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国大将军董厥听闻魏兵分十几路入侵蜀国,赶忙率领两万士兵守住剑阁。这天,他远远望见尘土飞扬,怀疑是魏兵杀来,急忙率军守住关口。董厥亲自到阵前查看,发现来的是姜维、廖化和张翼。董厥大喜,把他们接入关内。行完礼后,董厥哭诉起后主刘禅和黄皓的种种事情。姜维安慰道:“您不必担忧。只要有我在,就绝不让魏国吞并蜀国。我们先守住剑阁,再慢慢谋划退敌的计策。”董厥忧心忡忡地说:“这剑阁虽然易守难攻,可成都那边空虚没人防守,要是被敌人偷袭,局势就会彻底崩溃。”姜维回应道:“成都地势险要,不是轻易能攻取的,您不用担心。”
两人正说着,突然有士兵来报,说诸葛绪领兵杀到了关下。姜维勃然大怒,立刻率领五千士兵冲下关去,直冲进魏阵之中。他左冲右突,把诸葛绪打得大败而逃,一直退到几十里外扎营,魏军死伤无数。蜀兵缴获了许多马匹和器械,姜维这才收兵回关。
钟会在离剑阁二十里的地方扎下营寨,诸葛绪亲自前来请罪。钟会愤怒地说:“我命令你守住阴平桥头,截断姜维的归路,你是怎么搞的!现在又没有我的命令,擅自进兵,才导致这场败仗!”诸葛绪解释道:“姜维诡计多端,假装去夺取雍州,我担心雍州有失,就带兵去救援,结果让姜维趁机逃脱了。我追赶他到关下,没想到又被打败。”钟会更加恼怒,喝令将诸葛绪斩首。监军卫瓘劝阻道:“诸葛绪虽然有罪,但他是邓征西将军所统领的人,要是将军杀了他,恐怕会伤了和气。”钟会说:“我奉天子的明确诏书、晋公的命令,特地来讨伐蜀国。就算是邓艾有罪,我也应当斩杀他!”众人极力劝说,钟会才把诸葛绪用囚车押送到洛阳,听凭晋公处置,随后把诸葛绪所率领的士兵收归自己麾下,统一调遣。
有人把这件事报告给邓艾,邓艾大怒道:“我和他官职品级一样,我长期镇守边疆,为国家立下许多功劳,他怎么敢如此妄自尊大!”邓艾的儿子邓忠劝说道:“小不忍则乱大谋,父亲要是和他不和,肯定会耽误国家大事。希望您暂且忍耐。”邓艾听从了儿子的建议,但心里毕竟还是窝着怒火,于是带着十几名骑兵去见钟会。钟会听说邓艾来了,就问左右:“邓艾带了多少军队来?”左右回答说:“只有十几名骑兵。”钟会便下令在帐上帐下列出数百名武士。邓艾下马进入营帐,钟会把他迎入帐中。行完礼后,邓艾看到军容如此森严,心里很不安,就用话试探钟会说:“将军夺取了汉中,这是朝廷的大幸啊,应该赶紧定下计策,早日夺取剑阁。”钟会反问道:“将军有什么高见呢?”邓艾再三推辞,说自己没什么才能。钟会坚持追问,邓艾回答说:“依我的想法,您可以率领一支军队从阴平小路出兵,经过汉中德阳亭,用奇兵直取成都,姜维肯定会撤兵回去救援,将军就可以乘虚夺取剑阁,定能获得成功。”钟会听后大喜,说:“将军这个计策非常妙!您可以马上带兵去。我在这里专等您的捷报!”两人喝完酒,便分别了。
钟会回到自己的营帐,对众将说:“大家都说邓艾有才能。今天看来,他不过是个庸才罢了!”众将问他原因,钟会说:“阴平小路都是高山峻岭,如果蜀国人派一百多人守住险要之处,截断邓艾的归路,那他的士兵就都得饿死。我只要走大路,何愁不能攻破蜀地呢!”于是钟会下令设置云梯、炮架,全力攻打剑阁关。
邓艾出了辕门,上马后回头问随从:“钟会对待我怎么样?”随从说:“看他的言辞和神色,根本不把将军的话当回事,只是勉强应付罢了。”邓艾笑着说:“他料定我取不了成都,我偏偏要取!”回到本寨后,师纂、邓忠等一班将士上前询问:“今天您和钟镇西将军有什么高谈阔论啊?”邓艾说:“我真心实意地告诉他计策,他却把我当成庸才。他现在夺取了汉中,就以为立下了天大的功劳,要不是我在沓中绊住姜维,他怎么能成功呢!我现在要是夺取了成都,可比他夺取汉中的功劳还大!”当夜,邓艾下令全军拔营,向阴平小路进发,在离剑阁七百里的地方扎下营寨。有人把这个消息报告给钟会,钟会嘲笑邓艾不明智。
