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忠良离去,国运便如残烛将熄,此后水旱灾害频发,百姓深陷苦难之中。贤能圣明的太师闻仲如旋转的北斗星,试图挽回局势,然而奸佞妖孽却如失去调味的盐梅,搅乱朝堂。那三道关卡虽看似能阻拦黄飞虎的去路,却终究无法得逞,四处道路纷乱,仿佛唱起了衰败的歌谣。太师的追兵在白日里迷失方向,这一切皆是上天既定的命运,凡人难以揣测。
话说闻太师率领兵马,气势汹汹地追赶出西门。一路上军旗飘扬,战鼓齐鸣,喊杀声震耳欲聋,暂且按下不表。且说黄家父子兄弟,过了孟津,渡过黄河,来到了渑池县。县中镇守的主将是张奎,黄飞虎深知张奎厉害,不敢从城中穿行,便绕着城外而过,径直朝着临潼关进发。家将们护送着队伍,缓缓前行至白莺林。突然,只听得身后喊声震天,尘土滚滚而起。黄飞虎回头一看,只见闻太师的旗号在后面紧追不舍。他不禁轻抚马鞍,长叹一声:“闻太师的兵马追来了,我们如何抵挡?看来只能束手待毙了。” 黄飞虎看着年仅七岁的三子黄天祥,心中暗暗悲叹:“这孩子年幼无知,究竟犯了什么罪,也要遭遇这般劫难?”
这时,家将来报:“启禀千岁,左边有一支人马杀过来了。” 黄飞虎望去,原来是青龙关张桂芳的人马。紧接着又有报:“佳梦关魔家四将,从右边杀来了。” 同时,正中间临潼关总兵官张凤的兵马也出现了。黄飞虎见四面的人马都围了过来,心想这次是插翅难逃了,不由得仰天长叹,悲愤之气直冲云霄。
且说青峰山紫阳洞的清虚道德真君,因神仙犯了杀戒,玉虚宫正在讲道,需等姜子牙封神之后,他才能上昆仑山,所以便四处游历五岳。一日,他途经临潼关,突然被武成王黄飞虎冲天的怒气冲散了脚下的祥光。真君拨开云彩向下一看,原来是武成王遭遇大难。他心想:若我不搭救,还有谁能来救济他们呢?于是,真君命令黄巾力士:“把我的混元幡拿过来,将黄家父子转移到僻静的山中,等我退了朝歌的人马,再送他们出关。” 黄巾力士领了法旨,用混元幡一罩,瞬间就将黄家父子全部转移到了深山之中,他们的踪迹就此消失得无影无踪。
且说闻太师大军追到中途,前哨来报:“青龙关总兵官张桂芳听令。” 太师传令:“让他过来。” 张桂芳来到军前,欠身恭敬地等候。太师问道:“黄飞虎反出朝歌,必定会经过你这关隘,你可曾见到他的踪影?” 张桂芳回答:“末将不曾见到。” 太师说:“速速回去,谨防关隘,不得有丝毫懈怠!” 张桂芳领命而去。
接着又报:“佳梦关魔家四将听令。” 太师下令:“让他们过来。” 魔家四将步行到军前,口称:“太师,末将身着甲胄,不能行全礼。” 太师问道:“黄飞虎可曾前往佳梦关?” 四将回答:“不曾见到。” 太师传令:“速速回佳梦关守御,协同捉拿叛贼。” 四将领命而去。
随后又报:“临潼关守将张凤听令。” 太师传令:“让他过来。” 张凤骑马来到太师面前行礼。太师说:“老将军,叛贼黄飞虎可曾往关上来?” 张凤欠身回答:“不曾见到。” 闻太师下令:“回兵用心防守。” 张凤领命而去。
且说太师坐在马上,暗自思索:“都说飞虎出了西门,过了孟津,为何这三处的人马都没碰到他,还都说没见到?真是奇怪!也罢,我且将人马驻扎在此,看他能往哪里逃?”
