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
家本浔阳江上住,翻腾波浪几春秋。
江南地面收功绩,水浒天罡占一筹。
宁海郡中遥吊孝,太湖江上返渔舟。
涌金门外归神处,今日香烟不断头。
话说当时费保对李俊说道:“小弟我虽然只是个粗人,但也曾听聪明人讲过:世间的事有成功就必有失败,做人有兴旺就必有衰落。哥哥在梁山泊创下的勋业,至今已有数十载,而且百战百胜,在征讨大辽的时候,一个弟兄都没有折损。可如今收捕方腊,明显锐气受挫,看来天数有限了。为什么小弟我不愿为官为将呢?因为太平之后,必定会有人来算计你的性命。自古就有‘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的说法,这话真是太对了。如今我们四人已经结拜,哥哥你们三人为何不在这气数未尽之时,找个能安身立命的地方,弄些钱财,打造一艘大船,召集几个水手,在江海之中寻一处清净之地安享晚年,这难道不是美事一桩吗!”
李俊听后,当即倒地下拜,说道:“仁兄,多谢你悉心教导,为我指引迷津,这番话实在是周全。只是方腊还未剿灭,宋公明的恩义又难以割舍,现在还不能走这一步。如果今天就跟着贤弟们离去,就完全辜负了平生相聚的义气。要是众位肯宽限李俊一些时日,等收伏方腊之后,我带着两个兄弟一定前来投奔,还望你们收留。贤弟们务必先把这条路准备好。要是我违背今日所言,上天也会厌弃我,我就枉为男子了。” 那四人说道:“我们会准备好船只,专门等着哥哥到来,千万不可失约!” 李俊和费保等人结拜饮酒,彼此约定,发誓绝不违背盟约。
次日,李俊告别费保四人,和童威、童猛一起回来拜见宋先锋,将费保等四人不愿为官,只愿以打鱼为生、逍遥快活的想法告知宋江。宋江听后,又叹息了一阵,随后传令整顿水陆军兵,准备起程。此时吴江县已经没有贼寇,大军便直取平望镇,浩浩荡荡地向前进发,朝着秀州而去。
秀州的守将段恺得知苏州的三大王方貌已死,心里只想着赶紧逃命。他派人打探到大军离城不远,远远望去,水陆路上旌旗蔽日,船只与兵马相连,场面浩大,吓得他魂飞魄散。前队大将关胜、秦明已经抵达城下,随即分调水军船只,将西门团团围住。段恺在城上喊道:“不用攻城了,我们准备投降!” 接着便打开城门。段恺手持香花灯烛,牵着羊、挑着酒,迎接宋先锋入城,一直将宋江等人迎到州府歇下。段恺带头参拜宋江。宋江安抚段恺,让他继续做良民,随后张贴安民告示。
段恺说道:“我等原本是睦州的良民,多次遭受方腊的残害,迫不得已才投靠了他。如今天兵降临,我们怎敢不投降。” 像段恺这样的人,可以说是深知宋朝天命所归。有诗为证:
堂堂兵阵六师张,段恺开城便纳降。
从此清溪如破竹,梁山功业更无双。
宋江详细询问:“杭州宁海军的城池,由什么人把守?有多少人马和良将?” 段恺禀报道:“杭州城郭广阔,人口稠密,东北是旱路,南面是大江,西面是湖泊,由方腊的大太子南安王方天定镇守。他手下有七万多军马,二十四员战将,还有四个元帅,总共是二十八员。其中为首的两个最为厉害:一个是歙州的僧人,法号宝光如来,俗姓邓,法名元觉,使用一条禅杖,是浑铁打造的,重达五十多斤,人们都称他为国师;另一个是福州人,名叫石宝,擅长使用流星锤,百发百中,还经常使用一口宝刀,名叫劈风刀,能够削铁如泥,就算是三层铠甲,也能像劈开风一样轻易穿透。此外的二十六员,也都是精心挑选的将领,个个悍勇无比。主公千万不可轻敌。”
宋江听后,赏赐了段恺,让他前往张招讨的军前,将这些详细情况告知。后来段恺就跟随张招讨行军,把守苏州,而副都督刘光世则被委派来秀州镇守。宋先锋则将军队移驻到李亭下寨。
宋江与诸将设宴犒赏军队,同时商议调兵攻取杭州的策略。这时,小旋风柴进站起身来说道:“柴某自从在高唐州蒙兄长救命以来,一直承蒙兄长关爱,坐享荣华富贵。无奈我命薄功微,还未曾报答兄长的恩情。如今我愿意深入方腊贼巢,去做细作,立下一份功劳,报效朝廷,也为兄长增光。不知兄长是否应允?”
