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布局其实就是一个大号的县衙门。正如县衙进门就是六房一样,从午门进了紫禁城第一层就是文渊阁和六部给事中驻紫禁城办事处。
翰林院在制度上是皇帝的秘书室、参谋部,翰林在汉朝、晋朝被称为侍中,理论上和太监系统一样,同属于内廷。内廷人员选拔升迁与外朝不同,不经过吏部铨叙、大臣廷推,由皇帝一言而决。
内阁就是翰林院派驻皇宫的机关,以文渊阁为办公室。
文渊阁在紫禁城东华门内。魏彬从西苑太液池出来,没有绕紫禁城,直接从西华门穿过皇宫来到文渊阁。
正德十四年,内阁共有杨廷和、梁储、蒋冕、毛纪四位大学士。今晚在文渊阁值守的是首辅杨廷和、四辅毛纪两位阁老。
两位大学士在值班室里被魏彬从床上叫起来,披着衣服来到文渊阁正堂看正阳、临淮两位税务大使的奏疏。北京三月还在下雪,文渊阁值守的中书舍人生着火,烧上一壶热茶,热了一碟点心请两位阁老垫垫肚子。
两位阁老吃着点心喝着热茶,听中书舍人念完奏疏也是无语。
阁老见惯大场面,凌晨睡意正浓被人叫起,还认为是宣大防线示警或淮河春汛决堤,须打起十分精神对待,结果是这种小事。
刚才魏老公传达了圣上的态度也很明确,对凤阳行商破关抗税事件不以为意。
杨廷和懒洋洋地问毛纪:“海翁,你怎么看?”
毛纪是山东莱州人,原籍在凤阳府泗县。他打了个哈欠说:“内阁中没有人比我更懂凤阳!太祖的恩情还不完,凤阳永远是我皇明的基本盘,要相信凤阳民众!
事情经过不可听一面之词,等寿州县、临淮县、凤阳府、中都守备太监的奏疏来了再说。”
内阁此时还没有形成首辅制,阁老们的座次只是按入阁的先后排名,理论上阁老们是平等的。
杨廷和听完奏疏心中骂了一句“先人板板”。他是四川成都人,原籍吉安府,已经不知道吉安骂人的话了。
大明广有天下,隔三差五就有天变异象、地龙翻身、洪水火灾大旱、民变边警等重大事件报上来,内阁经常于深夜从床上被唤醒处理急件。
这段时间大明四海升平,气焰嚣张的流寇被平定,犯边的鞑靼小王子远遁。内阁晚上乐得清静,今晚居然被这种微不足道的破事扰人酣梦。
杨廷和赞同毛纪的看法,两人回到各自的休息室补回笼觉。
下午寿县、临淮县、凤阳府、中都守备太监的奏疏陆续到达内阁。
凤阳知府说两地钞关税吏骄横,平日对行商习惯性呵斥,而凤阳人常以皇亲国戚自矜,对税吏多有不满,破关事件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乃是中央与地方积累的矛盾总暴露!
寿县、临淮则说知府一味迎合地方情绪,没有大局观,经常抱怨凤阳府水旱频仍,知府时不时要打报告给户部请求减免钱粮,下拨救灾款,为什么不把钞关收入就地征用?这种言论不可避免地影响当地人民对钞关的看法。
中都守备太监则弹劾凤阳府、寿县、临淮县应对突发事件的表现非常颟顸,互相推诿扯皮,没有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安抚民众。尤其是凤阳府在此次破关抗税事件上没有站在凤阳府的高度看问题,负起统筹协调之责。
内阁中负责处理凤阳破关事件的是毛纪,他看了几份奏疏后不置可否,丢到一旁。这种互相甩锅攻讦的奏章他见多了。
过了几天,没等到有人来给凤阳府递话。毛纪出宫休沐时,路上碰到一个翰林闲聊,翰林说自己曾任某省乡试主考官,收了不少弟子,其中就有寿县知县。
翰林院是清华之地,看淡名利地位。翰林之间不以官位论大小,而是以入翰林院的前后秩序排辈份的。路遇的翰林与毛纪同在成化二十三年馆选为翰林。
两日后毛纪写好票拟:凤阳府敷衍塞责,统筹不力,令其致仕,暂由府丞署理;寿县是事件首发之地,对寿县予以训斥;临淮县在寿县正阳关事件发生后未能警醒,做到防范于未然,予以训斥并罚俸半年。
这个票拟和内阁的其他票拟都交给了司礼监,司礼监太监魏彬审核一遍后觉得没有问题,正要向圣天子正德汇报,正德在准备五月再度出巡大同,哪有心情关注内政,命令留下辽东、三边、宣大的奏疏和票拟,其他的就按内阁意见办。
