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宗教总是宣扬世界是由神创造的,他们将其称为上帝或其他神明,并坚信人类应该遵循上帝的旨意和安排来生活。这种信仰体系在西方文化中根深蒂固,影响了许多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然而,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人普遍认为人是万物之灵,世界是由人类自己创造的。从古代的神话传说到现代的科学技术,无不体现着中国人对自身创造力的自信。如今,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发展,无一不是依靠人类的智慧、努力和科技创新所推动的。无论是工业革命还是信息时代的到来,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觉醒之前,米巧云也曾认同这种观点。她相信人类是世界的主宰,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改变世界。但当她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和经历后,开始重新审视这个问题。她意识到,虽然人类拥有强大的创造力,但也不能忽视自然规律和宇宙法则。
也就是说,人类并不是像自己所想象的一样,可以完全随心所欲的进行创造,但也不是被神控制着。米巧云与超我连接后才发现真相,人与人是共同创造者的关系。世界并不是神创的,而是众生共同创造的。每一个人都是创造者,但是我们必须尊重其他人的选择。如果我们不尊重他人的选择,那么我们的创造将会对他们造成伤害。世界上很多霸权主义就是如此,他们总是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的观点、行为方式等都是正确的,并且试图将这些强加于他人身上。这种行为不仅会引发冲突和矛盾,也会破坏国际秩序和稳定。
同时,我们在进行任何创新时都必须充分考虑其可能带来的影响。这包括对社会、文化、经济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只有在全面评估并确保创新不会对这些方面产生负面影响的情况下,才能推动创新的发展。否则,我们将会面临来自社会各个层面的抵制和反对。
因此,米巧云领导的海外资本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个体或组织,积极倡导和平、合作与共赢的理念,并通过平等对话来解决分歧和争端。同时,在追求创新的道路上要保持谨慎和理性,以确保创新能够真正造福人类社会而非带来更多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构建一个和谐、进步且可持续发展的世界。
米巧云深知在这个世界里,个人的自由并非毫无限制,而是需要在一定的框架内行事。这种框架意味着不能以牺牲他人利益、随心所欲地追求所谓的“自由”。因为这样的行为可能会对整个集体造成伤害,进而引发集体的惩罚机制。这便是这个世界最基本的运行法则。
然而,由于每个生命的觉醒程度各异,其创造力也大相径庭。有些人能够创造出许多具有深远影响力的科技和理论,从而改变世界的发展轨迹;而另一些人则可能一生碌碌无为,未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潜力。尽管如此,这个世界依然会给每个人留下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不会将他们所不愿意接受的事情强加于身。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本质都是创造者和整个宇宙的造物主是水滴与海洋的关系。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世界,而这个世界又会影响到整个宇宙。因此,我们需要意识到自己的创造力,并学会如何运用它来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然而,现实中有很多人感觉自己并不自由,他们觉得自己的思想受到了外界的操控。甚至有些人会出现自言自语的现象,仿佛在跟某个看不见的人对话。其实,这种情况的发生往往源于人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学习经历。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和观念,这些观念会逐渐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一旦我们接受了某种观念,它就会成为我们内心的一部分,影响我们日后的人生轨迹。
人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惯性,如果将人的大脑比作一部手机,那么这些思维惯性就像是手机上运行的后台程序。它们会不断地占用手机的算力和电量,导致手机运行速度变慢,甚至出现卡顿的现象。同样地,当一个人拥有太多的思维惯性时,他的大脑也会消耗大量的算力,使得他的反应变得迟缓,思考问题的能力下降。
因此,要想让自己的思维保持活跃、敏捷,就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陷入固定的思维模式。我们应该尝试打破常规,多角度地看待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吸收新的知识和观念,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还有一部分人患有心理疾病,这部分人的脑海里存在着许多错误的思维惯性,比如心理偏见、恐惧、焦虑等等。这些思维就像病毒一样不断地自我复制并逐渐强化自身,从而导致许多人患上了心理疾病。他们整日胡思乱想,陷入各种奇怪的思维怪圈之中,尽管他们的身体保持健康,但在精神方面却感受到巨大的困难、痛苦、挫折与矛盾。
要想消除这些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什么是修行内观。修行内观是一种深度的自我探索和反思的方法,它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情绪和行为模式。通过观察自己的思维和感受,我们可以发现那些不应当存在的错误思维惯性,并逐渐学会如何应对它们。
当我们开始修行内观时,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和困难。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发现自己陷入了某种思维模式或情绪状态中无法自拔。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下去,不断地练习,我们就能够逐渐掌握这种技巧,让自己从负面的思维和情绪中解脱出来。
在修行内观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学会如何正确看待自己的错误思维惯性。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的要求过高,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完美无缺。但实际上,每个人都会犯错,都会有不足之处。因此,我们需要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明辨是非”,从而让那些错误的思维惯性自然消失。
此外,我们还需要学会如何将修行内观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修行内观并不是一种孤立的活动,而是应该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工作还是家庭生活,我们都可以运用修行内观的方法来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总之,想要消除心理疾病,必须通过修行内观,了解自己有那些不应当存在的错误思维惯性。当我们明辨是非之后,这些错误就会自然消失,并不需要强制的排斥。在觉醒真理的光照下,所有的黑暗都不复存在。而我们也将拥有一个健康、积极的心态,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以上是一个觉醒者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