邓艾一方面写密信派人快马驰报司马昭,一方面把众将召集到帐下问道:“我现在打算乘虚去夺取成都,和你们一起立下不朽的功名,你们愿意跟我去吗?”众将齐声回答:“愿意遵从军令,万死不辞!”邓艾先命令儿子邓忠率领五千精兵,不穿铠甲,各自拿着斧头、凿子等器具,凡是遇到险峻的地方,就开山开路,搭建桥梁、栈道,以便大军通行。邓艾自己挑选了三万士兵,每人都带上干粮和绳索出发。大约走了一百多里,挑选出三千士兵,在那里扎下营寨;又走了一百多里,再挑选三千士兵扎寨。这一年十月,邓艾从阴平进兵,进入到悬崖峭壁、深谷峻岭之中,一共走了二十多天,行程七百多里,都是荒无人烟的地方。魏兵沿途扎下了几座营寨,最后只剩下两千人马。前面来到一座岭前,名叫摩天岭,马匹无法通行,邓艾便步行上岭,只见邓忠和开路的壮士们都在哭泣。邓艾询问原因,邓忠说:“这座岭西面全是陡峭的悬崖绝壁,无法开凿,我们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所以哭泣。”邓艾说:“我们的军队到了这里,已经走了七百多里,过了这里就是江油,怎么能退回去呢?”于是他对众军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们来到这里,如果能取得成功,大家就能共享富贵。”众人都回答:“愿意听从将军的命令。”邓艾先让人把兵器扔到岭下。然后自己用毛毡裹住身体,率先滚了下去。副将中有毡衫的也裹着身体滚下,没有毡衫的就各自用绳索束住腰部,攀着树木,一个接一个地前进。邓艾、邓忠以及两千士兵,还有开山的壮士,都成功越过了摩天岭。他们刚刚整理好衣甲器械准备前行,忽然看到路旁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丞相诸葛武侯题”。碑文写道:“二火初兴,有人越此。二士争衡,不久自死。”邓艾看完大惊,慌忙对着石碑再次下拜说:“武侯真是神人啊!我没能以师礼侍奉他,真是可惜!”后人有诗叹道:阴平峻岭与天齐,玄鹤徘徊尚怯飞。邓艾裹毡从此下,谁知诸葛有先几。
邓艾暗自率军越过阴平,继续行军时,又看到一个大空寨。左右的人告诉他:“听说武侯在世的时候,曾拨一千士兵守住这个险要关隘。现在蜀主刘禅把这里废弃了。”邓艾连连叹息,对众人说:“我们有来路却没有退路了!前面江油城中,粮食储备充足。你们前进还能活命,后退就只有死路一条,必须齐心协力攻打江油。”众人都回答:“愿意拼死一战!”于是邓艾步行,率领两千多人,星夜兼程去抢夺江油城。
江油城守将马邈,听说东川已经失陷,虽然做了一些准备,但只是提防大路,又仗着姜维的主力部队守住了剑阁关,就没把军情太当回事。当天操练完人马回家,和妻子李氏围着火炉喝酒。妻子问道:“我多次听说边境军情紧急,将军却一点忧虑的神色都没有,这是为什么呢?”马邈说:“大事自有姜伯约掌管,和我有什么关系?”妻子说:“话虽如此,可将军所守的城池,也很重要啊。”马邈说:“天子听信黄皓的话,沉迷酒色,我看大祸不远了。魏兵要是来了,投降才是上策,何必忧虑呢?”妻子大怒,朝马邈脸上吐了口唾沫,说:“你身为男子,却先有不忠不义之心,白白享受国家的爵禄,我还有什么脸面和你相见!”马邈羞愧得说不出话来。忽然,家人慌张地跑进来报告:“魏将邓艾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率领两千多人,一下子冲进城里了!”