宋江听后十分高兴,说道:“若得大官人肯去,深入贼巢,了解里面的山川地势,我们便可以进兵,生擒贼首方腊,解送到京师,这样才能彰显我们的微薄功劳,一同享受富贵。只是担心贤弟路途辛苦,吃不消。” 柴进说:“我情愿舍命前往,有什么不可以的!只是若能让燕青与我同行就再好不过了。此人知晓各地的方言,而且善于见机行事。” 宋江道:“贤弟所言,我无不答应。只是燕青被调拨到卢先锋部下,我这就发文将他调来。”
正商议着,有人来报:“卢先锋特地派燕青前来报捷。” 宋江听后大喜,说道:“贤弟此行必定能立大功!正巧燕青到来,这也是吉兆。” 柴进也很高兴。
燕青来到寨中,上帐拜见宋江,吃过酒食。宋江问道:“贤弟是走水路来的,还是走旱路来的?” 燕青回答:“乘船来的。” 宋江又问:“戴宗回来时说,进兵攻取湖州的事情进展如何?”
燕青禀报道:“自从离开宣州,卢先锋分兵两路:先锋亲自率领一半军马攻打湖州,杀死了伪留守弓温及其手下副将五员,收复了湖州,驱散了贼兵,安抚了百姓,同时行文向张招讨申复,请求调拨统制前来守御。特地派我来向主将报捷。分出去的另一半人马,由林冲率领,前去攻打独松关,最后都到杭州会合。我来的时候,听说独松关路上每天都在厮杀,但一直未能攻下关隘。先锋又和朱武前去了,嘱咐呼延将军统领军队,守住湖州,等中军招讨调拨的统制到来,护境安民之后,再进兵攻取德清县,到杭州会合。”
宋江又问:“湖州守御、攻取德清县,以及调去独松关厮杀的,这两处分派的将领,你且把他们的姓名告诉我,一共有多少人去,又有多少人跟随呼延灼?” 燕青说:“有清单在此:
分去独松关厮杀取关,现有正偏将佐二十三员:
先锋卢俊义朱武林冲董平张清
解珍解宝吕方郭盛欧鹏
邓飞李忠周通邹渊邹润
孙新顾大嫂李立白胜汤隆
朱贵朱富时迁
现在湖州守御,即将进兵德清县,现有正偏将佐一十九员:
呼延灼索超穆弘雷横杨雄
刘唐单廷圭魏定国陈达杨春
薛永杜迁穆春李云石勇
龚旺丁得孙张青孙二娘
这两处将佐共计四十二员。我来的时候,他们已经商议好下一步进兵的计划。”
宋江道:“既然如此,两路进兵攻取最好。刚才柴大官人要和你去方腊贼巢里面做细作,你敢去吗?” 燕青道:“主帅差遣,我怎敢不从。小弟愿意前往,陪同柴大官人前往。” 柴进十分高兴,便道:“我扮作一个白衣秀才,你扮作我的仆人。主仆二人,背着琴剑书箱上路,不会引起别人的怀疑。我们直接去海边找船,渡过越州,再取小路前往诸暨县,从那里穿过山路,离睦州就不远了。” 宋江道:“越州一带,还是我大宋中原之地,不属于方腊管辖。我会押一份公文,让那里的官府放行。”
择定日子后,柴进、燕青辞别宋先锋,收拾好琴剑书箱,前往海边找船,前去做细作,这里暂且不提。有诗为证:
柴进为人志颇奇,伪为儒士入清溪。
展开说地谈天口,谁识其中是祸梯。
且说军师吴用又对宋江说:“杭州南半边有钱塘大江,通向海岛。要是能有几个人驾着小船从海边出发,进入赭山门,到南门外江边,放起号炮,竖起号旗,城中必然会慌乱。你水军中的头领谁愿意走这一遭?” 话还没说完,张横、阮氏三兄弟就说:“我们都去。” 宋江道:“杭州西路靠着湖泊,也需要水军用得上,你们不能都去。” 吴用道:“只让张横和阮小七驾船,带上侯健、段景住去就行。”
当时就挑选了四个人,带着三十多个水手,携带了十多个火炮和号旗,前往海边找船,朝着钱塘江进发。
