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诗叹曰:
蛇藉龙威事不诬,奸欺暗室古谁无。
只知行劫为良策,翻笑彝伦是畏途。
狄女怀中诛伪鬼,牛头山里戮凶徒。
李逵救得良人女,真是梁山大丈夫。
话说当时李逵从客店里冲出来,双手紧握着双斧,朝着城边奔去,打算劈开城门。燕青眼疾手快,赶忙抱住他的腰胯,用力一摔,李逵便四脚朝天倒在地上。燕青把他拉起来,朝着小路走去,李逵也只能跟着他。为什么李逵会怕燕青呢?原来燕青的相扑技艺堪称天下第一,所以宋公明才特意让燕青看管李逵。要是李逵不听从,燕青一旦使出相扑绝技,就能轻易把他摔倒。李逵以前多次吃过燕青的亏,因此对他有所忌惮,只能乖乖顺从。
燕青和李逵不敢走大路,担心有军马追来,难以抵挡,便绕了个大圈,朝着陈留县的方向行进。李逵重新穿好衣裳,把大斧藏在衣襟下面。又因为没了头巾,他就把那一头焦黄的头发分开,扎成两个丫髻。走到天亮时,燕青身上带着钱,便在路边的村店里买了些酒肉,两人吃过之后,便加快脚步赶路。
第二天清晨,东京城里热闹非凡。高太尉率领军队出城追赶,却没能追上,只好无功而返。李师师装作一无所知,杨太尉也回去养伤了。城中清点被打伤的人数,竟然有四五百人,至于那些被推倒跌伤的,更是不计其数。高太尉和枢密院的童贯一起到太师府商议,决定启奏皇上,尽早调兵围剿梁山泊。
且说李逵和燕青两人在路上走到一个叫四柳村的地方,此时天色已晚。他们便来到一个大庄院前,敲开了门,径直走进草厅。庄主狄太公出来迎接,看到李逵扎着两个丫髻,却没穿道袍,面貌又生得丑陋,心里不禁犯起了嘀咕,不知道这是什么人。太公随口问燕青:“这位是从哪里来的师父啊?” 燕青笑着回答:“这位师父可不是一般人,你们都不了解他。我们只是想随便吃点晚饭,借住一晚,明天一早就走。” 李逵则一声不吭。太公听了这话,“扑通” 一声跪在地上,对着李逵拜了起来,说道:“师父可要救救我啊!” 李逵问道:“你要我救你什么事,如实跟我说。” 太公说:“我家有一百多口人,我和老伴儿,亲生的只有一个女儿,今年二十多岁。半年前,她好像被什么邪祟缠上了,每天只在房里吃饭,从不出来。要是有人去叫她,她就用砖石乱砸,家里好多人都被她打伤了。我们请了好多法师来,都拿她没办法。”
李逵说道:“太公,我是蓟州罗真人的徒弟,会腾云驾雾,专门能捉鬼。你要是舍得东西,我今晚就帮你捉鬼。现在先要一头猪、一只羊,用来祭祀神将。” 太公连忙说:“猪羊我家有的是,酒更是不必说。” 李逵又说:“你挑肥的宰了,煮得烂烂的,再准备几瓶好酒,今晚三更我就帮你捉鬼。” 太公接着问:“师父要是需要书符纸札,我家里也有。” 李逵大大咧咧地说:“我的法术就一种,没什么破符,只要到了房里,就能把鬼揪出来。” 燕青在一旁忍不住偷笑。
老头儿还以为李逵说的是实话,忙乎了半夜,把猪羊都煮熟了,摆在厅前。李逵让人拿来大碗,把十瓶滚烫的酒一口气筛好。两支明晃晃的蜡烛照亮了厅堂,一炉好香烧得正旺。李逵搬来一条凳子,坐在当中,也不念什么咒语,直接从腰间拔出大斧,砍开猪羊,扯下大块的肉就吃了起来。他还招呼燕青:“小乙哥,你也来吃点。” 燕青只是冷笑,不肯过来吃。李逵吃得饱饱的,又喝了五六碗好酒,把太公看得目瞪口呆。
