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远望去,寺庙里闪烁着点点灯光,在这寂静的夜晚,宛如繁星坠落人间,一切都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但我们并未贸然进入寺庙,而是远远地躲在寺庙后门附近,小心翼翼地探查着周围的情况。
眼前的乾隆行宫,早已是断壁残垣,一片破败景象。曾经的辉煌与奢华,如今已荡然无存,只剩下这半墙瓦砾,在风雨的侵蚀下,孤独地诉说着往昔的荣光。
望着这满目疮痍的景象,我不禁悲从中来,心中感慨万千:当年那浩浩荡荡的南下队伍,如今又在何方?曾经如此奢华壮丽的乾隆行宫,如今也已人去楼空,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徒留这一片废墟,让人唏嘘不已。
棍子绕着行宫的遗址转了好几圈,眉头紧锁,一脸无奈地摇着头,对我说道:“大有,你说这下面到底会藏着什么东西呢?要是啥都没有,那咱这一趟可就白跑了。关键是我转了这么多圈,看到的全是些半大的断墙,根本就无从下手啊,总不能在这儿开挖吧,这可不是个办法。”
我瞥了他一眼,没好气地说道:“挖?你可别异想天开了。这儿虽说地处荒郊野岭,但好歹也是景区附近,你要是敢在这儿挖遗址,那不是自寻死路么?这种蠢事肯定不能干,而且也太没技术含量了。咱们几个既然都已经来了,在这儿唉声叹气也无济于事。说实话,我现在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我先用骰子起一卦,定个方位再说。”
言罢,我缓缓从口袋里掏出那两枚透着诡异气息的人骨骰子。骰子入手,一股凉意瞬间传遍全身,仿佛带着千年的怨念。
我深吸一口气,集中精神,开始起卦。
一开始,卦象极为紊乱,毫无头绪,让人摸不着头脑。然而,我却能从这两枚骰子的细微颤动中,隐隐感觉到,我们苦苦追寻的目的地,就在这周边不远。
因为在起卦的瞬间,骰子微微颤抖,似乎是受到了某种神秘力量的召唤,在这寂静的夜晚,发出了微弱而又诡异的声响。这至少说明,这个地方与别处相比,在地理阴阳能量上有着极大的不同,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我紧皱眉头,死死地盯着那两枚骰子,额头的汗珠渗了出来。经研判,最终,一个讼卦呈现在我的眼前。
此卦,上卦为乾,代表天,为阳,其性质向上,象征着高远、尊贵;下卦为坎,代表水,其性质向下,寓意着深沉、危险。
两卦同性相斥,犹如两条背道而驰的轨迹,相背不容,极为不利。而且,天往上升,水往下流,目标截然相反,预示着前路充满了艰难险阻。
我仔细端详着卦象,脸色愈发凝重。这显然不是一个好卦象。
上卦为乾,代表天,大概指的就是这乾隆行宫,象征着曾经的辉煌与权威;而下主卦为水,且无利不相容,这又说明了什么呢?难道这地下真的有深潭,藏着无尽的积水不成?
我沉思片刻,转念又一想,其实即便有水,也并非不可解决。毕竟古书记载此地为风水眼,有地下水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俗话说得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见招拆招便是。只是,我们要探寻的那个地方,若是真的有水,势必会给我们的行动带来极大的不便,毕竟我们事先并未准备水下装备。
然而,最让我担忧的还不是这个。上乾下坎不相容不利,这卦辞若是指人的话,那便是预示着要产生争执与冲突。对于我们此行的目的而言,这无疑是一个不祥的征兆,预示着我们的行动将会困难重重,极不顺利。
看着眼前的卦象,我的心里仿佛压上了一块沉甸甸的石头,沉甸甸的,让人喘不过气来。
白芳敏锐地捕捉到我紧蹙的眉头,眼中闪过一丝关切,轻声问道:“怎么了?卦象显示出什么了?顺利吗?”
我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不太顺利。奇怪的是,卦象显示地下有水,而且这水对我们此行颇为不利。通过变卦来看,地下虽是风水眼,但应该存在一个极其危险的入口,此去必定凶险万分。不过,风险与机遇并存,也就是说,我们此行应该也会有所收获。”
“那你看看,能不能算出入口在哪里?”白芳追问道。
我暗想,这女人果真是胆大包天,明知前路凶险,却丝毫没有退缩之意,信念之坚定,令人咋舌。看来,她是非要探寻个究竟不可了。
于是,我强定心神,再次起卦,试图算出入口的方位。
我心想,地下既然属水、属阴,那么我们进入的通道必然是联通阴阳和天水之间玄魂之气的汇聚之地。
也就是说,必须以行宫为中心,找到一个阴阳相连的方向进行探寻。我在心中默默推演着变卦的内容,每一个卦象的变化都在我脑海中反复思量。
过了片刻,白芳又急切地问道:“可有答案了?”
我抬起头,目光坚定地对她说:“从变卦解析的卦象来看,这个联通阴阳的入口并不在行宫所在之处。虽然我们要去的地方就在行宫的正下方,但在这行宫遗址上是找不到入口的。入口应该在其东北方,有木在石中体现的地方。”
我的话音还未落,棍子那瘦得像面条般的身躯便晃了起来,迈着他那标志性的罗圈腿,风风火火地朝着东北方冲了下去。我们见状,赶忙紧随其后。
没一会儿,眼前出现了一山坡,绕过山坡后的巨岩,竟发现在几米宽的岩峰中有三棵参天大树,犹如三位巨人屹立在这寂静的山谷之中。
我们快步走到峭壁后面,仔细查看起来。只见这几棵大树都有两人环抱之粗,生长在崖体的巨大缝隙之间,一看便知年代久远。
此处背阴,平日里几乎无人涉足。树木根部有人工砌成的半人高的砖墙,用的是成片的青砖,人为痕迹十分明显,仿佛是特意将这几棵大树围起来,给它们垫了一个基座。
构成这些基座矮墙的青砖,一看就不是近代之物。虽大部分已经破碎成土,但大致的造型还在。我又仔细对比了一下,石砖堆的建造材质与旁边不远的乾隆行宫的石质并不完全相同,这说明它们可能并非出自同一个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