看官须知,这一回的故事内容繁多,就像散沙一样。这是先人书会流传下来的,每一个情节都要讲到,只是很难在一时之间说完,只能慢慢展开情节,后面便会一一呈现。看官只要牢记关键情节,便能知晓其中的奥妙。
再说宋江调遣兵将完毕,回到秀州,谋划进兵攻取杭州。忽然听说东京有使者带着御酒前来赏赐。宋江率领大小将校,迎接使者入城,谢恩之后,摆下御酒公宴款待使者。饮酒之际,使者又传达太医院奏准的旨意,因为皇上突然染上小疾,要召回神医安道全回京,在御前听用,降下圣旨,让使者前来带人。宋江不敢阻拦。
次日,招待使者完毕,便送安道全起程赴京。宋江等人送出十里长亭为他饯行,安道全便和使者一同回京。有诗赞曰:
安子青囊艺最精,山东行散有声名。
人夸脉得仓公妙,自负丹如蓟子成。
刮骨立看金镞出,解肌时有刃痕平。
梁山结义坚如石,此别难忘手足情。
再说宋江将朝廷颁降的赏赐,分发给众将,择日祭旗起兵,辞别刘光世、耿参谋,上马进兵,水陆并进,船只与骑兵一同出发。行军至崇德县,守将得知消息后,逃回杭州去了。
且说方腊的大太子方天定,把诸位将领召集到行宫商议事情。如今的龙翔宫基址,便是昔日的行宫。当日,诸位将领一同商讨如何迎击宋兵的策略,参与议事的共有二十八员将领,其中包括四位元帅。这四位元帅分别是:
宝光如来国师邓元觉 南离大将军元帅石宝
镇国大将军厉天闰 护国大将军司行方
这四人皆被称为元帅,并被方腊封赠大将军的名号。此外,还有二十四人被封为将军,他们分别是:
厉天佑吴值赵毅黄爱晁中
汤逢士王薛斗南冷恭张俭
元兴姚义温克让茅迪王仁
崔彧廉明徐白张道原凤仪
张韬苏泾米泉贝应夔
这二十四位将领,一同被封为将军。总共二十八员大将,齐聚在方天定的行宫,共同谋划应对之策。
方天定下达指令说道:“如今宋江作为先锋,水陆并进,已经渡过江南,接连攻克了我们三个大郡。杭州乃是南国的重要屏障,倘若有所闪失,睦州又怎能守得住?此前司天太监浦文英上奏,说罡星侵入吴地,恐怕会带来不小的灾祸,想必指的就是这伙人。如今他们侵犯我们的领地,你们各位都身受重爵,务必赤胆忠心,报效朝廷,切不可懈怠,以免辜负了朝廷对你们的任用。”
众将向方天定启奏道:“主上请放宽心!我们有众多精兵猛将,还未曾与宋江正面交锋。如今虽然丢失了几处州郡,但都是因为用人不当才导致这样的结果。如今听闻宋江、卢俊义分兵三路来攻打杭州。殿下与国师只需谨慎守护宁海军城郭,以此作为万年基业;我们众将各自分兵调遣,前去迎敌。”
太子方天定听后十分高兴,随即传下命令,也分三路军马前去策应,只留下国师邓元觉一同保卫城池。分出去的三位元帅分别是:
护国元帅司行方,率领四员首将,前往德清州救援:
薛斗南黄爱徐白米泉
镇国元帅厉天闰,率领四员首将,前往独松关救援:
厉天佑张俭张韬姚义
南离元帅石宝,率领八员首将,统领大军出城,迎击宋兵大队人马:
温克让赵毅冷恭王仁张道原
吴值廉明凤仪
三位大将分别被派往三路,各自带领三万军马。兵马分配完毕后,方天定赏赐给他们金银布帛,催促他们尽快出发。元帅司行方带领一支军马,朝着德清州进发,前往奉口镇;元帅厉天闰带领一支军马,前往独松关救援,朝着余杭州方向行进。