李逵对众庄客喊道:“你们都来分点福。” 不一会儿,肉就分完了。李逵又说:“快舀桶汤来,给我们洗手洗脚。” 很快,洗完手脚,李逵向太公讨了茶喝。他又问燕青:“你吃饭了没?” 燕青回答:“吃饱了。” 李逵对太公说:“酒也醉了,肉也饱了,明天还要赶路,我们去睡觉了。” 太公着急地说:“哎呀,这可怎么办!那鬼什么时候捉啊?” 有诗为证:
绿酒乌猪尽力,奸夫淫女正同床。
山翁谬认为邪祟,断送绸缪两命亡。
李逵说:“你真要我捉鬼?让人带我去你女儿房里。” 太公面露难色:“那邪祟现在就在房里,还乱扔砖石,谁敢去啊!” 李逵双手握紧两把板斧,让人拿着火把远远地照着。他大踏步地径直冲到房边,只见房内隐隐约约有灯光。李逵定睛一看,瞧见一个年轻后生正搂着一个妇人在那里说话。李逵一脚踢开房门,斧头砍下去,只见火光四溅,好似霹雳交加。仔细一看,原来是把灯盏砍翻了。那后生见状,正要逃跑,李逵大喝一声,斧头落下,早把后生砍倒在地。那妇人吓得赶紧钻进床底下躲了起来。
李逵先一斧砍下那汉子的头,把人头提在床上,又用斧头敲着床边喝道:“婆娘,你快出来!要是不出来,我连床一起剁得粉碎。” 妇人吓得连连求饶:“你饶我性命,我出来!” 她刚把头探出来,就被李逵揪住头发,直接拖到死尸旁边。李逵问道:“我杀的这家伙是谁?” 妇人颤抖着说:“是我的奸夫王小二。” 李逵又问:“那砖头和饭食是从哪里来的?” 妇人回答:“我把金银首饰给了他,他在三更天从墙上运进来的。” 李逵骂道:“你这不知廉耻的婆娘,留你何用!” 说着,把她揪到床边,一斧砍下了她的头。然后,李逵把两个人头拴在一起,又把妇人的尸首和汉子的尸首放在一起。李逵笑道:“吃得太饱,正好没地方消食。” 他解下上半截衣裳,拿起双斧,对着两具死尸,上上下下,像打鼓一样乱剁了一阵。李逵笑着说:“这下这两个肯定活不成了。” 他收起大斧,提着人头,大声叫嚷着走出厅来:“两个鬼都被我捉了。” 说完,把人头扔在地上。
满庄的人都吓了一跳,纷纷过来看。大家认出这是太公的女儿,可那个人头却没人认得。其中一个庄客看了半天,认出来说:“有点像东村头会粘雀儿的王小二。” 李逵夸赞道:“这个庄客眼力不错。” 太公惊讶地问:“师父你怎么知道的?” 李逵回答:“你女儿躲在床底下,被我揪出来一问,她就说是奸夫王小二,吃的东西都是他运来的。问清楚之后,我才动手的。” 太公一听,放声大哭:“师父,你怎么不留下我女儿啊!” 李逵骂道:“你这老糊涂!女儿偷了汉子,你还想留着她!你这么哭,是想赖我不谢我吗?我明天再跟你算账。” 燕青找了个房间,和李逵各自去休息了。
太公让人点着灯烛,到房里查看,只见两具没头的尸首被剁成了十来段,扔在地上。太公和太婆悲痛万分,哭个不停,赶忙让人把尸首扛到后面烧化了。
李逵一觉睡到天亮,一骨碌爬起来,对太公说:“昨晚帮你捉了鬼,你怎么不谢谢我?” 太公无奈,只得准备酒食招待他们。李逵和燕青吃过之后,便继续上路了,狄太公则回去料理自家的事情。除掉了奸情,有诗为证:
恶性掀腾不自由,房中剁却两人头。
痴翁犹自伤情切,独立西风哭未休。
且说李逵和燕青离开了四柳村,继续前行。此时草木枯黄,大地空旷,山林萧索,一路上倒也平安无事。两人绕着梁山泊往北走,离山寨还有七八十里路,心里盼着快点回到山上。他们走到荆门镇附近时,天色已晚。两人来到一个大庄院前敲门。燕青说:“我们还是找个客店去住吧。” 李逵却满不在乎地说:“这大户人家,不比客店强多了!”