司礼监批红太监、掌印太监痛快地对票拟批红、用印,由中书舍人制成诏书,交给东华门内的吏部给事中驻皇宫办公室复核,吏部给事中科长很快扫一眼,大笔一挥:同意。
流程走到这里,这份诏书正式成文,具备了法律效力。
训斥的职责理所当然由中都守备太监丘得来承担。其实漕运总督兼巡抚凤阳等处丛兰才是首选,但是丛兰年岁已高,路上实在经不起折腾。他一来要准备应对宁王叛乱,二来本身也不愿意干这种斥骂文官的事。
中都守备府大堂上,丘得把诏书供在中堂当中,侧身站立,洋洋得意地看着堂下跪着迎接诏书的凤阳知府、寿县知县、临淮知县,拖长声调问道:“恕在下眼拙,哪位是凤阳府呀?”
狗太监,你踏马的眼瞎!你不会看官服颜色、看补子?
凤阳知府老老实实地跪行一步上前,低声道:“下官凤阳府。”
丘得眼睛都不看他一眼,昂首说:“咱家虽然是残缺之人,但自小也知道为人处世,要的就是一个‘忠’字!咱家少年入宫,为人任事从来勤勤勉勉,这才得大行孝宗敬皇帝看中,简拨入内书堂学习!
咱家一步一个脚印,从小黄门做到御马监太监,靠的就是无一事敢懈怠!
你看看你,圣贤书读到狗肚子里啦!狂妄自大,骄傲自满!告诉你,你有了功名,是人生的起点而不是终点!你应当像我一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而你政治站位不高,大局意识不强。缺乏对大明的忠诚和信仰,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政治责任,导致在工作中出现偏离朝廷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情况……”
凤阳知府老老实实地跪着听训,又羞又躁,气血上涌,被骂得昏厥过去。
丘得越说越兴奋,一扬手,旁边侍立的小宦立刻送上一杯六安瓜片。丘得啜一口茶,命令在两旁充场面的锦衣卫试试凤阳知府的鼻息和脉搏:气息平稳,脉搏正常。
既然凤阳知府装死,那就只能罢了。锦衣卫摘下凤阳知府的乌纱帽,把他抬了下去。
丘得意犹未尽,问道:“哪个是临淮县?”
临淮知县膝行向前道:“下官临淮县。”
丘得继续说道:“你临淮县既然知道寿县破关,为何不做防备?分明是缺乏执行力,对朝廷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不到位,导致政策落空或执行效果不佳!
今日对你加以训诫,罚俸半年,你回去后要深刻反思,至少写五千字的材料,从思想根源上找到病灶,拿出整改措施!
要加强班子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强调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促进形成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
临淮知县点头称是,这一关算是过了。
话多伤元气,何况丘公公本来元气就不足。等轮到寿县知县听训,丘公公已经有点疲惫,他斜着眼睛看看寿县知县,随便骂几句就算完成了任务。
至此,整套流程走完,破关抗税事件揭过去了。
丘得完成了训斥任务回到书房休息,高潮之后进入贤者模式。想想又吩咐下人把杨植叫来。
今天杨植也被使唤到守备衙门听用,充当丘太监耍威风的背景板。不过他没有在大堂,而是在后院警戒。
丘得见了杨植,又是桀桀怪笑:“小猴崽子,听说你是童生了?”
杨植顺手送上一捧:“都是受老公激励!”
按人际交往规则,丘得该送点贺礼,但死太监装聋作哑,生硬地谈起理想来:“我回想一下我刚才的表现,总觉得不够尽善尽美,你现在也是读书人,咱们两个读书人好好谈谈,如果还有训斥机会,我应该怎样才能像于谦于肃愍一样,训出风采,训出水平,训出高度?”
死太监居然还是很有上进心的。
杨植边想边说道:“人生如戏,全靠演技!丘老公你感觉到没有表现出十成功力,是有原因的!
