迹。无论是苦难、悲痛,还是喜悦,清爽,留下来的只有最纯净,最本真的魂魄本质。
失去了后天的一切干扰,魂魄变得沉静,一股幸福安全之感油然而生,仿佛胎儿还处在子宫之内,被胎水环抱,享受着安宁的一生。
是啊,万物本就如此安宁,一切都会位于死亡,回归最初,也是最末的温柔,没有战斗,没有贪婪,一切的算计思考都不需要存在,一切多余的情感也不需要生发,万物都有了自己的归宿,一切都平安喜乐。
黄玄素的魂魄变得安宁,平静,变得疏散,松软,放松了一切的戒备即将同化于这个永恒的归宿与安宁之中。
他的“口中”发出了淡淡的笑声,仿佛是在享受着无边的喜悦与幸福,甚至有一些微弱的呢喃之声,仿佛做出了一个美梦。
“呵呵呵……”黄玄素的“笑声”继续回想着,然而其中似乎有了一些变化,一股嘲讽之意油然而生。
“我差点被骗了。”
黄玄素的灵魂原本已经变得松散平静,但在此刻灵魂开始剧烈的活动,这种剧烈的活动虽然抵不过冥河的波动,但足够让他维持清楚意识,从那种温和感之中醒过来。
他的“眼睛”之中闪烁出了一种凌厉而敏锐的光彩。
这不合理,他思考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习惯,哪怕是发呆,也只是为了应对高强度的思考,短暂的让大脑休息,获得更好的思考能力。
他正常情况下根本不会放弃思考,更何况还是在面对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种简单的问题。
而且他脑海中居然生出了对死亡的渴望,认为死亡远比活着的好,可以逃离生命的一切束缚,这更加不符合常理了,他在很早之前就已经认识到了“死生一体,生死等同”的道理。
这很明显是由某个存在特定施加了的影响,让黄玄素放弃思考,特意回归死亡。
幸亏刚刚那一句虚幻的提示,而那一句提示是他的不是别人,而是黄玄素自己!至少现在,黄玄素认为他可以这样认为。
黄玄素的念头继续浮动,全新的答案在他的精神中被思考出来。
鸡和蛋是一个轮回,没有固定的开始,是人先衰老还是先有死气也是同样如此,两者相互推动是一个轮回运转,并没有谁先。
而同样,“生气”和“死气”倘若是固定的,那么为什么会被称之为气场呢?而如果是固定的,那么风水、看相等等技术中为什么会有不少改变风水,解决死气的方法呢?
“生气”和“死气”本来就是可以相互转换的,生命本来就是一边活着一边死去,随着生命的运动,生命的力量开始消耗,生气的气场也向死气的气场改变。
但生命的奥妙之一就在这里,在“死”这一过程发生的同时,也在吞噬他人之“死”来铸就自己的“生”!
就像通过炼丹,将药材的力量化为自身的生命,就像通过修行,运用灵气的力量淬炼己身,这也是那些先贤的尝试去走的路,强调维持自身的“生气”,并且去除掉自身的“死气”。
这本质上跟普通人通过吃食物来维持自己的生命,没有什么区别。
黄玄素不知道这条道路走不走得通,但是他却从中看出了另外一条道路,那就是“死”向“生”的转变!
这个转变不是对于生命个体来讲,而是对于生命整个群系来讲,一个生命的死转化为其他生命的生,生命不断的轮转交替。
这样的本质乃是生命的争斗、吞噬与死亡,在死亡的土地之上生长出生命的枝芽。
与其他道理与法门不同,这个法门重死不重生,对于永生没有任何的帮助,但对于黄玄素来说这却至关重要,这个法门展现了天地的不同!
“理性是山,感性是水,然而如果没有了山的依靠,河床的承载,水流就是无根之木。”
“这个世界同样如此,死亡才是生命的根基,就如同植物生长需要土壤,鱼儿生长需要水流,这些死物的山水是活物的根基。”
“《天地观》让我以一心看待天地,山石如我理,生命如我感,我意则如天意。我之前据此推断身体便是天地的基石,这个推断是正确的!这推断不是在告诉我,身体可以比拟天地,而是告诉我肉身的运转和天地的运转是同一理。”
之前积累的经验,随着黄玄素推断不断呈现拼凑,铺出一条通天大道,黄玄素终于捕捉到了那飘渺难寻的一线灵光。
“阴阳相守,动静结合,生死相依,我悟了!我悟了!”