话还没说完,庄客出来回话:“我家太公正心烦着呢,你们去别的地方歇脚吧。” 李逵不管不顾,径直走了进去,燕青想拉都拉不住。李逵一直走到草厅,大声叫嚷道:“我们是路过的客人,借住一晚,有什么大不了的,还说太公心烦!我正想和心烦的人聊聊呢。” 里面的太公探出头来,看到李逵长相凶恶,便暗中让人出来迎接,把他们请到厅旁的一间耳房里,让他们在那里安歇。又做了些饭食给他们吃,让他们在里面休息。过了一会儿,饭菜端了上来,两人吃完便休息了。
李逵当晚没喝酒,躺在土炕子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只听见太公和太婆在里面呜呜咽咽地哭了一夜。李逵心里烦躁,眼睛怎么也合不上。好不容易熬到天亮,他一蹦而起,来到厅前问道:“你们家谁哭了一晚上,吵得我睡不着觉?” 太公无奈,只好出来回答:“我家有个女儿,今年刚满十八岁,被人抢走了,所以才这么伤心。” 李逵骂道:“你这老糊涂!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有什么好烦恼的?” 太公哭着说:“不是嫁出去,是被人强行抢走了。” 李逵惊讶地说:“这就奇怪了!抢你女儿的是谁?” 太公说:“我跟你说他的名字,能把你吓得屁滚尿流。他就是梁山泊的头领宋江,他手下有一百零八个好汉,还不算那些小兵。”
李逵又问:“我问你,他带了几个人来?” 太公说:“两天前,他和一个年轻后生,各骑着一匹马来的。” 李逵一听,立刻喊道:“燕小乙哥,你快来听听这老头说的话。咱们哥哥原来是个口是心非的人,不是什么好人啊!” 燕青连忙说:“大哥,别冲动,肯定没这回事。” 李逵气呼呼地说:“他在东京还去李师师家呢,到这儿做出这种事也不稀奇!” 李逵又对太公说:“你庄里有饭没,给我们弄点吃的。” 然后转过头对太公说:“我就是梁山泊的黑旋风李逵,这是浪子燕青。既然是宋江抢了你的女儿,我去帮你把她讨回来。” 太公听了,连忙拜谢。
李逵和燕青一路朝着梁山泊走去,途中没有什么波折。他们来到忠义堂上,宋江看到李逵和燕青回来,便问道:“兄弟,你们俩从哪儿来?绕了好多路,现在才到。” 李逵没有回答,双眼圆睁,满是怒火,猛地拔出大斧,先把杏黄旗砍倒,又将旗上 “替天行道” 四个字扯得粉碎。这一举动让众人都大吃一惊。宋江大声喝道:“黑厮,你又在搞什么名堂?” 李逵手持双斧,冲上堂来,径直朝着宋江奔去。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董平这五虎将见状,急忙上前阻拦,夺下了李逵的大斧,把他拉到堂下。
宋江极为恼怒,喝道:“你这黑厮又来捣乱!你且说说我有什么过错?” 李逵气得说不出话来,胸膛剧烈起伏。有诗为证:
依草凶徒假姓名,花颜闺女强抬行。
李逵不细穷来历,浪说公明有此情。
