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莲感受弟子们论道对她有很大启发,但是缺乏实修,还是不行。很多理论不是嘴上说说就可以的,修行是非常玄妙的事情,谁又能真正说得清呢。
刘莲回到道观,立刻问师父:“师父,中脉的修行方法你知道吗?为什么从来没有听你说起过。”
“我没有讲过中脉,也没有讲过小周天和大周天因为我们修的是无极。无极是形成宇宙万物的本原,无形无相、无穷尽、无边际的状态。无极是阴阳未分、天地未开、混沌未分的状态,是万物生成的根源。所以不论是周天还是中脉,不过是无极所衍生出来的一个相,相由心生。”道士说完,等待刘莲理解。
“我知道了,佛经中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师父才不说这些相的表现,因为只要说了,皆是旁门左道,虽然也可以修行,但是已经偏离了根本。”刘莲说完等待道士点评。
“正是如此,我们以金丹大道为例。为什么说丹道学说是旁门左道?很多修道的人都知道,张三丰有一本书叫《黄庭要道》,其实就是讲丹道修行中,身心如何归于中黄(金丹),如何以神驭气,神与气合,形神合一,最终结就大丹。这是一种内修的功夫,通过修炼,人体内的精、气、神三宝得以凝聚,从而形成内丹。在这个过程中,身心会逐渐归于中黄(金丹),也就是身体的中心点,同时也是内在生命的中心点。
以下是一些关于《黄庭要道》的关于修行的重点解释:
黄庭,是中央的意思。要道,指的正是中脉。
神入气中,气包神外:这是说,在修行过程中,心神要与气机相合,心神融入气机中,而气机要包裹住心神,两者相互交融,合为一体。
扭成一条:这是一种比喻,形容身心合二为一,就像拧成一条绳一样。
悬在虚无窍内:这是说,修行的过程中,要将心神悬挂在虚无的窍内,也就是身体的中心点(金丹),这也是内在生命的中心点。
听其自然:在修行过程中,不能强求,要顺其自然,让身心自然融合,自然结丹。
真气薰蒸:在修行过程中,真气会在体内运行,温养身体,滋润五脏六腑。
精神日壮:随着修行的深入,心神会越来越强健,精力也会越来越充沛。
初忌色欲:在修行的初期,要避免色欲的干扰,以免影响修行效果。
闭之甚密:在修行过程中,要关闭六门(眼、耳、鼻、舌、身、意),保持内心清静。
以上修行理论对于初学者来说是很有作用的,一旦初学者能够真正进入禅定的境界,以上这些修行方法就是一种负担了。”道士说完,等待刘莲领会。
“我知道,金刚经中佛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有所住,这便是法执了。”刘莲不假思索答道。
“不错。‘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意思是,无论处于何种境地,人的内心都应该保持无所执着,只有这样才能自然地生起清净的心。这句话强调的是,人们应该放下对世俗、物质的执着,才能更好地修行。
这句话中的“无所住”指的是人们不应该将自己的内心停留在任何一种状态或境地中,而应该保持内心的自由、无所执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感受生活的美好。
而“生其心”则是指,在内心保持无所执着的状态下,人们才能自然地生起清净的心。这种清净的心能够让人们而更好地领悟生命的意义、实现内心的平静与自由。”道士解说完,继续提问:“你知道性命双修吗?”
“性命双修指的是身心的全面修行。性指人内在的道,包括心性、思想、秉性、性格、精神等;命指人外在的道,包括身体、生命、命运、物质等。性命双修也就是指神形兼修、心身全面修炼。”刘莲答。
“不错,人的肉体和生命是相互依存的,通过修行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和身体素质,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精神饱满的状态。因此,性命双修不仅可以延长人的寿命,提高人的身体健康水平,还可以提高人的智慧和修行境界,使人达到真正的幸福人生(寿命很长,财富无限)。但即使这样,性命双修依然属于旁门左道。旁门左道是指这种修行方法虽然可以修行,只是偏离了修行正道。
在道门有一本书叫《性命圭旨》,其主要内容是阐述“性命双修”的理论和内炼方法。其中,“性”指的是人的内在精神,“命”指的是人的外在身体,因此,“性命双修”就是指人的内在精神与外在身体同时得到修炼和提升。
在书中,作者认为人的本性是至善的,但由于后天的环境和欲望的影响,人的本性会逐渐被蒙蔽和污染。因此,为了回归人的本性和实现生命的真正价值,作者提出了“性命双修”的理论和方法。
在理论方面,作者提出了“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的观点,认为人的内在精神和外在身体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同时,作者也强调了“虚无”、“自然”、“中道”等内炼的核心思想。
在内炼方法方面,作者总结了前人的内炼经验和方法,提出了“筑基炼己”、“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等五个阶段的内炼过程,并详细阐述了每个阶段的修炼方法和步骤。其中,“筑基炼己”阶段主要是通过调整饮食、呼吸、心态等来净化身体和内心;“炼精化炁”阶段主要是通过内丹术、按摩、导引等方法来激发身体的能量;“炼炁化神”阶段主要是通过冥想、观想等方法来提升内在的精神力量;“炼神还虚”阶段主要是通过禅定、内观等方法来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炼虚合道”阶段主要是通过修炼自然、无为等方法来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
可以说《性命圭旨》是一本系统阐述道教内炼理论和方法的书籍,它指导无数人的修行。但我今天仍然要指出这本书其实属于旁门左道。主要原因是作者的境界不够,虽然对修行有一定的理解,但是没有达到根本上的开悟。因此搞了一个很复杂的道学,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了,明明修行,只需修心。他却区分内外,搞出了五个步骤。就像现在中医学校教学生学中医,他们让医学生学习每个病的治疗方法就是把中医简单的东西给复杂化,其实中医治疗对应调理的是人体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辩证,而不是对应治疗成千上万种疾病。
所以我告诉你,不要看到古书就觉得好,听到别人讲什么修行方法,就觉得高明。必须结合自己的实修去体会,才能明辨是非真假。”道士讲完后,等刘莲领会。
“师父,既然你说这些书都是旁门左道,为什么会流传到今天?古人难道无法分辨是非吗?”
“现代人难道无法分辨是非吗?为什么现在的中医教材是会变成这个样子?今天我要告诉你一个道理,就是‘反者道之动’。正理在人世间是行不通的,人世间用的都是反理,所以说‘反者道之动’。道的本质是恒常不变不动,也就是宇宙规律,作为标准是不会变动的。但是宇宙从无到有的时候,宇宙处在运动变化之中,人们也对宇宙的认知也在变化中,反映出来就是大家有不同的认知,对事物的对错,各有各的评判标准。能分清是非正反的合道者是非常少的。”道士说完,沉默不语。
刘莲把道德经翻到第四十章,原文“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刘莲心想,宇宙未生就是无,无是不动的,当无变为有的时候,就是反者道之动,因为‘有’相对于‘无’是反者。相对来说,无强过有。有为弱的一方,也就是说,宇宙中有形有相的能量是弱于无形无相的暗能量。道借助有而产生作用,暗能量借助有形有相的物体产生作用,就是‘弱者,道之用‘’。在道的作用下,万事万物产生,在暗能量的参与下,时时处于变化和运动当中。所以道是隐藏在有形的事物之后,人们难以察觉到的,同理人的认知也可能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