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季惠的言辞很坚决,胡光宗再怎么说都是跟她过了七年日子的枕边人,他听得出来这回祁季惠是真动怒了,轻易不会好的程度。
胡光宗其实并不想搬出去住,他是长子,是长兄,家里好多事情都需要他,爹娘都说了家里大小事情都要靠他,他怎么能就只守着自己的小家。
可舅舅的话他没忘记,让他哄好自己媳妇。
胡光宗知道自家得靠着舅舅家,当初爹娘的工作,自己的工作,还有弟弟胡耀祖的工作多少都有舅舅的帮助,之后胡耀祖未来媳妇、胡超美的工作安排还是离不开舅舅。
“阿惠,你说的是大事,我会认真考虑,明日你回来后我们一家子坐下好好谈一谈。”胡光宗不说死,也不反对,延用拖字诀。
祁季惠无所谓,她今日就是告知胡光宗一声,让他代为传个话。
“嗯,明日再说,我要去工作了,你走吧。”祁季惠说完直接回了车间,胡光宗看着对方的身影愣了愣,这似乎是他第一次看到对方的背影,以前都是对方送自己先走。
胡光宗转身的时候看到了站在不远处的唐书汶和祁季秀。
左脸莫名隐隐作痛,胡光宗知道自己是心理作用,打心底里有些惧怕唐书汶,明明是那般貌美的女子,没想到是个煞星。
“大弟妹,小妹。”胡光宗无论心里怎么想,面上总要带着笑。
“哼,不用套近乎,你只要对我姐和喜儿好就行。”祁季秀都不想搭理他,拉着唐书汶就先走了,反正祁季惠现在在娘家,不打招呼也没事。
两个小时的考试时间,现在也十一点多了,唐书汶和祁季秀往潍县国营饭店走去。
正是吃饭的高峰期,国营饭店内满是排队的人。
唐书汶和祁季秀两人赶紧排队。
潍县国营饭店是离罐头厂最近的饭店,队伍中不少都是会议室里同场考试的竞争对手。
很多人互相之间认识,听着他们的交流,不少都是厂子内的职工子弟,顶班吧父母还没到年纪,有这么一次机会总要试一试。
“不过你们知道吗?这回说是办公室只招一个人,其实是两个名额。”
一道突兀的声音在人群里掀起新一轮的热潮。
“谁不知道,本来就是两个名额,一个宣传干事,一个司机。”
“你听没听明白,我说的是办公室!”鹅黄色布拉吉的双麻花辫姑娘使劲翻了个白眼。
刚刚还反驳的三七分头矮胖男子眼睛一下子瞪大了,“真的?那所以是录取前两名?”
“想的倒是美,考试录取的当然只有第一名,人家另一个名额是靠着厚实的关系,说白了有这一次招工就是为了人家设置的。”
“谁这么牛?难道是杨副厂长的儿子?”
“那不够格。”鹅黄色姑娘摇头反驳。
“那是谁?”
“到时候就知道了,我可不能说。”
唐书汶和祁季秀对视一眼,不过很快抛诸脑后,她们现在只想干饭,然后去听招工结果。
罐头厂会议室。
考试结束后,这里又变成了阅卷的地儿,罐头厂高层、中层几乎到齐了。
轮着阅卷,看中意的打上圈,不中意打叉,各领导实名评判,也是一种公平。
这个法子是人事科科长跟高厂长建议的。
轮番阅的一共二十八份试卷,唯独一份试卷是直接放在了高厂长边上,虽然也糊住了名字那一栏,但糊的纸上有一点朱砂标记。
“砰!”
“精彩!”
一巴掌狠拍在桌面上,吓得在场的人一跳,紧接着一句喝彩。
如果不是做这件事的是罐头厂技术高工陈洪,一定被人喷了。
“陈工,写了什么,能让你这么激动?”高厂长感兴趣问道。
“高厂长,写这份卷子的真是大才。”陈洪依旧难掩激动,直接走过去把卷子递给高厂长,“这么新颖的宣传方式我是闻所未闻。”
“广告宣传?”高厂长还是第一次看到“广告”二字,等看了下面详细的解答才明白广告是什么意思。
电视广告、广播广告,广泛宣传潍县罐头厂,选取产品,简明扼要插播广告语。
潍县罐头厂的罐头没有一个统一的招牌是个缺陷,唐书汶直接指出,并写上建议的招牌名字:鲜语!
例如:鲜语一罐,健康满满!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鲜语罐头!
“鲜语?”高厂长看着这两字就觉得应景,“咱们罐头厂的水果罐头都是实物名字,黄桃罐头、苹果罐头、葡萄罐头……是没有咱们厂子标志性的代表名字,鲜语就很好!”
“鲜语,新鲜水果会说话的意思?”
“咱们厂的水果罐头,可不就是每年果子丰收的时候收上来的新鲜水果做成的,尝过的都知道,没有坏果子。”采购科科长陶先达骄傲道,“我也觉得鲜语二字很好。”
“图画宣传。”高厂长接下去看。
七十年代最常见的就是在墙上写上励志的语录,罐头厂可以效仿,寻找一些合适的墙面、板面画上图画,写上宣传语。
也可以简单印刷,成为宣传单进行分发,或者放在整一箱的罐头内,让收到礼的人第一时间就能看到。
唐书汶图文结合,在卷子的边上出了一张小板报。
高厂长第一次看到这样的绘画风格,憨态可掬,黄桃罐头,从整个黄桃到黄桃块,再到装罐,差不多是把黄桃变成黄桃罐头的加工流程画了出来。
如果是小娃子看到这样的图画,可不得急不可耐吃上罐头了。
这个年代很少有成箱卖的水果罐头,毕竟是精贵东西。
唐书汶罗列了几种包装,两罐一包、四罐一盒、八罐一箱,可以各种口味混装,包装盒上打上专属罐头标志,这又是一种宣传。
之前不少领导看过的一些感觉不错的卷子,在这一份的衬托下硬生生被比了下去,不用多说,直接脱颖而出,甚至比出卷人一开始定下的答案都要好。
“唐书汶。”揭下封页,高厂长念出名字,然后连声说了几个“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