暂且不说这两路前去策应的军马。且说宋先锋的大队军兵,缓缓向前推进,来到临平山时,远远望见山顶有一面红旗在晃动。宋江当即派遣花荣、秦明两员正将,先行前去探路,随后又催促战船车队越过长安坝。
花荣和秦明带领一千军马,转过山嘴,很快就遇到了南军。石宝的军马中有两员首将,走在前面,一眼望见花荣和秦明,立刻纵马出战。这两人一个叫王仁,一个叫凤仪,各自手持一条长枪,气势汹汹地冲了过来。宋军中,花荣和秦明迅速摆开军马,准备迎战。有诗为证:
团花袍染猩猩血,凤翅盔明艳艳金。
手挽雕弓骑骏马,堂堂威武似凶神。
秦明手持狼牙大棍,径直朝着凤仪杀去;花荣挺枪,迎战王仁。四匹马交错在一起,双方大战了十回合,难分胜负。秦明和花荣见南军后面有接应的兵马,便齐声喊道:“暂且停手!” 各自回马退回本阵。花荣说道:“先别恋战,赶紧回去报告哥哥,再作商议。” 后军立刻飞速将消息报告给中军。
宋江带领朱仝、徐宁、黄信、孙立四位将领,来到阵前。南军的王仁、凤仪再次出马,破口大骂:“败将还敢再来交战!” 秦明顿时大怒,舞动狼牙棍,纵马而出,与凤仪再次展开激战。王仁则挑衅花荣出战。只见徐宁骑着马,挺枪杀了过去。花荣与徐宁,一个是金枪手,一个是银枪手,配合默契。花荣随即纵马跟上,在徐宁身后,拈弓搭箭,不等徐宁与王仁交手,便看准时机,一箭射去,正中王仁,将他射落马下,南军众人见状,大惊失色。凤仪见王仁被箭射落马下,吃了一惊,一时间措手不及,被秦明当头一棍击中,也倒在了马下。南军顿时四散奔逃,宋军乘胜追击。石宝抵挡不住,退回皋亭山,在东新桥附近扎下营寨。当天天色已晚,南军立足不稳,便退入城中。
第二天,宋先锋的军马越过了皋亭山,抵达东新桥,并在此扎下营寨。宋江传令,将本部军兵分作三路,夹攻杭州。这三路军兵的将领分别是:
一路派遣步军头领正偏将,从汤镇路攻打东门,将领有:
朱仝史进鲁智深武松王英
扈三娘
一路派遣水军头领正偏将,从北新桥前往古塘,截断西路,攻打靠湖的城门,将领有:
李俊张顺阮小二阮小五孟康
中路的马步水三军,分作三队进发,攻打北关门和艮山门。前队的正偏将是:
关胜花荣秦明徐宁郝思文
凌振
第二队由总兵主将宋先锋和军师吴用率领,部领的人马正偏将有:
戴宗李逵石秀黄信孙立
樊瑞鲍旭项充李衮马麟
裴宣蒋敬燕顺宋清蔡福
蔡庆郁保四
第三队负责水路陆路的助战和策应,正偏将有:
李应孔明杜兴杨林童威
童猛
当天,宋江将大小三军分配妥当,各路人马便各自出发。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且说中路的大队军兵,前队的关胜一直哨探到东新桥,却没有看到一个南军。关胜心中生疑,便退回桥外,派人向宋先锋回复情况。宋江得知后,让戴宗传令,嘱咐道:“暂且不可贸然前进。每天轮流派两位头领出去哨探。” 第一天派出的是花荣和秦明,第二天是徐宁和郝思文,就这样一连哨探了好几天,南军始终没有出战。
这天,又轮到徐宁和郝思文出去哨探,他们带领数十骑人马,一直来到北关门。只见城门大开,两人来到吊桥边查看,突然城上擂鼓声响,城里迅速杀出一彪马军。徐宁和郝思文急忙回马,此时城西偏路又传来喊杀声,一百多骑马军冲了过来。徐宁奋力死战,杀出了马军队列,回头却发现不见了郝思文。他再次回头查看时,只见数员敌将将郝思文活捉,带入城中。徐宁急忙回身去救,脖子上却中了一箭,他带着箭飞马,脖子上却中了一箭,他带着箭飞马逃窜,六名南军将领在后面紧追不舍。好在半路上遇到关胜,这才获救,但徐宁已经失血过多,晕倒在地。那六名南军将领被关胜击退,退回城里。关胜急忙派人将此事报告给宋先锋。
