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看到魏延踏灭了主灯,心中愤怒不已,拔出剑就要杀魏延。孔明赶忙制止道:“这是我的命数该绝,并非文长的过错。”姜维这才收起剑。孔明吐了好几口血,卧倒在床上,对魏延说:“这定是司马懿料到我有病在身,所以派人来刺探虚实。你赶紧出去迎敌。”魏延领命,出帐上马,带兵杀出寨去。夏侯霸看见魏延,慌忙领兵退走,魏延追赶了二十多里才返回。孔明让魏延回本寨把守。
姜维走进营帐,来到孔明的床前问候。孔明说:“我本想竭尽忠诚和力量,恢复中原,复兴汉室,无奈天意如此,我很快就要死了。我平生所学,已经写成书二十四篇,共计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个字,里面包含八务、七戒、六恐、五惧之法。我看遍了众将,没有人能传授这些知识,只有你可以传承我的书,千万不要轻视忽略!”姜维哭着跪拜接受。
孔明又说:“我有‘连弩’的制作和使用方法,还没来得及运用。这种弩箭长八寸,一张弩可以发射十支箭,我都画成了图本。你可以依照图纸制作使用。”姜维也跪拜接受。孔明接着说:“蜀中的各个要道,都不必太过担忧,只有阴平这个地方,一定要格外小心。此地虽然地势险峻,但时间长了必定会失守。”
之后,孔明又把马岱叫进营帐,在他耳边低声交代,授予密计,叮嘱道:“我死后,你可以依照这个计策行事。”马岱领命出去。不一会儿,杨仪进来,孔明把他叫到床前,交给他一个锦囊,秘密嘱咐:“我死后,魏延必定会造反。等他造反的时候,你和他对阵,才能打开这个锦囊。到时候自然会有斩杀魏延的人。”孔明把一切都安排妥当,便昏昏沉沉地倒下,到了晚上才苏醒过来,于是连夜上表奏明后主。
后主接到奏报,十分震惊,急忙命令尚书李福,星夜赶到军中探望孔明,同时询问他对后事的安排。李福领命,日夜兼程赶到五丈原,见到孔明,传达了后主的命令。问候完毕,孔明流着泪说:“我不幸中途去世,白白荒废了国家大事,有负于天下。我死后,你们应当竭尽忠诚辅佐君主。国家原有的制度,不能更改,我任用的人,也不可轻易废除。我的兵法都传授给了姜维,他自然能继承我的志向,为国家出力。我的生命已经危在旦夕,马上就会有遗表上奏天子。”李福记住这些话,匆匆告辞。
孔明勉强支撑着病体,让左右扶他上小车,出寨巡视各个营寨。他感到秋风吹在脸上,刺骨的寒冷,于是长叹道:“再也不能上阵讨伐贼寇了!悠悠苍天,为何对我如此绝情!”叹息了许久。回到营帐后,病情越发沉重,他把杨仪叫来,吩咐说:“王平、廖化、张嶷、张翼、吴懿等人,都是忠义之士,久经沙场,劳苦功高,值得委以重任。我死后,所有事情都依照原来的法度进行。退兵的时候要缓缓而行,不能操之过急。你深谙谋略,我就不必多嘱咐了。姜伯约智勇双全,可以负责断后。”杨仪哭着跪拜领命。
孔明让人取来笔墨纸砚,在卧榻上手写遗表,呈给后主。遗表大致内容是:我听闻生死是常理,难以逃脱命运定数。死亡即将来临,我愿竭尽愚忠。臣诸葛亮生性愚笨,遭遇艰难时世,身负重任,掌握军政大权,兴师北伐,却未能成功。没想到如今病入膏肓,生命垂危,不能侍奉陛下到最后,心中遗憾无穷。希望陛下能清心寡欲,约束自己,爱护百姓;向先皇尽孝道,对天下广施仁恩;提拔被埋没的人才,任用贤良之士;摒弃奸邪小人,以淳厚社会风俗。
我在成都的家中,有八百株桑树,十五顷薄田,子弟们的衣食,足够丰足。至于我在外任职,没有别的经营,随身的衣食,都依靠官府供给,不另外谋求生计来增加财富。我死的时候,不会让家里有多余的布帛,外面有多余的钱财,以免辜负陛下的信任。
孔明写完后,又叮嘱杨仪说:“我死后,不要发丧。可以做一个大龛,把我的尸体安放在龛中,在我口中放入七粒米,脚下点一盏明灯,让军中像平常一样安静,千万不要举哀,这样将星就不会坠落。我的阴魂也会起来镇守。司马懿看到将星不坠,一定会心生疑虑。我们的军队可以先让后寨出发,然后一营一营缓缓撤退。如果司马懿来追,你可以布好阵势,把军旗倒过来,擂响战鼓。等他来到,就把我之前雕刻的木像,安置在车上,推到军前,让大小将士分列左右。司马懿看到后一定会惊慌逃走。”杨仪一一答应。
当晚,孔明让人扶他出去,仰望北斗星,遥指着一颗星说:“这就是我的将星。”众人看去,只见那颗星颜色昏暗,摇摇欲坠。孔明用剑指着它,口中念咒,念完咒语急忙回到营帐时,便昏迷不醒了。众将正慌乱的时候,尚书李福又到了,看到孔明昏死过去,说不出话,大哭道:“我耽误了国家大事啊!”不一会儿,孔明苏醒过来,睁开眼睛环顾四周,看见李福站在床前。孔明说:“我知道你又回来的用意。”李福谢罪说:“我奉天子之命,询问丞相百年之后,谁可以担当大任,刚才因为匆忙,忘了询问,所以又回来了。”孔明说:“我死后,可以担当大事的,蒋公琰比较合适。”李福问:“蒋公琰之后,谁可以接替他?”孔明说:“费文伟可以接替。”李福又问:“费文伟之后,谁来接替呢?”孔明没有回答。众将走近一看,孔明已经去世了。当时是建兴十二年秋八月二十三日,孔明享年五十四岁。
后来杜工部写诗感叹:长星昨夜坠前营,讣报先生此日倾。虎帐不闻施号令,麟台惟显着勋名。空馀门下三千客,辜负胸中十万兵。好看绿阴清昼里,于今无复雅歌声!
