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老夫人便知道,薛正和燕洲的邺王有过往来。
但邺王的那些“私兵”一类的事,终究是他们在捕风捉影。
且薛正倒台后,方萍和几个孩子都安然无恙地到了江州,老夫人也就把这茬揭了过去,只觉得是当初大惊小怪。
却没想到,薛彦文竟然去了燕洲,而且还是带着随州城防的一些布控情况去的!
她到底造了什么孽!生出这么一个东西出来!
现在陛下就在前院住着,谢芸能拿出来的东西,陛下能不知道么!
只怕是早就将剑悬在方家的头顶上,随时会落下来!
老夫人闭了闭眼,彻底松了手。
她看着谢芸,疲累得好像一下子又苍老了一些。
上一次这样,还是她听到方慧离世的消息。
“罢了,你去处理吧,是杀是剐还是凌迟,自有律法去裁断她。”
方萍终于是慌了。
若是老夫人只跟她算今日的账,那最多是将她赶去庄子上。
可老夫人是要算薛彦文去燕洲的账,那她哪儿还能有活路!
“娘,娘!我错了,您别把我交出去啊!”
她现在都没工夫去想谢芸是哪里知道了这些事,唯一能保她的就只有她亲娘了。
她想拉住要离去的老夫人,却被婆子制住,只能不停扭动。
薛丛珊也急,或者说从一开始她就很急,只是她开不了口,又被人看着,只能看她娘在那边嘶吼。
谢芸让婆子把方萍的嘴堵住。
“就把她关在这里,找几个力气大的好好看住。”
秋露领命:“是,夫人。?”
老夫人拍了拍姜云烟扶着她的手,“好孩子,扶外祖母回去。”
“是。”
自从方老爷子离世后,老夫人就很少出春寿堂。
最近出了两次,一次是方哲瑞受伤,一次就是今天。
都不是什么好事,再加上外孙女要入宫,各种事一下子将她压垮了下去。
姜云烟叫人抬了轿子过来,将老夫人送回春寿堂。
怕老夫人受刺激太过,还把大夫也叫来,把了脉,开了宁心神的药。
等伺候好老夫人吃了一盏汤药后,扶着她歇下,她才起身离去。
……
方萍的事处理了很久,谢芸之后又去了趟前院。
等她回到正院时,已经是日暮时分,丫鬟把廊下的灯都点着了。
有丫鬟跟她报:“表姑娘在花厅等您很久了。?”
谢芸解了披风,进门后看到姜云烟马上起身行礼,她伸手按了按,“别拘礼,可用晚膳了?”
说完想起丫鬟说姜云烟等了她许久,那便是没用的。
她让人摆饭上来,“你舅舅今日忙,你就陪我用一些。?”
姜云烟没有客气,应了好后,给谢芸端了盏茶。
“舅母您今日辛苦了。”
谢芸很受用,忙了一天,她将茶喝了大半,这才把紧绷的气松懈下去。
“陛下不会让你入宫了。”
姜云烟听了这话,难掩激动得站了起来,“舅母,这千真万确吗!”
谢芸难得在她身上看到有坐不住的时候。
她觉得姜云烟年纪小小,却一直都很守规矩,这倒是很像已经故去了的方老爷子。
“自然是真的。”
她将查到的东西呈给了赵怀瑾。
包括薛彦文留在这江州城里联络方萍的线人。
以及在年前因为有所怀疑,派人去了随州拿到的一点邺王和江宁地区官员的来往记录。
真不真帝王自然会去查。
她冒险地提出只求让姜云烟不要入宫的事。
原以为这事不会有转机,没想到陛下竟然轻巧地答应了。
也好在圣旨是没有下,否则就算皇帝想答应,也要顾及着“君无戏言”这四个字。
丫鬟们进来摆了饭,谢芸让姜云烟坐下边吃边聊。
“……不管如何,陛下这边不再提起这事,算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谢芸说了些刚刚她去前院时候的事。
姜云烟内心都被自己不用进宫了这件事的喜悦填满。
愁了好几日的事情,在这一刻彻底解决掉,在重生后她第一次好像卸下了所有担子。
只觉得人从未有过的松快。
她给谢芸舀了碗汤:“多亏了舅母,若不是舅母的话,我怕是要在宫里……”
她说着就要起身行大礼,被谢芸制住。
“你这孩子,这才多大的事,这事是你自己的功劳,若不是你发现你姨母的端倪,哪儿有这样的转机。”
虽说是冒险了点,可这是大功一件,若不是为了换得姜云烟不入宫。
光这件事,在姜云烟进宫后,那位份多少也能提一提。
不过这宫里对姜云烟这样的人,确实不是好去处,所以谢芸此时也有种峰回路转之感。
姜云烟摇头:“舅母,这对我来说真是大事,这事改变了我的命运”
谢芸当然不知道,她重活一世后,一开始怀疑父母的死因,后来得知是方萍,她就想让方萍倒霉。
最好让她提前死去。
后来阴差阳错地,让方萍来了江州。
连带着在上元节那日她发现了不仅在江州而且住在方府的赵怀瑾。
从那日后,她就没有再轻松过,总担心自己会逃不过这样的宿命。
尤其在得知赵怀瑾要她入宫后,那种悲痛且无力抗争的感觉更是让她几度心如死灰。
现在好了,在她觉得事情坏到极点的时候,赵怀瑾松了口。
方萍也会因此得到该有的惩罚。
她觉得浑身都轻了起来,飘飘然得有点不真实。
谢芸只当她确实是太高兴了,毕竟姜云烟也是不愿意入宫的。
谢芸给她夹了菜:“以后就放宽心一些,待你四月出了孝,及笄礼办完,我便教你管账的事,还会比教流莹要严苛,到时候可别怪舅母太严厉。”
姜家的家产以后都是要还给姜云烟的,若是不学多点本事,以后怕是会管不好。
谢芸自然是要多花些力气去教她。
姜云烟重重点头:“我不怕苦的,舅母到时候好好教我。”
……
前院。
原定两日后起驾的行程,突然被陛下提前到了明日。
松义收拾着书房里的箱笼,将早前帝王批好的奏折放置好。
打开放奏折的箱子,他看到里面显眼的明黄色圣旨。
陛下这趟出宫,只写过一道圣旨,就是让那位姜姑娘入宫的。
松义突然明了,难怪陛下突然说不用车驾,要快马加鞭回京。
陛下这是收回了旨意啊!
哪个皇帝下了旨让人进宫,结果还收回地!
这陛下之前还翻人家小姑娘的窗,现在这么快就将人厌弃了?
真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