宋江急忙赶来查看徐宁的伤势,只见他七窍流血。宋江悲痛落泪,赶忙叫来随军的医士进行治疗,拔出箭矢,用金枪药敷贴伤口。宋江让众人将徐宁扶到战船内调养,自己亲自前去探望。当晚,徐宁多次昏迷,宋江这才知道他中了毒箭。宋江仰天长叹道:“神医安道全已经被召回京师,这里又没有良医能够救治,必定会损失我的得力干将啊!” 心中悲痛不已。吴用来请宋江回寨,商议军情大事,提醒他不要因为兄弟私情,耽误了国家大事。宋江只好派人将徐宁送到秀州养病。可惜,徐宁终究没能抵挡住箭中的剧毒,经过半个多月的调治,伤口仍未痊愈,最终不幸身亡,这是后话。
且说宋江又派人去军中打听郝思文的消息。第二天,只见小军前来报告:“杭州北关门城上,用竹竿挑起郝思文的头颅示众。” 宋江这才知道郝思文已被方天定碎剐。宋江得知消息后,十分伤感。半个月后,徐宁去世的消息也传来了。宋江因为折损了两员大将,便按兵不动,暂且守住大路。
再说李俊等人率领兵马来到北新桥,守住道路,并分兵前往古塘深山探路。这时,传来快报,说郝思文被擒,徐宁中箭身亡。李俊与张顺商议道:“我们所走的这条路,最要紧的是独松关,以及湖州、德清两处的冲要路口,而且贼兵经常在这些地方出没。如果我们守住咽喉要道,却被他们两面夹攻,我们兵力较少,难以抵挡。不如索性杀入西山深处,在那里屯扎。西湖水面有利于我们作战,山西后面连接忠溪,又可作为退路。” 于是,李俊派小校向宋先锋报告,请求军令。随后,他带领兵马径直越过桃源岭,来到西山深处,在如今的灵隐寺驻扎;在山北面的西溪山口,也扎下小寨,位于如今的古塘深处;前军则前往唐家瓦出哨。
当天,张顺对李俊说:“南军都已撤回杭州城里,我们在这里屯兵,至今已有半个多月,不见他们出战。一直待在山里,何时才能建功?小弟我打算从湖里游过去,从水门悄悄潜入城中,放火为号,哥哥便可进兵,夺取水门。我再派人报告给先锋主将,让三路兵马一起攻城。” 李俊说:“此计虽好,但只怕兄弟你一人难以成事。” 张顺说:“为了报答先锋哥哥多年的恩情,就算丢了这条命也不算什么。” 李俊说:“兄弟先别急着去,等我先报告给哥哥,让他整顿人马策应。” 张顺说:“我这边先行动,哥哥一边派人去报告。等我到了城里,先锋哥哥也该知道了。”
当晚,张顺在身上藏好一把蓼叶尖刀,饱餐了一顿酒食后,来到西湖岸边。放眼望去,只见三面环绕着青山,湖水碧绿如镜,远处城郭矗立,四座禁门依傍着湖岸。这四座门分别是:钱塘门、涌金门、清波门、钱湖门。
看官须知,那时的西湖可不像南渡之后那般繁华富贵。只因金、宋两国讲和,罢战休兵,天下太平,这里成了皇帝建都之地,自然富贵非凡。西湖上分布着数十处游玩赏景的地方,三面青山环绕,景色绝美,画船酒馆、水阁凉亭相互映衬,煞是好看。苏东坡曾作诗道:
湖光潋滟晴偏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也相宜。
又有诗说: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