这时,燕青上前说道:“哥哥,且听我详细说说一路上的情况。在东京城外的客店里,他突然跳出来,拿着双斧,要去劈城门。我把他摔倒在地,拉起来跟他说:‘哥哥已经走了,你一个人在这儿发什么疯?’他这才听了我的话。因为不敢走大路,而且他没了头巾,就把头发扎成两个丫髻。我们走到四柳村狄太公的庄上,他扮做法官去捉鬼,结果发现是太公的女儿和奸夫,他把这两个人都剁成了肉酱。后来我们从大路西边上山,他非要绕远路。快到荆门镇的时候,天色晚了,我们就去刘太公的庄上投宿。夜里,他听到太公两口子哭了一整夜,睡不着觉,好不容易熬到天亮,就去询问。刘太公说,两天前,梁山泊的宋江和一个年轻后生骑着两匹马来到庄上。他听说来的是替天行道的人,就叫十八岁的女儿出来敬酒。吃到半夜,这两个人把他女儿抢走了。李逵大哥听了这话,就信以为真。我再三解释说:‘咱们哥哥不是这样的人。外面有很多假冒咱们梁山名号的人,在外面胡作非为。’李大哥却说:‘我在东京的时候,看到他一直迷恋着唱戏的李师师,舍不得离开,不是他还有谁?’所以他才回来找你算账。”
宋江听了,说道:“这么大的冤枉事,我怎么会知道!你为什么不早说?” 李逵骂道:“我一直把你当好汉,没想到你竟然是这种人!你怎么能做出这种事!” 宋江喝道:“你先听我说,我带着三二千军马回来,两匹马在路上走,这么多人怎么可能瞒得住。要是真抢了一个妇人,肯定在寨里,你现在就去我房里搜!” 李逵说:“哥哥,你别胡说八道!山寨里都是你的手下,向着你的人多,就算藏起来了,我也找不到。我当初敬重你是个不贪恋女色的好汉,现在看来,你就是个酒色之徒。杀阎婆惜就是个小例子,去东京找李师师就是大证据。你别抵赖,赶紧把女儿还给老刘,咱们还能好好商量。要是你不还,我早晚会杀了你。”
宋江说:“你先别吵,刘太公还活着,庄客也都在,我们一起去当面对质。要是真的是我,我就伸长脖子,让你用板斧砍;要是不是,你这么不分上下,该当何罪?” 李逵说:“要是我抓不到你把柄,就把我的头输给你。” 宋江说:“好,众兄弟都来做个见证。” 于是叫铁面孔目裴宣写了两份赌赛军令状,两人各自签了字。宋江的那份给李逵收着,李逵的那份宋江收起来。
李逵又说:“那个后生不是别人,就是柴进。” 柴进说:“我跟你们一起去。” 李逵说:“谅你也不敢不来。要是到时候对证出来真是你们,就算你是柴大官人,是天大的官人,我也照砍不误!” 柴进说:“这有什么。你先去那里等着,我们要是一起去,又怕有什么变故。” 李逵说:“有道理。” 说完,就叫上燕青:“咱们俩还是先去。他要是不来,就是心里有鬼,到时候他别想善罢甘休!” 有诗为证:
李逵闹攘没干休,要砍梁山寨主头。
欲辩是非分彼此,刘家庄上问来由。
燕青和李逵再次来到刘太公庄上,太公出来迎接,问道:“好汉,事情怎么样了?” 李逵说:“现在我那宋江,他亲自来让你辨认。你和太婆还有庄客们,都仔细看清楚。要是是他,就实话实说,别怕他,我给你做主。” 这时,庄客来报:“有十几匹马到庄上了。” 李逵说:“肯定是他们。” 于是,众人把人马安置在侧边,只让宋江和柴进进来。
