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东省,省委大院。
巡视组选择离开,最紧张的毫无疑问就是高育良。
在巡视组的工作期间没能跟赵爱国见面,也没有跟赵爱国有直接的通话,只有在中管干部谈话期间有过面对面的交流。
但是也不能否认,在中管干部谈话期间,他们两个人的一举一动都是被关注的,那就不可能说不该说的话。
说话也是谨慎,加上小心翼翼,赵爱国的言行举止也是符合巡视组的身份。
高育良更加不可能摆出老师的姿态,所以两人的谈话也是点到为止。
巡视组离开汉东之后,沙瑞金就开始反击,比他想的还要更快。
明明他跟田国富也是早有预料,但是也没有想过,但机会来得如此之快。
越是来得快,越是能够证明沙瑞金的迫不及待,以及这位一把手的耐心已经即将耗尽。
沙瑞金是汉东省的一把手,刚来到汉东就已经是想要在汉东省掌控着话语权。
正好担任二把手的刘省长在党校学习,给沙瑞金创造了最好的机会。
如果没有巡视组在这种时候选择来到汉东,沙瑞金在汉东省的话语权只会越来越高,让他们都没有反抗的余力。
跟田国富相处的久了,也大致能够了解到沙瑞金在首都的影响力以及在组织心目中的地位。
支持他的赵立春在首都是远远不如沙瑞金的岳父,也是组织考量的重要原因之一。
巡视组离开沙瑞金就迫不及待的跟省委常委们一一谈话,唯独略过了他和田国富。
态度是没有任何的改变,依旧是保持着强势的省委书记态度。
高育良也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更加清楚,如果这么做会带来什么影响?
强势的省委书记在汉东省的话语权很高,比他们想的还要更高一些,也会让他在省委中失去助力。
真正愿意在省委中给到他支持的并不多,田国富都不能说是给他支持。
因为田国富在省委中愿意给出支持从来都不是因为他,而是因为赵爱国。
如果没有赵爱国的帮忙,田国富也是不可能在省委中给出最明白的态度。
跟田国富打交道的时间越长,也大致能够了解田国富愿意跟他交好的原因。
同时也得到了一些外界听不到的消息,让高育良的心里愈发担忧。
省纪委书记的身份就意味着工作中需要做出有效调整,才能够将问题解决。
“田国富要离开汉东,并且是组织上安排的调离,你也要早做准备。”吴慧芬语重心长的告诫。
“我知道。”
知道是一回事,需要去准备又是另外一回事。
整个汉东省省委中如果没有得到省纪委书记田国富的支持,他在省委中的地位并不高。
在省委中愿意真正向他靠拢的省委常委并不多,而且没有巡视组的制衡,那些省委常委完全可以去支持省委书记,沙瑞金没必要支持他。
越是知道行为中的情况,越是能够清楚的了解到他现在的处境。
如果没有巡视组的支持,想要在省委中获得话语权是非常困难的。
如果在省委中都拿不到话语权,又怎么可能跟省委一把手对着干?
再怎么样沙瑞金都是省委一把手,深得组织信任的干部,想要跟沙瑞金对着干也是绝对不好处理的。
得不到组织的信任,在省委中也难以获得机会,更加不可能去获得支持。
失去省纪委书记田国富的支持,带来的后果和连锁反应比他想的还要更加严重。
高育良要想的不是怎么去解决问题,而是如何自保。
如果连自保都做不到,省委常委又凭什么向他靠拢?
得不到巡视组的支持,哪怕赵爱国在中纪委能够给省委常委带来直接的影响,也不会让他们的决定改变。
况且高育良也不想连累赵爱国,他自己身上遇到的问题,也了解的七七八八。
现在在省委中的处境并不好,有些事情是没法去给出明确的态度。
省委中的位置是有所调整,才能够通过这些调整来获得支持。
如今的情况并不是他想怎么样,就能够化解矛盾。
哪怕他向沙瑞金低头,也不能保证省委中的话语权就能够被拿到手里。
能不能平安过渡到退休的阶段也取决于沙瑞金的决定,而不是他的决定。
连话语权都拿不到,他这位省委副书记在省委中的位置可想而知。
现在的情况并不如他想的那样轻松,还得先去处理好问题才能够保证不会出现意外。
遇到一位强势的省委书记,要说话也不是在他的手中,也没有跟他去谈判的资格。
高育良清楚地知道当前的情况,也当然是明白应该怎么去解决问题。
在了解到实际的情况之后,要怎么解决好,那也是主动一点才能够将问题处理清楚。
省委中没有他说话的资格,有些事情就会比较尴尬,位置也会相当尴尬。
了解省委中的态度,也可以先去将省委中的位置确定清楚,才能够保证不会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