西湖的景致,自苏东坡称赞之后,书会中也有人吟诗应和,只是难以全部记录下来。还有一篇用曲名《水调歌词》写就的文字,专门描绘西湖美景:
三吴都会地,千古羡无穷。凿开混沌,何年涌出水晶宫。春路如描桃杏发,秋赏金菊芙蓉,夏宴鲜藕池中。柳影六桥明月,花香十里熏风。 也宜晴,也宜雨,也宜风,冬景淡妆浓。王孙公子,亭台阁内,管弦中。北岭寒梅破玉,南屏九里苍松。四面青山叠翠,侵汉二高峰。疑是蓬莱景,分开第一重。
这篇词章,道不尽西湖的美妙景致,引得后人吟咏不断。再有一篇名为《临江仙》的词语,同样描述了西湖的好处:
自古钱塘风景,西湖歌舞欢筵。游人终日玩花船,箫鼓夕阳不断。昭庆坛圣僧古迹,放生池千叶红莲。苏公堤红桃绿柳,林逋宅竹馆梅轩。雷峰塔上景萧然,清净慈门亭苑。 三天竺晓霞低映,二高峰浓抹云烟。太子湾一泓秋水,佛国山翠蔼连绵。九里松青萝共翠,雨飞来龙井山边。西陵桥上水连天。六桥金线柳,缆住采莲船。断桥回首不堪观,一辈先人不见。
这西湖,在宋朝时确实景致绝伦,难以用言语尽述。张顺来到西陵桥上,驻足观看了许久。此时正值春暖时节,西湖水色湛蓝如宝石,四面山色叠翠,美不胜收。张顺不禁感叹道:“我生在浔阳江上,历经无数大风巨浪,却从未见过这般秀美的湖水!即便死在这里,也算是个快活鬼!”
说罢,他脱下布衫,放在桥下,头上挽了个穿心红的发髻,下身穿着腰生绢水裙,系着一条搭膊,挂着一口尖刀,光着脚,一头扎进湖里,从水底下朝着湖对岸游去。此时已是初更时分,月色微明。张顺游到涌金门边,探出头来,在水面上倾听动静。城上的更鼓正好敲响了一更四点,城外一片寂静,不见一个人影。城上女墙边,有四五个人正在那里张望。张顺见状,赶忙又潜入水下。
过了一会儿,张顺再次探出头来查看,发现女墙边已经没有人了。他游到水口边,伸手一摸,只见周围都是铁窗棂隔着。伸手向里面摸索,原来是水帘护住,帘子上有绳索,绳索上系着一串铜铃。张顺见窗棂牢固,无法进入城中,便伸手去拉那水帘,这一拉,牵动了绳索上的铜铃,城上顿时有人大声呼喊起来。张顺赶紧又潜入湖底躲了起来。
他听到城上人马下来查看水帘,却没发现有人,只听他们在城上说道:“这铃响得蹊跷,莫不是有大鱼顺水游来,撞动了水帘?” 众军汉看了一会儿,确实没发现什么东西,便各自回去睡觉了。
张顺再次倾听,城上已敲响三更鼓。又过了好一会儿,想必军人们都已东倒西歪地睡熟了。张顺再次游到城边,心想从水里进不了城,便扒上岸来查看。他抬头望去,城上不见一个人,便想要扒上城去。但他又寻思道:“倘若城上有人,岂不是白白丢了性命。我先试探一下。” 于是,他捡起一些土块,朝着城上扔去。有尚未入睡的军士被惊醒,连忙下来查看水门,却没有发现任何动静;再上城到敌楼上查看湖面,也不见一只船只。原来,西湖上的船只,已按照方天定的命令,全部收入清波门外和净慈港内,其他门都不许停泊船只。众人纷纷说道:“真是奇怪!” 嘴里说着 “定是个鬼。我们各自睡去,别管它”,可实际上却都没有去睡,全都趴在女墙边。
张顺又等了一个更次,依旧没有任何动静,便再次游到城边。他听上面更鼓不响,虽然不敢贸然上去,但又想到:“已经四更了,天马上就要亮了,再不上去,更待何时!” 于是,他开始往城上攀爬。刚爬到一半,只听得上面一声梆子响,众军一起出动。张顺急忙从半城上跳下水池里,想要趁着水逃走,然而城上踏弩硬弓、苦竹枪、鹅卵石,一齐朝着他射打下来。可怜张顺这样的英雄好汉,竟在涌金门内的水池中丧命。有诗叹道:
