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九年的夏天,侯家老宅的天井里飘着槐花香。
侯向东蹲在井边搓洗着沾满泥浆的解放鞋,水珠顺着裤管滚落在青砖上,洇出深色的印记。
苏映雪提着竹篮从厨房出来,辫梢还沾着灶灰,东子,你妈叫你去后院收麦子。
少年抬头时,额前碎发被汗水黏在眉骨上。
自从两年前高中辍学,他的手掌磨出了厚厚的茧子,脊梁却挺得笔直。
苏映雪看着他扛起木耙走向麦田的背影,心里突然泛起酸涩若不是那场变故。
这个总在煤油灯下看书到深夜的少年,本该坐在大学教室里。
为免在学校过多参与政治事件,大嫂张明秀劝他回乡,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回乡务农。
傍晚收工,侯向东刚把最后一捆麦子堆进粮仓,院门外就传来自行车清脆的铃声。
“是成文!”母亲举着沾面粉的手冲出去,围裙上还别着半截缝衣针。
侯成文穿着笔挺的军装跳下车,帽徽在夕阳下闪着光,肩章上的两颗星让围过来的邻居们发出阵阵惊叹。
”营长同志,稀罕啊!”张老斯拄着拐杖凑过来,“听说你在部队带了三百多号人?”
侯成文笑着扶老人在石凳上坐下,余光瞥见屋檐下的侯向东。
少年身上洗得发白的蓝布衫打着补丁,裤脚还沾着麦芒,和记忆中那个捧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书生判若两人。
今天侯家几个说话有份量的人都回来了。
有大哥县长侯宝国,大嫂食品厂厂厂张明秀。
有国营饭店经理侯文儿,公安局长褚建新。
再就是新仼营长侯成文。公社主任侯希林,县委秘书侯家明。
晚饭时,八仙桌被挤得满满当当。
侯宝国端起搪瓷缸,里面的白酒在油灯下泛着琥珀色:“老四这次回来,怕是不单单探亲吧?”
他如今已是县长,说话时带着不怒自威的气场。
张明秀往侯向东碗里夹了块腊肉,“东子这两年把地里的活儿拾掇得明明白白,连公社王主任都说要评他做生产标兵。”她的声音温柔,却暗含着拒绝的意味。
侯成文放下筷子,军装上的铜纽扣撞出轻响:\"现在部队正需要文化青年,东子高中底子好,进了部队能当文书。”他看向低头扒饭的弟弟,“你不是总说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侯文儿的丈夫褚建新摘下警帽,挠了挠板寸头:“我看行。现在这形势,地里刨食再勤快,也就混个温饱。部队里有津贴,还能学本事。”
苏映雪攥着筷子的手微微发抖,碗里的米饭突然变得难以下咽。
她想起上个月暴雨冲垮田埂,侯向东顶着雨连夜抢修的模样;想起每个清晨,少年边烧火边背英语单词的专注神情。
”让东子自己拿主意。”侯宝国敲了敲烟袋锅,火星溅在青砖地上。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低头不语的少年身上。
夜风穿堂而过,油灯的火苗轻轻摇晃。侯向东忽然抬起头,眼睛亮得惊人:“我去。”
他看见苏映雪猛地抬头,眼眶里蓄满泪水,又迅速低下头去。“映雪,等我在部队站稳脚跟,就回来娶你。”少年的声音不高,却像誓言般掷地有声。
三天后,侯向东在公社大院换上崭新的军装。
苏映雪躲在人群后面,手里紧紧攥着用攒了半年的工分换来的搪瓷缸,缸身上印着为人民服务五个红字。
当军车发动的瞬间,她终于忍不住追着扬起的尘土跑了好远,直到侯向东探出车窗挥动的红领章,渐渐变成地平线上的一个红点。
侯家老宅的槐树下,张明秀轻轻搂住哭得发抖的苏映雪。
她望着天边的晚霞,忽然想起多年前自己从随身空间取出第一颗种子的那个夜晚命运的齿轮,总是在无声无息中开始转动。
张明秀的几个孩子都上学去了,院子里只剩下张老斯与薛惠兰两个老人在树下乘凉。
苏映雪下乡两年,晒得皮肤有点黑,手上也因劳动而起了厚厚的一层茧。
一个娇滴滴的城里小姐,来到乡下受苦,若不是有侯向东陪伴,她不可能熬得到现在。
如今侯向东参军去了,她一个人该怎么办呢?
她爸爸妈妈被张明秀从西北运作进了机械厂工作,苏映雪也可以申请回到父母身边。
“映雪,你是个好姑娘,大嫂稀罕你,但也不能耽误了你的前程。你想干啥都成,我们都支持你!让明秀为你运作一下,去城里找个工作吧!”
苏映雪抬起满是泪痕的脸,眼神坚定,“大嫂,我不走。我想留在这里等东子回来。”
张明秀叹了口气,“傻姑娘,这日子可不好熬啊。”
苏映雪咬着嘴唇,“我不怕。东子为了理想去参军,我也要在这儿好好生活,等他回来。”
此后,苏映雪更加努力地参加劳动,农闲时还跟着张老斯学习中药药性,采草药。
她时常给侯向东写信,信里写满了对他的思念和自己的生活琐事。
而侯向东在部队也表现出色,很快得到了提拔。每收到苏映雪的信,他都会反复阅读,那些文字成了他在部队艰苦训练中的慰藉。
几年后,侯向东立功归来。当他再次出现在侯家老宅,看到那个依旧坚守在这里,变得更加坚强成熟的苏映雪时,两人紧紧相拥,他们的爱情也在岁月的磨砺中愈发坚定。这些都是后话。
侯兴国还在干侯家村大队长,大队药材种植面积有所增加。
这两年有石灰厂与药材园的牧入,侯家村彻底摆脱了贫困,变成了十里八乡的富裕村。
外村的姑娘争着抢着要嫁入侯家村,只为吃上一顿饱饭。
张明秀在侯兴国的陪同下,视察了整个药园。
张明秀看着药园里长势喜人的药材,心中满是欣慰。
侯兴国在一旁介绍着这两年药材的种植情况和市场销路,言语间充满自豪。
当初,侯兴国刚上任时,就去县城请教侯宝国与张明秀。
张明秀建议全村试种药材,还介绍新宜药厂与侯家村合作。这个决策现在看来很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