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老二手提两包精致点心,满怀期待地来到镇上刘铁嘴的卦摊前时,才猛地一拍脑袋,暗叫一声糊涂。这新春佳节之际,正是阖家团圆之时,铁嘴怎会在此出摊?于是,他赶忙调转方向,朝着刘铁嘴的家中走去。
刘铁嘴一见是李老二登门,脸上顿时笑开了花,热情地将他迎进屋内,那股子热乎劲儿,仿佛多年未见的老友重逢。
李老二进得屋来,先随口说了几句拜年的客套话,诸如“铁嘴哥,祝您新岁顺遂,卦卦灵验”之类。
而后,话锋一转,一脸诚恳地对刘铁嘴说道:“铁嘴哥,您在卦术一道上的造诣,那是有目共睹,一手解卦之能堪称一绝。今日小弟前来,实有一事相求,还望您能教教我些镇鬼伏妖之术,不知您意下如何?”
刘铁嘴笑眯眯地上下打量着他,眼神中透着一丝狡黠,开口笑道:“我就知道你小子,无事不登三宝殿。平日里不见你人影,今儿个突然登门,准是有别的事儿。以往可从没见你给我拜过年呢。哟呵,瞧瞧你这身行头,打扮得人模狗样的,最近是发了笔横财吧?快跟我说说,又干了哪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铁嘴哥,您可别拿我打趣了。我李老二向来行得正坐得端,哪能干那偷鸡摸狗的事儿。我这次来,可是诚心向您请教正事儿的。”李老二连忙摆手解释道。
刘铁嘴轻哼一声,嘴角微微上扬,似笑非笑地说道:“降妖伏魔?就你一个兽医,这算哪门子正事儿?依我看,你还是多去掏掏牛马的屁股,仔细瞅瞅它们的蛋蛋少没少,这才是你该干的正经营生。”
说罢,他白了李老二一眼,又接着笑道:“我瞧你小子,最近是一刻也不安生。你看你这小脸蜡黄,印堂发黑,明显是阳气不足,还招惹了一身的妖气。你当我是三岁小孩,能被你轻易哄骗过去?再说了,你想跟我讨教镇鬼伏妖的手段,可我不过是个靠耍嘴皮子为生的算命先生,哪懂得那些个玄乎的玩意儿?”
李老二听了,顿时泄了气,脸上露出沮丧之色,无奈地说道:“铁嘴哥,在我认识的人里头,就数您学问渊博,见识广。要是连您都不知道的事儿,我还能去问谁呢?总不能去问个球吧。”
刘铁嘴摇了摇头,说道:“你要是非想知道这些事儿,我给你推荐个人。这人跟你还是本家呢,论起辈分,还没出五服。说起来,我这算卦占卜的本事,大半都是跟他学来的。人家随便一句话的指点,就够你受用一辈子的。”
“哦?是谁呀?我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李老二一听,原本黯淡的眼睛里瞬间放出了些许光亮,急切地问道。
“李尚青,李道长!”刘铁嘴一字一顿地说道。
“李尚青?这名字听起来怎么这么耳熟呢?”李老二皱着眉头,努力在脑海中搜索着关于这个名字的记忆。
“你呀,真是个没头脑的货。我就问你,你爹叫啥?”刘铁嘴没好气地说道。
李老二摸了摸脑门,说道:“我爹叫李尚云。”
“对呀!这个李尚青和你爹是同辈,两人前后脚出生,名字还是你们村族长给起的呢。‘尚青’与‘尚云’,合起来便是‘青云’,取的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意思。”刘铁嘴解释道。
李老二眨巴着眼睛,想了好半天,还是一脸茫然,摇着头说道:“这人怎么就成了道长了呢?难不成还是个老道?我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
刘铁嘴回答道:“他以前就是你们屯子的,和你爹一起长大,后来出了家,一心钻研阴阳五行之道、奇门遁甲之术,平日里几乎不与外界往来。你小子整天就知道在赌场里瞎混,自然没听过他的名号。不过,他倒是还记得你。想当年,你小子小时候,还在他老人家身上拉过屎呢。”
李老二一听,赶忙拍着脑门,一脸尴尬地说道:“铁嘴哥,您可别跟我提这事儿了。我小时候不懂事,在好多人身上都拉过屎呢。他记得我,我却不记得他了。不过听您说他是您的师傅,那看来确实有些真本事。”
“那是自然,李道长可是世外高人,一般人想见都见不着,甚至听都没听过。你想问的那些事儿,也只有他能给你解答了。”刘铁嘴肯定地说道。
“可我去了,他会见我吗?还有,我该去哪儿找他呢?这大过年的,我就提着两斤点心去拜访,是不是显得太寒酸了些?”李老二忧心忡忡地问道。
“废话,人家那身份,稀罕你这二斤破点心啊,别丢人了。再说,你这提的东西不是给我的么?怎么还虚晃一枪又拿走了呢。我给你说的这事可不止这个钱啊。”
“那你快说说,去哪找他?”李老二心急了。
刘铁嘴捋着胡子说:“他就在后山的松竹观出家。那你就去吧,到了那提我也行,提你自个儿也行。哎,对了,你到了的话,顺便让他看看你印堂发黑的事,你小子跟我不说实话,可瞒不了他的法眼。”
告别了刘铁嘴,李老二怀揣着一丝期待与忐忑,迈出了镇子,径直朝着那山峦深处走去。
翻越过一道山梁,眼前豁然开朗,呈现出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虽值寒冬,寒霜覆地,然而那漫山的青松绿柏,却依旧郁郁葱葱,仿若身着一袭翠绿的长袍,在凛冽的寒风中傲然挺立,愈发显得苍翠欲滴,生机盎然。
李老二的目光在山间逡巡,很快便发现,不远处的半山腰处,坐落着一座规模不大的道观。它隐于崇山翠柏之间,在这静谧的山林中,显得格外孤傲而清冷,仿佛一位遗世独立的隐者,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李老二沿着蜿蜒的小径,穿过茂密的松林,脚步逐渐靠近那座道观。来到道观门口,他微微仰头,只见门楣之上,上书“松竹观”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透着一股古朴而神秘的气息。
两旁的对联更是韵味十足:“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寥寥数语,却蕴含着深邃的道家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