浔阳江上英雄汉,水浒城中义烈人。
天数尽时无可救,涌金门外已归神。
当下,张顺被苦竹枪和乱箭射死在水池内。话分两头,且说宋江在白天已经接到李俊的快报,得知张顺要从水路潜入城中,放火为号,便立即转报给东门的军士。当夜,宋江在帐中和吴用商议事情,一直到四更,他感到神思困倦,便让左右退下,伏在几案上睡着了。
突然,一阵冷风吹来,宋江惊醒起身查看,只见灯烛无光,寒气袭人。他定睛一看,只见一个似人非人、似鬼非鬼的身影,站在冷气之中。仔细一看,那人身披血污,低声说道:“小弟跟随哥哥多年,情同手足。如今我以死相报,死在涌金门下的枪箭之中。特来向哥哥辞别。” 宋江说道:“这不是张顺兄弟吗!” 刚一回头,这边又出现三四个浑身是血的身影,因光线昏暗,看不太清楚。宋江大哭一声,猛地惊醒,才发现原来是一场南柯一梦。
帐外的侍从们听到宋江的哭声,赶忙走进帐内查看。宋江说道:“真是奇怪啊!” 随即吩咐请军师吴用前来解梦。吴用来到后,问道:“兄长刚才困倦休息,做了什么奇异的梦?” 宋江说:“就在刚才,一阵冷气飘过,我分明看见张顺浑身血污,站在这里,对我说:‘小弟跟随哥哥多年,深受哥哥厚恩。如今以死相报,死在了涌金门下的枪箭之中,特地来向哥哥辞别。’我刚转过脸,又看见这边站着三四个浑身带血的人,没等看清模样,我就哭醒了。”
吴用思索片刻后说道:“清晨时分,李俊曾来报告,说张顺要从湖里游过去,越城放火作为信号。兄长莫不是一直惦记着这件事,才做了这样的恶梦?” 宋江忧虑地说:“张顺向来机灵,我只怕他此番遭遇不测,死于无辜。” 吴用分析道:“西湖靠近城边的地方,必定地势险要,说不定张顺真的丢了性命,他的魂魄才来向兄长托梦。” 宋江又疑惑地问:“要是这样,那梦中出现的另外三四个浑身带血的人又是谁呢?” 宋江和吴用反复讨论,却始终无法确定,只能坐着等待天亮。然而,一直到天亮,都没有看到城中有任何动静,宋江心中的疑虑愈发浓重。
等到午后,李俊派来的人匆匆赶来报告,说:“张顺前往涌金门越城,不幸被箭射中,死在了水中。如今湖西城上,有人用竹竿挑起他的头颅,挂在那里示众。” 宋江听到这个噩耗,悲痛得再次昏倒在地。吴用和众将们也都深感哀伤。张顺平日里为人和善,与弟兄们感情深厚,大家都十分敬重他。宋江悲痛地说:“我失去父母的时候,都没有这般伤心!这简直让我痛彻心扉,无法承受!”
吴用与众将纷纷劝慰道:“哥哥应以国家大事为重,不要因为兄弟之情,过度哀伤而损伤了自己的身体。” 宋江坚定地说:“我一定要亲自到湖边,为他吊孝。” 吴用劝阻道:“兄长不可轻易前往危险之地。要是贼兵得知,必定会前来攻击。” 宋江回答说:“我自有打算。”
随后,宋江点了李逵、鲍旭、项充、李衮四人,带领五百步军前去探路。宋江自己则带着石秀、戴宗、樊瑞、马麟,率领五百军士,悄悄地从西山小路前往李俊的营寨。李俊等人得知消息后,亲自到半路迎接,将宋江等人请到灵隐寺的方丈室中休息。宋江到了之后,又忍不住痛哭了一场,接着便请寺里的僧人,在寺中为张顺诵经超度,以寄托对他的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