对,你没有观众!于肃愍公训人精彩绝伦,一举成名,那是因为他有宣宗章皇帝和文武百官当观众!
表演是一种按照人的天性本身的规律来进行的有机的过程,最重要的是体验角色的情感感受,寻找自己的自我感觉!”
丘得愣了愣,说:“难怪气学小众,这踏马的谁听得懂!咱家读书破万卷,听得都云里雾里!”
杨植笑着说:“老公是代当今圣天子训斥他们吧?如果当今圣天子就是观众,在旁边听着,你想想,你要怎么训斥,才能替当今圣天子出一口恶气,让今上感觉到酣畅淋漓,骂出今上的心声?
这就是所谓的沉浸式表演!”
丘得陷入深思,一盏茶的功夫才眉开眼笑,站起来走到杨植跟前,拉着杨植的手,深情地说:“咱家不能没有你,你真是咱家的张子房!”
杨植恶心不已,不露声色地把手抽出来,后退一步,抱拳躬身说道:“属下只知道一个‘忠’字,为老公谋划是属下本份!”
“很好,谋划得很好!”红花教四大护法之一的黄秀才激动地在屋里走来走去。
“刚开始我还觉得你们有点冒险,没想到效果如此之好!这一仗打出来红花教的名号,竟然把一个知府扳倒了!”
赵大张二咧着嘴傻笑:“都是红花教众齐心协力,现在好些个观望的老百姓都托人来问,愿意交三十个铜子入教,说入了教有底气,不受欺负。别说秃驴,就是官老爷都不怕了。”
黄秀才点点头:“就是要这样,就是要不怕官府。早晚咱们自己就是官府!
你们香头有多少信众了?人越多,就越不怕官府。”
赵大心中盘算了一下,回答说:“现在约有二百多人,全是精壮汉。前几天我给教中送来第一批钱粮,李护法管钱粮的,他知道。”
黄秀才嗯嗯两声,低声问道:“你们都是军户籍,可有熟悉战阵操练之人?”
张二一摊手说:“全是名义上的军户,实则几代种田人,哪里有会练兵打仗。”
黄秀才皱着眉踱了几步,说:“我是随口一问,其实不抱什么希望。其他的香头也一样,军户、锦衣卫户一大把,都是作田汉。”
赵大小心翼翼问道:“大家平时田间地头操练刀枪棍棒也是有的,里面的高手平常人两三个近不得身。怎么当不了护法军?”
黄秀才哑然失笑,道:“你们不懂,打仗首重列阵,听号令分进合击,一个人抡刀舞枪没有一点用,不听号令要被当场拖出来砍头的。”
看到赵大张二失望的样子,黄秀才安慰道:“我来想想办法,活人还能叫尿憋死。”
又过了几天,教中传讯,让赵大张二去红花教总部开会。
这次开会的地点在临淮县的另一个村庄。这个村庄更加偏僻,戒备森严。十里外就有游动哨,几个路口和河汊口隐隐还能看到伏路军,高处山坡有消息树,一路上传讯息过去。
赵大张二沿途看得暗暗心惊,两人各骑着一头骡子,蒙上眼睛被人带着进入村庄,直到进入一个大屋子才被解开眼罩。
屋子里人不多,除了教中智力担当黄秀才、钱粮掌柜李护法,另外有未曾见过的一男一女与黄、李二人并列上坐,应该是四大护法之二。
不久,红花教的其他教头陆续到齐,见人员完整,黄秀才宣布会议开始,先介绍另外两名护法,男的是掌管教规戒律的,女的是掌管女教徒的,两人是一对夫妻,最早追随教主的元老,资历排教中第一。
这夫妻俩很多护法听说过,只是很少有人见过。掌教护法据说眼里揉不得沙子,手段严酷。有些个贪污教款的教头、香头被他用三刀六洞处死。总之他在教里中高层干部是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人物。
黄秀才见时间差不多了,咳嗽一声站起来说:
“经教中护法考评后认为,赵大张二注重学习,理论素质较高,大局观念强,自觉维护班子团结,工作思路方法清晰得当,廉洁自律,较好地完成了分管工作和教会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现在,我代教主宣布:赵大正式升为红花教凤阳大区教头,张二为副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