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出租车,我径直朝山上走去。登上半山腰,眼前景致美不胜收,漫山红叶似火,峭壁傲然耸立,青山翠柏相互映衬。我绕过一处极为险峻的崖壁,发现在后山山腰不远处,有一座规模不大的道观。此地游客稀少,清幽静谧,只是香火看起来并不旺盛。
我来到道观门口,大门紧闭。道观前的石台阶年久失修,破败不堪,缝隙间长满了杂草。我扣响门环,等了许久,才听到门内传来声响。里面的人动作迟缓地打开门,探出身来,我定睛一看,是一位八九十岁的老道人。
我赶忙作揖行礼,问道:“打扰了,您可是白云道长?”
对方耳朵不太灵光,皱着眉头仔细听了听,然后微微摇头道:“无量天尊!施主,白云去山下做法事了。”说着便要关门。
我急忙一把抓住门边,诚恳地说:“我是专程来拜访白云道长的,有要紧事相商,还请您行个方便,我一定要见到他。”
老道倒也没再阻拦,看了我一眼,便转身往道观里走去。我见他没有阻拦的意思,立刻走进道观,反手关上了门。
老道身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道袍,走路颤颤巍巍,一边走一边念叨:“我们这儿,平日里鲜有人来。那些烧香拜佛的,都不愿来我们这种地方。庙里的吃喝就指望白云下山做做法事,挣点小钱糊口。”
我问他庙里还有没有其他人,是否会些镇妖降魔的法术。
老头头也不回,咳嗽两声说道:“法术?我哪会那些!这庙里就我这把老骨头和白云两人。其实我也算不上真正的道士,就是之前在这儿看守道观,时间久了就穿上这身衣服。这地方早就破败了,亏你还能找得到。”
听到这话,我的心凉了半截。看着这破败的道观和这位风烛残年的老道,我对起云观已不抱太大希望。
这座道观规模很小,只有前后两层院子。前面大殿中供奉着三清塑像:元始天尊、道德天尊、灵宝天尊。说实话,看到大殿的那一刻,心里满是寒酸之感。房梁破旧,神位上的造像有些地方已然掉色,天尊头顶竟还结满了蜘蛛网,这着实让我难以想象。
我没有走进大殿,而是跟着老道来到后院。后院的堂屋估计是他们日常起居的地方,空间不大,院子里摆放着一些锅碗瓢盆,充满了生活气息。我在院子角落的石凳上坐了下来。
不一会儿,老道颤颤巍巍地给我递来一杯水。我连忙起身道谢,老道却没理会我,转身就走,只留下一句:“这里没有茶,只有白水,你将就着喝吧。”
我心想,都这个年代了,还能见到如此寒酸的道观,居然连茶叶都没有。看来平时香客确实稀少,这“封建迷信”的营生做得可不怎么样。
我点上一支烟,喝着水,就在那儿干等着。一直等到太阳快要落山了,仍不见白云道长回来。我有些着急了,心想不能再等下去了,天晚了下山可就困难了。
我在院子里转了几圈,想向老道告辞,却怎么也找不到他。我寻思就这么不辞而别不太妥当,毕竟有失礼节。正犹豫着还等不等,我来到前院,突然听到响动,道观的门开了。
我抬头望去,只见一个肩头搭着帆布袋的中年道士走了进来。此人四十多岁模样,身着朴素道袍,脚蹬道鞋,头插发簪,下巴留着一缕山羊胡。他人还没完全进来,身上的汗味就先飘了过来,那是一种长时间没洗衣服的老男人特有的味道。
他走进道观,抬头看到我,也是一愣,随即念起道号:“无量天尊!施主来此地可是进香的?”
我心里想着,就你这破道观,谁还会来进香啊,大殿里三清塑像的油漆都掉了,还怎么让人进香。但我还是笑脸相迎:“啊,无量那个天尊。我不是来进香的,我是来找白云道长的。”
“我就是。”
我一听他就是白云,立刻快步向前,作揖说道:“道长,您好,我叫李大有,是专程来向您请教道法的。”
那道士听了,也不回应,只是指了指后院,示意我跟他进去。
来到后院他们的住处,进屋后我才发现,这里极为简陋,准确地说,简直寒酸得像工地上的民工棚子,不过倒也有些生活的烟火气。
屋内空间局促,一张木床却占据了不少地方,床上杂乱地堆着经书、衣物、生活用品,甚至还有几个康师傅方便面桶。我低头看向床下,有简易的锅灶,看来他们连烧火做饭都在这屋子里解决。
目睹这一切,我不禁暗自叹息,难怪道士常称自己“贫道”,果真是一贫如洗,日子过得如此清苦,若非一心向道、潜心清修,常人实在难以忍受。不过,说不定越是身处这般环境的人,越有些真本事。
借剑
天色渐晚,屋内光线愈发昏暗,我在屋里四处找寻,愣是没发现电灯开关之类的东西。只见白云道长熟练地掏出打火机,点燃蜡烛,刹那间,屋内亮堂了许多。
我着实吃了一惊,都什么年代了,这里居然还没通电,过的简直和原始人没两样。我晃了晃手机,问道:“道长,您平时用手机吗?那充电怎么解决呢?”
“外面有个小太阳能板,全靠阳光充电。我们这儿,上山靠走,干活靠手,饮食不见肉,念经全靠口,这才叫清修。怎么,你手机没电了?现在天黑可充不了。”
这回答让我差点晕过去,赶忙解释:“我不是来充电的,是来向您讨教问题的。”我在一旁的木凳上坐下,将此行的缘由,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