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本书第三卷各章都是随心所发,比较散乱,有人看到此处的时候,或许早已将本书先前所讲述的那些话语抛诸脑后、忘得一干二净了。然而,关于“修行”究竟为何物这个关键问题,我觉得有必要再一次着重强调一番。毕竟本书名为《修行宝典》。
所谓修行,其核心本质在于修心。我们常说的心性修养,便是这一概念的具体体现。只有通过不断地磨砺自己的内心世界,让心灵变得坚韧、纯净且充满智慧,才能够真正踏上修行之路。修行之路并非行善积德,而是走正路。虽然走正路,有时候看上去就是行善,但内涵却不同。
而炼气和炼功呢?它们固然重要,但仅仅只能作为修行途中的辅助手段罢了。就好比建造一座高楼大厦,如果只注重外在的框架搭建(即炼气与炼功),却忽略了内在基石的稳固(也就是修心),那么这座建筑终究不过是一座摇摇欲坠的空中楼阁而已。无论外表看起来多么华丽壮观,一旦遭遇风雨洗礼或是轻微震动,便会瞬间崩塌瓦解,化为一片废墟。
因此,请诸位切记:修行之路上,切不可舍本逐末!务必时刻将修心放在首位,以心为本源去引导炼气和炼功,如此方能稳步前行,最终达成超凡脱俗、登峰造极之境。
真正踏上修行之路的人,务必在初始之时就确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决然不能与那些心怀不轨、品行恶劣之人同流合污,因一旦如此,修行之路便会被重重阻碍,难以再继续前行。
修行者心怀对天道自然规律的敬畏与尊崇,而愚痴者却只对王权富贵或宗教领袖的光环盲目崇拜,这便是世界观层面的天壤之别。
修行者始终坚定不移地站在良知与道义的这一边,以内心的善良与公正作为行事准则,绝不赚取不正当的利润,(如高利贷,以次充好,坑蒙拐骗)。奸商却唯利是图,将利益视为一切行为的出发点与归宿,这体现出价值观的背道而驰。
修行者努力做事,是期望世间众人皆能过上幸福美满、安然喜乐的好日子,共享世间的美好与安宁。恶魔却一心只为奴役他人,妄图跻身特权阶层,高高在上地统治他人,此为人生观的正邪对立。
修行觉醒是极为崇高人生课程。那些三观不正之人却与此神奇的课程无缘。他们心灵扭曲,道德沦丧,无论如何努力都难以踏上修行之路。更不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修行,以及修行的意义。
所以有人传正道,必有人传邪法,在众多文学作品里,特别是一些网络小说当中,我却看到了这样一种现象,许多作者似乎完全不顾及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肆意地编写着各种离奇荒诞且充满扭曲三观的故事。这些小说中的角色行为乖张,思想偏激,将原本应该纯净美好的修炼界描绘得乌烟瘴气,一片混乱。
这种情况无疑给广大读者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年轻一代在阅读此类作品时,可能会受到错误观念的误导,逐渐丧失对正邪的判断力,甚至有可能模仿其中不良行为,从而走上歧途。如此一来,不仅损害了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也使得整个社会的风气变得污浊不堪。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更多秉持正确三观的作者站出来,用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作品去引领潮流,还修炼界一个清明纯净的形象。
这里抛砖引玉,提出几点看法,并不全面。
一、修行者在修行途中,需全力克服虚荣心,不执着名利。虚荣心常会悄然滋生,让人在不经意间渴望他人的夸赞与钦羡;需克制那强烈的炫耀欲,莫要总是急于展示自己的些许成就与优势;更要摒弃那想要出风头的欲望,不被外界的关注与荣耀所迷惑,坚守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然而,在当今的一些文艺作品当中,竟然大肆鼓吹那种所谓的“装逼打脸”和“作秀”等行为方式,还对种种此类风骚至极的操作津津乐道、大肆宣扬。这种现象与真正有价值的艺术追求简直就是南辕北辙、背道而驰!这些作品往往只是注重表面的浮夸和虚荣,通过虚构出一系列不切实际且令人咋舌的情节来吸引读者或观众的眼球,但却缺乏深刻的内涵和真实的情感表达。它们以一种低俗化、功利化的手段迎合市场需求,全然不顾及对社会价值观以及人们审美观念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此这般的文艺作品,实在难以称之为优秀之作,甚至可以说是在亵渎艺术这一神圣领域。
二、有些修行者在修行中不断地付出自己的心血和努力,但千万不要天真地以为这样就必定能够收获成功。因为修行之路崎岖而又漫长,即使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修炼,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承受了许多艰辛困苦,其修为境界也未必就能超越他人。