“《天地观》理为山,情为水,理为定数,情为变数,先有了定数,变数才有了依靠,不至于伤己。”
“《四季调神大论》,寻天地变化之力,然而这种变化实际上却是在四季轮转的一种定数之下,只提长生,不谈永生,本质上就是在窥探定数的同时把握变数。”
“现在我的炼体法也本该同样如此,炼体法乃为生,生乃变,而生却基于死之上死为定,在定数之内进行变动,方可保自身无忧。”
在这一瞬之间,黄玄素似乎感受到了自己周围乃至整个世界存在着无数的圆环,这些圆环相互勾连,相互嵌套,共同环绕着整个世界,形成了一个完美的球形。
黄玄素知道这意味着他离成功只差最后一步。
“死为生的基石,我已确定了这一个定数的根本,但最后还差一个什么是变,究竟什么才是生命之变?”
“《天地观》中的变是用情海之水冲刷理性之山;《四气调神大论》中的变乃是四时的交替变化,那么炼体之变,究竟为何?”
黄玄素的“眼中”,似有无数的野兽奔腾,草木吸光,雄鹰捉蛇,猛虎食兔,人类更是餐食草木的同时,也在餐食种种能源,石油煤炭乃至雷电。
在漫长的生命演化过程中,以数死亡铸就的无数生命,究竟是何在变?
无数的野兽奔腾游走,无数的历史在黄玄素脑中汇聚,世界在黄玄素的眼中迅速变化。
逐渐的,野兽的身影开始汇聚无数的特征共同显示在一个生物之上,让它变成了一个长着无数张口器,无数只利爪手臂,以及诸多翅膀的诡异肉团。
无数的死物滋养了生命,而生命也在推动着这些死物的改变,就如同水打磨山石一样,生命同样与这些死物争斗着,改变着山水格局,改变着天地气候。
生命是变数,他们在这些抗争中不断的改变着自身,人类有了。智慧,狮子老虎有了更锋利的爪牙,哪怕是小如蚯蚓也有顽强的恢复力。
“这是龙啊。”黄玄素“长叹”一声,“眼”中流露出光彩,那一丝灵感终于被他所捕捉到了。
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而这正是生命的变化!
生命不断繁衍,扩宽着天地,同时也吸取着天地的力量,为此不断的承受与改变,用人类的角度看,这或许是进化,但从天地的角度看,这只是变化罢了。
人类或许拥有了聪慧的智力,但在水中游的没有鱼游戏,在空中没有鸟飞的自在,这本质上都是对于天地的一种利用。
人类通过智慧比其他生物利用的更多罢了,本质上并没有更加高级,因为走的是两条不同的道路强化自身和强化头脑。
现在灵气复苏,这种情况下所有生命都可以在两条道路上齐头并进,不必受限,因此也有了妖族存在,这种情况下,人和妖的区别自然更小,如果将其视为进化,将人为视为高等存在的话,只会是阻碍。
真正的天地一视同仁,对于生命也同样如此,而生命则彼此相较,对于天地作出不同的变化,作出各自的努力,汲取天地之力,增强自身,不断拼命向上,而这便是“跃龙门”!
越过龙门,草木可成龙,蛟蛇可化龙,人人皆可如龙。
有道是大衍五十,天衍四十九,遁去其一,这一便是那变数,便是那化龙的可能,便是生命的可能性。
然而这又何尝不是天地所希望的,它希望生命如同大树一般,从微小进而汲取养分,变得庞大,希望这个世界上有种种变化,不单单只是一片死寂。
整个天地有了定数之后,自然也希望有所变数,整个天地希望万灵能够从中得到变化,从中生出那唯一的生机,
在有了四十九的定数之后,必然要有唯一变数,一阴一阳,一正一奇,如此世间才能恒长圆满。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
黄玄素忍不住“放声长叹”,在这一刻,《天地观》,《四气调神大论》与《七神炼脏法》终于在黄玄素的努力下融为一体!
以《天地观》为精神世界核心,以此来看待世界与身躯,构筑稳定不变之机,修不动之理性!但同时也在其中埋下变化之根基。
进而以《四气调神大论》运转灵气,模仿天地的灵气运转,促进变化之根基生发,定中有变!
而最后,练体法继承前者,在体内规划出“天地的雏形”,同时运用后者,通用灵气温养身躯,形成一片“内天地”,最后在这“内天地”之中将变数彻底生发,积蓄千里,一朝爆发,如同鲤跃龙门!
付出漫长的实况以及巨大的代价。黄玄素终于将自身的法门修改完成,三丹田齐修之法已经构建完成,并且未来仍旧有成长的可能。
“死为生之根呀。”黄玄素低吟道,随后灵魂骤然崩解,于冥河之中化为无数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