宋江和柴进径直来到草厅坐下。李逵提着板斧,站在一旁,就等老儿说一声 “是”,他便要动手。刘太公走上前,对着宋江拜了一拜。李逵问老儿:“这个人是不是抢你女儿的?” 老儿睁着昏花的老眼,强打起精神,仔细看了看,说道:“不是。” 宋江对李逵说:“你看,怎么样?” 李逵说:“你们俩刚才一直盯着他,这老儿怕你们,所以不敢说是。” 宋江说:“那你叫满庄的人都来认我。” 李逵立刻让众庄客来认,大家齐声说:“不是。” 宋江对刘太公说:“我就是梁山泊的宋江,这位兄弟是柴进。你女儿多半是被那些假冒我名号的人骗走了。你要是打听到消息,报上山寨,我一定给你做主。” 宋江又对李逵说:“这里不方便跟你多说,你回寨里,自然会给你个说法。” 说完,宋江、柴进带着一行人先回大寨去了。
燕青问:“李大哥,现在怎么办?” 李逵说:“都怪我性子急,做错了事。既然输了这颗头,我就自己一刀割下来,你拿去给哥哥吧。” 燕青说:“你干嘛寻死啊!我教你个办法,叫负荆请罪。” 李逵问:“什么叫负荆?” 燕青说:“你把衣服脱了,用麻绳把自己绑起来,背上背着一把荆条,跪在忠义堂前,说:‘任凭哥哥打多少。’他肯定不忍心下手。这就叫负荆请罪。” 李逵说:“办法是好,可太丢人了,还不如割了头干净。” 燕青说:“山寨里都是你的弟兄,谁会笑话你?” 李逵没办法,只好和燕青回寨去负荆请罪。有诗为证:
三家对证已分明,方显公平正大情。
此日负荆甘请罪,可怜沓愧馀生。
再说宋江和柴进先回到忠义堂上,正和众弟兄谈论李逵的事,只见黑旋风李逵脱得赤条条的,背上背着一把荆条,跪在堂前,低着头,一声不吭。宋江笑着说:“你这黑厮怎么负荆请罪?就这么轻易饶了你?” 李逵说:“兄弟我错了,哥哥拿大棍子打我几十下吧!” 宋江说:“我跟你赌的是砍头,你怎么来负荆请罪了?” 李逵说:“哥哥要是不肯饶我,就拿刀子把我这颗头割了,一了百了。” 众人都替李逵求情。
宋江说:“要我饶你也行,你得把那两个假宋江抓住,把刘太公的女儿找回来还给他,我就饶了你。” 李逵听了,一下子跳起来说:“我去,这就跟瓮中捉鳖一样,手到擒来。” 宋江说:“他们是两个好汉,还有两副鞍马,你就一个人,怎么靠近他们?再让燕青跟你一起去。” 燕青说:“哥哥有令,小弟愿意前往。” 于是,燕青去房中拿了弩子,拿起齐眉杆棒,跟着李逵,再次来到刘太公庄上。
燕青详细询问事情的经过,刘太公说:“他们是太阳快下山的时候来的,三更天就走了,不知道去了哪里,我也不敢跟着。为首的那个人,身材矮小,面色黑瘦;第二个身材健壮,短胡须,大眼睛。” 两人问清楚后,对刘太公说:“太公放心,我们一定把你女儿救回来。我哥哥宋公明下了命令,让我们俩一定要把人找到,不敢耽误。” 然后,他们让太公煮了干肉,做了蒸饼,分别装在料袋里,绑在身上,离开了刘太公的庄上。他们先去正北方寻找,只见那里荒僻无人烟,走了一两天,一点消息都没有。接着,他们又去正东方找了两天,一直找到凌州高唐境内,还是没有消息。李逵急得面红耳赤,又转身往西边找去,找了两天,依旧毫无动静。
当晚,李逵和燕青来到山边的一座古庙,在供床上暂且歇脚。李逵满心焦虑,怎么也睡不着,索性爬起来坐着。忽然,他听到庙外传来一阵脚步声。李逵立刻跳起来,打开庙门一看,只见一个汉子手持朴刀,正绕过庙后的土岗子走去。李逵二话不说,在后面紧紧跟随。燕青听到动静,连忙拿起弩弓,提着杆棒,随后追了上来,喊道:“李大哥,别追,我有办法。”