马邈大惊失色,慌忙出城投降,跪在公堂之下,哭着说:“我早就有心归降了。现在我愿意召集城中居民和本部人马,全部向将军投降。”邓艾同意了他的投降,于是把江油的军马收归自己调遣,还任用马邈为向导官。这时,忽然有人报告说马邈的夫人上吊自杀了。邓艾询问原因,马邈如实相告。邓艾被她的贤德所感动,下令用厚礼安葬她,还亲自前往祭奠。魏国人听说这件事,无不感叹。后人写诗称赞道:后主昏迷汉祚颠,天差邓艾取西川。可怜巴蜀多名将,不及江油李氏贤。
邓艾夺取了江油后,把从阴平小路过来的各路军队都召集到江油会合,然后直接去攻打涪城。部将田续说:“我们的军队历经艰险才来到这里,非常疲惫,应该先休养几天,然后再进兵。”邓艾大怒道:“兵贵神速,你竟敢扰乱我军心!”喝令左右把田续推出去斩首,众将苦苦哀求才免去一死。邓艾亲自率军来到涪城,城内的官吏军民以为神兵天降,全都投降了。
蜀地的人飞速把消息传到成都。后主刘禅听说后,慌忙召来黄皓询问。黄皓上奏说:“这肯定是假消息。神人一定不会误导陛下的。”后主又宣召巫婆来问,却不知道她去哪里了。此时,各地告急的表文像雪片一样飞来,往来传递消息的使者络绎不绝。后主召开朝会商议对策,众多官员面面相觑,没有一个人说话。郤正出列上奏说:“事情已经万分危急了!陛下可以宣召武侯的儿子来商议退兵的计策。”原来武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字思远,他的母亲黄氏,就是黄承彦的女儿。黄氏相貌很丑,但有奇才,上通天文,下察地理,凡是兵法、遁甲之类的书籍,没有不精通的。诸葛亮在南阳的时候,听说她很贤德,就求娶她为妻。诸葛亮的学问,很多都得到了夫人的帮助。诸葛亮死后,夫人不久也去世了,临终前留下教诲,只用忠孝来勉励儿子诸葛瞻。诸葛瞻从小聪明伶俐,娶了后主刘禅的女儿,成为驸马都尉,后来继承了父亲武乡侯的爵位。景耀四年,升任行军护卫将军。当时因为黄皓专权,所以他托病不出。现在后主听从郤正的建议,立刻连发三道诏书,把诸葛瞻召到殿下。后主哭着诉说:“邓艾的军队已经驻扎在涪城,成都危急了。你看在先帝的面子上,救救我的性命吧!”诸葛瞻也哭着上奏说:“臣父子承蒙先帝的厚恩、陛下的特殊待遇,即使肝脑涂地,也无法报答。希望陛下把成都的兵马全部调出来,让臣带领去和敌人决一死战。”后主马上调拨七万成都的兵将给诸葛瞻。诸葛瞻辞别后主,整顿军马,聚集众将问道:“谁敢担任先锋?”话还没说完,一个少年将领站出来说:“父亲既然掌握大权,儿子愿意担任先锋。”众人一看,原来是诸葛瞻的长子诸葛尚。诸葛尚当时年仅十九岁,博览兵书,精通多种武艺。诸葛瞻大喜,于是任命诸葛尚为先锋。这一天,大军离开成都,前去迎战魏兵。
邓艾得到马邈献上的一本地理图,图中详细标注了涪城到成都三百六十里间的山川道路,宽窄、险峻之处一一分明。邓艾看完后,大惊失色,心想:“要是只守住涪城,一旦被蜀人占据前山,还怎么成功呢?要是拖延时间太久,姜维的援兵一到,我军就危险了。”他急忙叫来师纂和儿子邓忠,吩咐道:“你们率领一支军队,连夜火速赶往绵竹,抵御蜀兵,我随后就到。千万不可懈怠迟缓。如果让他们抢先占据了险要之地,我就斩了你们的脑袋!”
师纂和邓忠领兵快到绵竹时,就遇到了蜀兵,两军各自摆开阵势。师纂、邓忠二人勒马站在门旗下,只见蜀兵摆出八阵。三通鼓罢,门旗向两边分开,数十员将领簇拥着一辆四轮车,车上端坐着一人:头戴纶巾,手持羽扇,身着鹤氅,宽衣大袖。车旁展开一面黄旗,上面写着“汉丞相诸葛武侯”。师纂和邓忠吓得冷汗直流,回头对军士们说:“原来孔明还在世,我们完了!”
