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鬼差连推带拉,把花牡丹赶出了庙门,紧接着就紧紧关上了庙门。花牡丹毫无办法,只能哭哭啼啼地往家走。走到半路,因为她脚小,走路本就不便,加上道路高低不平,实在难行,就来到一个凉亭下,在石头上坐下来,打算休息一会儿再走。这时,恰好有个樵夫从这儿路过。樵夫看到一个年轻女子独自坐在荒亭中,满脸泪痕,觉得十分奇怪,就放下担子,走上前去问道:“小姑娘,你为什么坐在这荒亭里哭呀?要是迷了路,我送你回去。”花牡丹抬头一看,见是一位鬓发苍白的老樵夫,连忙站起身来,对樵夫说:“请问樵翁贵姓,家在哪里?”樵夫说:“我叫李如仙,就住在前面山脚下。小姑娘有什么事就说,别太伤心。”花牡丹说:“我的父母被鬼卒抓到阴司去了,我特地到东岳大帝那里告状伸冤。可他不但不准我的状,还让鬼差把我赶了出来。我现在只能回家,可路途遥远,所以在这儿歇一会儿,再慢慢走回去。”樵夫一听,十分诧异:“阴差只能拘魂魄,哪有捉活人的道理?我都七十多岁了,从没听说过这种事。依我看,你也别哭了,跟我到家里去,我陪你一起到城隍庙告状。”花牡丹觉得这话有理,就擦干眼泪,跟着樵夫走。一路上树木丛生,走过几片大树林,到了山脚下,转个弯,就到了樵夫家。
只见樵夫的妻子在门口,看到樵夫回来,后面还跟着一个美貌女子,便问道:“这位姑娘怎么和你一起回来的?”樵夫就把花牡丹告状的事,从头到尾说了一遍。樵夫的妻子听了,笑着说:“反了反了,鬼居然敢捉弄人,真是怪事。”一边说,一边拿了个凳子,请牡丹坐下。然后到厨房端出青菜黄米饭,叫牡丹和樵夫一起吃。花牡丹心里难过,哪吃得下,只能勉强吃了几口。樵夫的妻子收拾好碗筷,又准备好床铺,让牡丹早点休息,还说:“我家地方小,又脏,委屈姑娘了。”牡丹说:“老妈妈,您说哪里话。我在您这儿打扰,该怎么报答呢?”樵夫在一旁说:“你们别客气了,早点睡吧。”牡丹答应了,随后樵夫和他妻子也去睡了。
一夜无话。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饭,樵夫和花牡丹一起前往城隍庙。没多久就到了庙前,走进大殿,看到香柜边有个道士,就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请道士写了一张疏状文。接着点上香烛,牡丹跪下叩头,口中默默祷告。这位城隍生前为官正直,所以被封为城隍,是个刚正不阿的神。他铁面无私,明察秋毫,既不讨好上司,也不欺压百姓。他接到疏状一看,不禁拍案大怒:“东岳衙门的差役,竟敢如此徇私舞弊,这还得了!”城隍又看了看牡丹,发现她是有根基道行的仙体,便没有拘她的魂,而是叫文判官下去告诉她。牡丹跪在拜垫上,迷迷糊糊,似睡非睡,只听耳边有人说:“你先和樵夫回去,等我亲自调查清楚,再进行处理。”牡丹一听,连忙谢恩,随即清醒过来,再次叩谢城隍。她起身把刚才听到的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樵夫。樵夫听了十分高兴,就出了庙门,沿着原路回家。樵夫的妻子见他们回来,忙问:“城隍老爷准了你的状吗,怎么判决的?”牡丹把城隍说的话告诉了她。她说:“这就是诚心则灵,虔诚能通神啊。”樵夫说:“你陪姑娘聊聊,我要上山砍柴了。”于是樵夫拿起扁担和斧头,出门上山砍柴去了,暂且不提。
再说城隍接到牡丹的状文后,立刻让文判官写了一封文书,派两名得力的心腹鬼差把文书送到东岳庙。鬼差领命,马上出发。不一会儿就到了东岳庙,把文书交给值日鬼差。值日鬼差一看是冯城隍送来的文书,知道这位冯少华城隍不好惹,立刻把文书送了进去。东岳大帝拆开文书一看,心中大怒,骂道:“这群鬼役,竟敢在外徇私舞弊,如此胡作非为,要不是冯城隍的文书送来,我还被蒙在鼓里呢!”他立刻吩咐鬼役把判官叫来。
判官听说东岳大帝叫他,心里有些害怕,担心花锦夫妇的事败露,可也只能硬着头皮进去见东岳大帝。东岳大帝问:“花锦夫妇的事你知道吗?”判官战战兢兢地回答:“小吏完全不知道。”东岳大帝吩咐:“把三班鬼差都叫来见我。”不一会儿,鬼差们都来到案前。东岳大帝一个一个询问,他们都说不知道。东岳大帝只好让他们出去,对来送文书的鬼差说:“你们先回去,等我查清楚了再追究。”三个鬼差遵命退出,回去向城隍报告。暂且不表。
东岳大帝心想,判官和三班鬼差都抵赖不知道,不如我到五宫阎罗王那儿的各个地狱去私访一番。主意已定,他来到后堂,让丫鬟到里面向太太取来一件便服和中鞋。不一会儿便服取到,东岳大帝立刻换装,悄悄出了衙门,前往五殿。没多久就到了五殿,东岳大帝没有直接过去,先到望乡台,询问了许多鬼魂,都没有花锦夫妇。然后在望乡石旁往西走,来到寒冰地狱,又逐个询问。只见一男一女在那里啼哭,东岳大帝问道:“你们二人叫什么名字?”男的回答:“我叫花锦,她是我妻子。”东岳大帝听了,没多说什么,转身问小鬼:“这两个鬼魂是谁送来的?”小鬼说:“是张忠、李义送来的,来了有十八天了。”东岳大帝问清楚后,就回衙门了。不知道他回衙后会怎么处理这件事,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