这时,月色朦胧,燕青把杆棒递给李逵,远远地瞧见那汉子低着头,只顾匆匆赶路。燕青加快脚步靠近,搭好箭,稳稳地扣住弩弦,口中念道:“如意子,可别误了我的事!” 只听 “嗖” 的一声,一箭正中那汉子的右腿,他 “扑通” 一声倒在地上。李逵迅速赶上,一把揪住那汉子的衣领,将他拖到古庙中,厉声喝问:“你把刘太公的女儿抢到哪里去了?” 那汉子赶忙求饶:“好汉,我真不知道这事,从来没抢过什么刘太公的女儿。我不过是在这里干些拦路抢劫的小勾当,做点儿小买卖,哪敢干抢夺人家女儿的大事啊。”
李逵把那汉子捆成一团,举起斧头威胁道:“你要是不实说,我就把你砍成二十段!” 那汉子吓得大叫:“先放开我,咱们好好商量。” 燕青说道:“汉子,我先帮你把箭拔出来。” 等那汉子站起身,燕青问道:“刘太公女儿到底是谁抢走的?你在这里干这种事,多少也该听到些风声吧?” 那汉子说:“我只是瞎猜,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离这儿西北方向大概十五里,有一座山叫牛头山,山上原来有个道院。最近来了两个强人,一个叫王江,一个叫董海,他们都是绿林草寇。他们一来,就把道士和道童全杀了,身边只带着五七个随从,霸占了道院,专门下山打劫,还到处声称自己是宋江。很可能就是这两个人抢了刘太公的女儿。” 有诗为证:
寻贼潜居古庙堂,风寒月冷转凄凉。
夜深偶获山林客,说出强徒是董王。
燕青听了,说道:“这话倒像是真的。汉子,你别怕我,我是梁山泊的浪子燕青,他是黑旋风李逵。我们帮你治好箭伤,你带我们去那个地方。” 那汉子连忙说:“小人愿意带路。” 燕青找来朴刀还给他,又帮他包扎好伤口。趁着月色微明,燕青和李逵搀扶着他,走了十五里路。来到那座山前一看,山并不太高,形状果然像牛头,好似卧牛趴在那里。
三人往山上走去,此时天还没亮。到了山头,只见周围有一圈土墙,里面大约有二十来间房子。李逵心急地说:“我先翻墙进去。” 燕青劝阻道:“还是等天亮了再说。” 可李逵哪里忍得住,“嗖” 的一下就翻墙过去了。只听里面有人大喝一声,门开了,立刻有人手持朴刀朝李逵扑来。燕青担心事情搞砸,拄着杆棒,也跟着翻墙进去。那个中箭的汉子见势不妙,一溜烟跑了。
燕青看到出来的人与李逵打斗,便悄悄绕到那人背后,看准时机,一棒打在他的脸颊骨上。那人站立不稳,倒进李逵怀里,李逵顺势一斧,砍在他后心,将他砍翻在地。可奇怪的是,里面再也没有人出来。燕青说:“这家伙肯定有后路逃跑了。我去堵住后门,你守住前门,别轻易进去。”
燕青来到后门墙外,潜伏在黑暗中。不一会儿,只见后门开了,一个汉子拿着钥匙来开后面的墙门。燕青悄悄绕到他身后,那汉子发现后,绕过房檐向前门跑去。燕青大喊:“前面拦住他!” 李逵迅速冲过来,一斧砍在那汉子的胸膛上,将他砍倒。随后,李逵把两人的头割下来,拴在一起。
李逵杀得性起,冲进屋里,把里面的东西像推倒泥神一样全都砸倒。那几个随从躲在灶前,被李逵发现,他赶过去,一斧一个,全部杀掉。李逵来到房间,果然看到一个女子在床上呜呜哭泣。这女子面容姣好,十分艳丽。有诗为证:
弓鞋窄窄剪春罗,香沁酥胸玉一窝。
丽质难禁风雨骤,不胜幽恨蹙秋波。
燕青走上前问道:“你是不是刘太公的女儿?” 女子哭着回答:“奴家正是刘太公的女儿。十几天前,被这两个贼人掳到这里,每晚轮流逼迫奴家。奴家日夜以泪洗面,想要寻死,却被他们看得紧紧的。今日承蒙将军搭救,你们就是我的重生父母。” 燕青又问:“他们那两匹马放在哪里?” 女子说:“就在东边的房间里。”
燕青备好鞍子,把马牵到门外,然后回到房间,收拾了这里积攒的金银财宝,大概有三五千两。燕青让女子上了马,把金银包好,连同两颗人头一起拴在一匹马上。李逵捆了个草把,用窗下残留的灯火点燃,将草房四周点着,大火熊熊燃烧起来。两人打开墙门,护送女子下山,一直来到刘太公的庄上。
刘太公夫妇见到女儿,欣喜若狂,所有的烦恼都烟消云散,赶忙过来拜谢两位头领。燕青说:“你们不用谢我们俩,去山寨里拜谢我们的哥哥宋公明吧。” 两人酒食都不肯吃,各自骑上一匹马,朝着山寨飞奔而去。
回到山寨时,红日已经快要落山,他们来到三关之上。两人牵着马,驮着金银,提着人头,径直来到忠义堂上,拜见宋江。燕青把之前的事情详细说了一遍,宋江十分高兴,吩咐把人头埋了,金银收进库房,马送去战马群中喂养。
第二天,宋江设下筵席,为燕青和李逵庆贺。刘太公也收拾了一些金银上山,来到忠义堂上拜谢宋江。宋江坚决不肯接受,招待刘太公吃了酒饭,派人送他下山回庄,这事就暂且不提了。此后,梁山泊平静了一段时间。
不知不觉,时光飞逝,转眼间柳树已泛出鹅黄,水波也渐渐染上鸭绿。桃花盛开,红英簇拥;杏花绽放,绛蕊初露。山前山后的树木都开始萌芽,洲上的苹草和水中的芦苇也都焕发生机。谷雨过后,天气晴朗,正是出游的好时节;寒食节刚过,正值三月美好的时光。
一天,宋江正在堂上坐着,只见山下押解来一伙人,事先有人上山报告说:“抓到一伙人,有七八个车箱,还有几束哨棒。” 宋江一看,这伙人都是身材魁梧的大汉,他们跪在堂前说道:“我们几个从凤翔府来,要去泰安州烧香。如今三月二十八日,是天齐圣帝的诞辰,我们都去台上表演使棒,一连三天,到时候会有千百对人在那里。今年有个相扑高手,是太原府人,叫任原,身高一丈,自称擎天柱。他口出狂言,说‘相扑世间无对手,争跤天下我为魁’。听说他两年前在庙会上相扑,从未遇到过对手,白白拿走了很多奖品。今年他又贴出告示,专门向天下人挑战相扑。我们来这里,一是为了烧香,二是想看看任原的本事,三是想偷学他几路好棒。恳请大王开恩。”
宋江听后,吩咐小校:“赶紧把这伙人送下山去,不许有丝毫侵犯。今后遇到往来烧香的人,不要惊吓他们,让他们自由过往。” 这伙人捡回一条性命,连忙拜谢,下山去了。
这时,燕青站起身来,向宋江禀报了一番话。他的话还没说完,就引发了一系列事情,使得泰安州热闹非凡,祥符县也不得安宁。正是:东岳庙中双虎斗,嘉宁殿上二龙争。那么燕青到底说了什么呢?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