实际上,真正的修行并不是一种刻意为之的行为,它更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呼吸和饮食一样,自然而然地融入到生命的每一个瞬间。无论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下,还是夜晚繁星闪烁之时,修行者都应该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不骄不躁,不居功自傲。
他们深知,在这浩瀚无垠的宇宙之中,个人的力量实在太过渺小。所以,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都要始终保持谦逊与低调的姿态,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断完善自我。只有这样,才能在修行之路上越走越远,最终领悟到那至高无上的真谛。
近来某些文艺作品里所描绘的是完全相反的情节,认为一个人只要付出了一定数量的努力或者代价,就必须相应地获取同等甚至更多的回报,并且一丝一毫都不能容忍自己处于吃亏的境地。例如各种系统加身的小说,系统成了金手指,这过于理想化和狭隘化。在真实世界中,我们往往会面临各种无法预料的情况和挑战,有时候即使竭尽全力去付出,最终的收获可能也不尽如人意;相反地,偶尔看似吃了亏,但从长远来看或许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机遇与成长。因此,将“付出多少就要得到多少”奉为绝对真理,并坚决不肯接受任何程度的吃亏,无疑是一种片面且不切实际的想法。
三、修行者不可对自身所处的环境心生嫌恶与不满。因为每一个环境都蕴含着无尽的机缘和挑战,就如同摆在眼前的一本厚重书籍,等待着有心之人去翻阅、领悟。这些环境,无论是宁静祥和还是艰难险阻,都是上天精心安排的课程,旨在锤炼修行者的心性与意志。
所以,真正明智的修行者会将其视为一堂必须全身心投入去完成的功课。他们不会怨天尤人,更不会逃避现实,而是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姿态投身到改善和优化自身生活环境的实际行动当中。这种行动,并不仅仅局限于物质层面的改变,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升华。
当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时,修行者们或许会亲手开垦荒地,种植蔬果;又或者修筑堤坝,抵御洪水猛兽的侵袭。然而,他们所做的远远不止于此。更为关键的是,他们能够在内心深处保持平和与坚定,用宽容和善良去对待周围的一切。即使身处逆境,也依然能笑对人生,从困境中汲取力量,不断成长进步。
而当处于繁华喧嚣的尘世之中,修行者们同样懂得如何坚守本心,不为物欲横流所迷惑。他们会努力净化心灵,摒弃杂念,以一颗纯净之心去感受世间万物的美好。同时,还会以身作则,传播正能量,影响身边的人一同走向正道。
所以积极地参与到改善和优化生活环境的行动中来,不仅是修行者提升自我境界的有效途径,更是属于每个人的一份至关重要且意义深远的“作业”。只有认真完成这份特殊的“功课”,才能在修行之路上越走越稳,最终实现超凡脱俗、明心见性的至高目标。
现实社会中,有大量的人对于自身所处的生活环境心存不满和抱怨。这些人内心深处始终怀着一个强烈的渴望,那就是期待能够有朝一日穿越到一个截然不同、充满新奇感的全新世界里去。在那个世界中,他们坚信可以毫无束缚地展现出自己潜藏已久的卓越才华和非凡能力。
正是基于这种普遍存在的心理需求,穿越类题材的书籍开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迅速占据了市场的重要地位。无论是古代王朝的风云变幻,还是神秘奇幻的异世界冒险,亦或是未来科技高度发达的科幻场景,各种不同类型的穿越故事纷纷登场,吸引着无数读者沉浸其中,尽情畅想。
可是,我们必须要承认的是,这样的想法其实多少有点脱离现实状况。毕竟,将获取成功的全部希望都押注于虚无缥缈的幻想之上,无疑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做法。虽然在虚构的文学世界里,主角们可以凭借穿越这一神奇设定轻松改变命运,但在真实的生活中,想要取得真正的成就,靠的绝不是空想和逃避,而是脚踏实地的努力以及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的毅力。
要知道,真正的成长与进步往往源自于我们对于眼前困境的勇敢面对以及不懈努力。即便身处并不尽如人意的环境之中,只要我们拥有坚定的信念、持之以恒的毅力以及灵活多变的应对策略,那么依然有可能通过自身的拼搏奋斗来逐步改变现状,并最终创造出一片更为理想的天地。倘若只是一味地逃避现实,寄望于那遥不可及的梦幻世界,那么恐怕永远也无法实现心中真正渴望达成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