白乐天也有诗写道: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那逢圣主寻。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当初,蜀长水校尉廖立,自认为才能和名声都应该成为孔明的副手,常常因为职位清闲,心中怏怏不平,不停地抱怨诽谤。于是孔明把他贬为平民,流放到汶山。等他听说孔明去世,便流着泪说:“我终究要成为被异族统治的人了!”李严听说后,也大哭一场,生病死去。大概是李严曾经指望孔明能重新任用自己,弥补以前的过错,他估计孔明死后,其他人不会重用自己。后来元微之称赞孔明的诗写道:拨乱扶危主,殷勤受托孤。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凛凛《出师表》,堂堂八阵图。如公全盛德,应叹古今无!
当晚,天地间仿佛都笼罩着哀愁,月色黯淡无光,孔明溘然长逝。姜维、杨仪遵照孔明的遗命,不敢举哀,按照丧葬礼仪把孔明入殓,安置在龛中,派三百名心腹将士守护,随后秘密传令,让魏延断后,各处营寨依次退兵。
司马懿夜观天文,看到一颗大星,呈现赤色,光芒带有棱角,从东北方向流向西南方,坠落在蜀营内,三次坠落又三次升起,隐隐约约还伴有声响。司马懿惊喜地说:“孔明死了!”立即传令出动大军追击。刚出寨门,又疑虑起来:“孔明擅长六丁六甲之术,如今见我长久不出战,所以用这种法术假装死亡,引诱我出击。现在如果追击,必定会中他的计谋。”于是又勒马回到寨中,不再出兵,只让夏侯霸暗中带领几十名骑兵,前往五丈原偏僻的山间打探消息。
魏延在自己的营寨中,夜里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头上忽然长出两只角,醒来后心中十分疑惑不解。第二天,行军司马赵直来了,魏延把他请进营帐问道:“早就知道你精通《易经》的道理。我昨晚梦见头上长角,不知道是吉是凶?麻烦你帮我分析一下。”赵直想了很久,回答说:“这是大吉之兆。麒麟头上有角,苍龙头上也有角,这是变化飞腾的象征。”魏延非常高兴,说:“如果真像你说的那样,一定会重重感谢你!”赵直告辞离开,走了没几里路,正好遇到尚书费祎。费祎问他从哪里来,赵直说:“刚刚到魏文长的营中,文长梦见头上长角,让我帮他判断吉凶。这本不是好兆头,但我担心说实话会惹他怪罪,就用麒麟、苍龙的说法来解释。”费祎问:“你怎么知道不是吉兆呢?”赵直说:“角这个字,是‘刀’字下面加个‘用’字。现在头上要用刀,那可太凶险了!”费祎说:“你先不要把这件事泄露出去。”赵直便离开了。
费祎来到魏延的营寨,让周围的人退下,然后告诉魏延:“昨夜三更,丞相已经去世了。临终前再三嘱咐,让将军断后抵挡司马懿,缓缓退兵,不要发丧。现在兵符在这里,你可以起兵了。”魏延问:“那由谁来代理丞相的大事呢?”费祎说:“丞相把所有大事都托付给了杨仪,用兵的机密方法都传授给了姜伯约。这兵符是杨仪下达的命令。”魏延说:“丞相虽然去世了,但我还在。杨仪不过是一个长史,怎么能担当如此重任?他只适合护送丞相的灵柩回川安葬。我自然会率领大军攻打司马懿,一定要取得成功,怎么能因为丞相一人去世就荒废国家大事呢?”费祎说:“丞相留下遗令,让我们暂且退兵,不可违背。”魏延生气地说:“丞相当时要是听我的计策,早就夺取长安了!我现在担任前将军、征西大将军、南郑侯,怎么肯给一个长史断后!”费祎说:“将军的话虽然有道理,但是不可轻举妄动,以免被敌人耻笑。等我去见杨仪,向他说明利害关系,让他把兵权让给将军,怎么样?”魏延听从了他的建议。