两人急忙勒马退兵,蜀兵趁机掩杀过来,魏兵大败而逃。蜀兵追杀二十多里,正好遇到邓艾的援兵接应,双方各自收兵。邓艾升帐坐下,叫来师纂、邓忠斥责道:“你们二人不战而退,这是为何?”邓忠说:“我们看到蜀阵中是诸葛孔明领兵,所以才往回逃。”邓艾发怒道:“就算孔明复活,我又有何惧!你们轻易退兵,导致战败,理应立刻斩首以正军法!”众人苦苦相劝,邓艾才平息怒火。派人去侦察,回报说蜀兵是以孔明之子诸葛瞻为大将,诸葛瞻之子诸葛尚为先锋,车上坐着的是诸葛亮的木刻遗像。
邓艾听后,对师纂、邓忠说:“成败在此一举。你们二人要是再不取胜,就必定要被斩首!”师纂、邓忠又率领一万士兵前去迎战。诸葛尚单枪匹马,抖擞精神,打退了二人。诸葛瞻指挥两翼的士兵冲出,直冲进魏阵之中,左冲右突,来回厮杀了数十次,魏兵大败,死者不计其数。师纂、邓忠受伤而逃,诸葛瞻率军随后追杀二十多里,扎下营寨与魏兵对峙。师纂、邓忠回去见邓艾,邓艾见二人都受了伤,没有立刻责罚,而是与众将商议说:“蜀国有诸葛瞻,善于继承父亲的志向,两次杀了我一万多兵马,如今若不赶快攻破他,日后必定成为大患。”监军丘本说:“为何不写封信去引诱他呢?”邓艾听从了这个建议,于是写了一封信,派使者送到蜀寨。守寨的将领将使者带到帐下,呈上书信。诸葛瞻拆开信封一看,信中写道:
征西将军邓艾,致信行军护卫将军诸葛思远麾下:我仔细观察近代的贤才,没有比得上您父亲的。当年他从茅庐出山,一番言论便定下三国鼎立之势,扫平荆州、益州,成就霸业,古今很少有人能比得上。后来六出祁山,并非他智谋和力量不足,而是天数如此。如今后主昏庸懦弱,蜀国的气数已尽,我奉天子之命,率领重兵讨伐蜀国,大部分土地都已被我军占领。成都危在旦夕,您为何不应天顺人,秉持大义前来归降?我会上表奏请封您为琅琊王,让您的祖宗光耀,绝无虚言。希望您慎重考虑。
诸葛瞻看完后,勃然大怒,撕碎书信,喝令武士立刻斩杀来使,让随从拿着首级回到魏营去见邓艾。邓艾大怒,马上就要出战。丘本劝谏说:“将军不可轻易出战,应当用奇兵取胜。”邓艾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命令天水太守王颀、陇西太守牵弘,在后方埋伏下两支军队,自己率兵前来。这时诸葛瞻正打算挑战,忽然报告说邓艾亲自领兵来了。诸葛瞻大怒,立即率兵出城,直接杀进魏阵。邓艾佯装败走,诸葛瞻随后追杀过来。突然,两边伏兵杀出,蜀兵大败,退回绵竹。邓艾下令包围绵竹,于是魏兵齐声呐喊,将绵竹围得水泄不通。
诸葛瞻在城中,见形势已经十分危急,就派彭和杀出重围,前往东吴求救。彭和到了东吴,见到吴主孙休,呈上告急书信。吴主看完后,与群臣商议说:“既然蜀国危急,我怎么能坐视不救呢。”当即命令老将丁奉为元帅,丁封、孙异为副将,率兵五万,前往救援蜀国。丁奉领命出兵,分派丁封、孙异领兵两万向沔中进发,自己率兵三万向寿春进发,兵分三路前去支援。
诸葛瞻见救兵迟迟不到,对众将说:“长久坚守不是好办法。”于是留下儿子诸葛尚与尚书张遵守城,自己披挂上马,率领三军大开三门杀出。邓艾见蜀兵出城,就撤兵后退。诸葛瞻奋力追杀,忽然一声炮响,四面的魏兵合围,把诸葛瞻困在核心。诸葛瞻率兵左冲右突,杀死数百人,邓艾命令众军放箭射击,蜀兵四散奔逃。诸葛瞻中箭落马,大声呼喊:“我的力量已经用尽,当以一死报效国家!”于是拔剑自刎而死。他的儿子诸葛尚在城上,看到父亲战死在军中,勃然大怒,立刻披挂上马。张遵劝谏说:“小将军不可轻易出城。”诸葛尚叹息道:“我们父子祖孙,承受国家的厚恩,如今父亲已死于敌手,我活着还有什么用!”于是策马出城厮杀,最终战死在阵中。后人写诗称赞诸葛瞻、诸葛尚父子:不是忠臣独少谋,苍天有意绝炎刘。当年诸葛留嘉胤,节义真堪继武侯。
邓艾怜惜他们的忠义,将他们父子合葬,乘势攻打绵竹。张遵、黄崇、李球三人,各率领一支军队杀出。蜀兵兵力薄弱,魏兵人多势众,三人也都战死,邓艾因此占领了绵竹。犒劳完军队后,邓艾便进军夺取成都。正是:试观后主临危日,无异刘璋受逼时。不知道成都要如何防守抵御,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