费祎辞别魏延,走出营帐,急忙来到大寨去见杨仪,把魏延说的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杨仪说:“丞相临终前曾悄悄嘱咐我:‘魏延必定会有叛逆的心思。’现在我拿着兵符去试探他,就是想探探他的心意,如今果然应验了丞相的话。我让伯约负责断后就行了。”于是,杨仪带领士兵护送着孔明的灵柩先行,命令姜维断后,按照孔明的遗令,缓慢地撤退。
魏延在营寨里,一直不见费祎回来回复,心里犯起了嘀咕,就命令马岱带领十几名骑兵去打探消息。马岱回来报告说:“后军由姜维统领,前军大部分已经退入山谷中了。”魏延一听,火冒三丈,怒吼道:“这个迂腐的书生竟敢欺骗我!我一定要杀了他!”接着转头对马岱说:“你肯帮我吗?”马岱说:“我一直都痛恨杨仪,现在愿意帮将军攻打他。”魏延十分高兴,立刻拔营,率领本部兵马往南进发。
夏侯霸率领军队来到五丈原查看,发现一个人都没有,急忙回去向司马懿报告:“蜀兵已经全部退走了。”司马懿一听,顿足说道:“孔明真的死了!得赶紧去追!”夏侯霸劝阻道:“都督不可轻易追击,应当先派偏将前往。”司马懿却坚持:“这次我必须亲自去。”于是,他带着两个儿子一起杀向五丈原,一路上摇旗呐喊。冲进蜀营后,发现里面空无一人。司马懿对两个儿子说:“你们赶紧催兵赶来,我先率军前进。”于是司马师、司马昭在后面催促大军,司马懿自己一马当先,追到山脚下,远远望见蜀兵就在不远处,于是奋力追赶。
突然,山后一声炮响,喊声震天,只见蜀兵全都掉转军旗,敲响战鼓,树影中飘出中军大旗,上面写着一行大字:“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司马懿大惊失色。定睛一看,只见中军有几十员上将,簇拥着一辆四轮车出来,车上端坐着孔明,头戴纶巾,手持羽扇,身披鹤氅,腰系皂绦。司马懿惊恐地叫道:“孔明还活着!我贸然进入重地,中了他的计了!”急忙勒转马头往回跑。背后姜维大声喊道:“贼将别跑!你中了我丞相的计策了!”魏兵吓得魂飞魄散,纷纷丢弃盔甲、兵器,各自逃命,自相践踏,死伤无数。
司马懿一口气跑了五十多里,背后两名魏将追了上来,拉住他的马嚼环说道:“都督别惊慌。”司马懿伸手摸了摸自己的头,问道:“我还有头吗?”两名将领说:“都督别怕,蜀兵已经跑远了。”司马懿喘息了好一会儿,神色才稳定下来,睁眼一看,原来是夏侯霸和夏侯惠。于是,他缓缓地拉住缰绳,和这两名将领从小路回到自己的营寨,并派众将带兵四处侦察。
过了两天,有乡民跑来报告说:“蜀兵退入山谷的时候,哀哭声震动大地,军中扬起了白旗,孔明真的死了。只留下姜维率领一千士兵断后。前几天车上的孔明,是个木头人。”司马懿长叹一声:“我能料到他活着时的谋划,却料不到他的死。”因此,蜀地流传着一句谚语:“死诸葛能走生仲达。”后人写诗感叹:长星半夜落天枢,奔走还疑亮未殂。关外至今人冷笑,头颅犹问有和无!
司马懿确认孔明的死讯属实后,又带兵去追赶。追到赤岸坡时,发现蜀兵已经远去,这才领兵返回。他对众将说:“孔明已死,我们都可以高枕无忧了!”于是班师回朝。一路上,看到孔明安营扎寨的地方,前后左右都布置得整整齐齐、井井有条,司马懿赞叹道:“这真是天下奇才啊!”随后,他带兵回到长安,分别调遣众将,让他们各自把守险要关口,自己则回洛阳去面见君主。
杨仪和姜维排成阵势,缓缓退入栈阁道口,然后为孔明换上丧服,发布死讯,高挂招魂幡,全军举哀。蜀军将士们悲痛欲绝,有人甚至痛哭至死。蜀兵前队刚回到栈阁道口,忽然看见前面火光冲天,喊声震地,有一支军队拦住了去路。众将大为吃惊,急忙报告给杨仪。真是:已见魏营诸将去,不知蜀地甚兵来。不知道来的是哪里的军马,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