且说清虚道德真君在云端,看到闻太师按兵不动。真君心想:“若不把闻仲的兵马退回去,黄飞虎怎么出得了五关?” 于是,真人打开葫芦盖,倒出一撮神砂,朝着东南方向一撒,这神砂洗去了先天一气,乃是炉中练就的玄功。不一会儿,闻太师的军政官来报:“启禀太师,武成王率领家将,掉头杀往朝歌去了。” 太师听报,立刻传令:“回兵!” 于是,大军慌忙往回赶杀,一路追到了渑池。一路上,果然看到前面有一群人簇拥着快速奔走,太师催动三军,追过了孟津,暂且按下不表。
且说真君在云端,命令黄巾力士把混元幡移到大道上。黄家父子兄弟在马上,如同大梦初醒,个个揉了揉眼睛,定睛一看,只见那四路人马早已没了踪影。黄明感叹道:“吉人自有天相啊!” 黄飞虎连忙问道:“众弟兄,刚才那几路人马都不知去了哪里?趁此时机,我们赶快前行,过了临潼关才好。” 众将领命,急忙策马前行。
他们来到临潼关,只见一支人马扎下营寨,拦住了去路。黄飞虎命令军车暂时停下,正要上前打听情况,只听炮声响起,呐喊声、摇旗声震耳欲聋。黄飞虎坐在五色神牛上,只见总兵张凤全身披挂,身着八札九吞的铠甲,威风凛凛。但见:
凤翅盔压着沉甸甸的黄金,柳叶甲配上红色战袍。腰间束着镶有八宝的紫金带,绒绳双双扣着梅花镜。打将鞭如同豹尾一般,百炼锤能迸出寒云。斩将刀如秋霜般锋利,战马临崖常能取胜。大红袍上树立起赫赫威名,坐镇临潼的正是张凤。
话说张凤听闻黄飞虎率领众人已到关前,便上马来到军前,大声呼喊:“黄飞虎,出来答话!” 武成王骑着神牛来到营前,欠身说道:“老叔,小侄如今是落难之臣,不能行全礼了。” 张凤说道:“黄飞虎,你父亲与我有一拜之交,你本是纣王的得力大臣,况且还是国戚,为何要造反?这不是辱没祖宗吗?如今你父亲手握总帅大权,你身居王位,怎能因为一个妇人就辜负君恩?今日你反叛,就如同老鼠掉进陷阱,再无出头之日。就连我听了,都觉得羞愧无地,实在是可惜啊!听我一句劝,趁早下马受缚,跟我回朝歌。百官会在朝堂上为你分辨是非,辨明你的罪过。或许纣王念及你是国戚,会看在你往日功劳的份上,赦免你今日之罪,保全你一家性命。倘若执迷不悟,那就后悔莫及了!”
黄飞虎说道:“老叔在上,小侄为人,老叔最清楚不过。纣王荒淫无道,沉迷酒色,听信奸佞,疏远贤能,朝政颠倒,百姓早就盼着天下大乱了。更何况他做出君欺臣妻这种违背礼仪伦常的事,杀妻灭义。我带兵平定东海,立下二百多场大功,为安定天下、巩固社稷,可谓是披肝沥胆。平日里治理诸侯,训练士卒,不辞辛劳,毫无怨言。如今天下太平,他却不念功臣,反而倒行逆施,还想让臣下对他忠心耿耿,这太难了!还望老叔能开恩,发发慈悲,放小侄出关,投奔明主。日后我定当结草衔环,报答您的大恩,不知老叔意下如何?”
张凤大怒道:“好你个逆贼,竟说出这般大逆不道的话来!你是在欺我年老吗?” 说着,手起一刀砍向黄飞虎。黄飞虎连忙用手中兵器架住,说道:“老叔息怒,我与老叔同为臣子,倘若老叔遭受冤屈,想必也会投奔别处,这都是人之常情。常言道:‘君主无道,臣子便会投奔他国。’这是理所当然的事。老叔又何苦如此固执,不肯行个方便呢?” 张凤大喝一声:“好你个反贼,还敢巧言令色!” 又是一刀劈来。黄飞虎大怒,纵骑挺枪,牛与马交错,刀与枪并举。二人战了三十回合,张凤渐渐体力不支,拨马便走。黄飞虎见状,纵马追赶。
张凤听到脑后传来铃声,料想是黄飞虎追来了。他将刀挂在鸟翅环上,揭开战袍,取出百炼锤,把紫绒绳整理妥当,猛地反手一锤打去。这百炼锤可不一般,只见:
圆溜溜的锤儿好厉害,大如冰盘,小似碗口。神仙见了发愁,鬼怪见了害怕。它能伤人心,碎人脑,断筋骨,世间罕有。这百炼锤平日里顺手轻持,藏在身边,旁人都不知晓。大将若是碰上,性命难保,一旦撞上,人马俱亡。
话说张凤回马一锤打来,黄飞虎见锤飞来,急忙用宝剑往上一挡,只听 “咔嚓” 一声,将锤上的紫绒绳截断为两节,顺势收了张凤的百炼锤。张凤败退回帅府,黄飞虎也不追赶,命令家将把车辆围绕在营中,大家便在草地上坐下,一起商议出关的计策。
且说张凤败进关,坐在殿上,心中暗自思忖:“黄飞虎勇冠三军,我年老体衰,怎能战胜他?倘若让他逃走了,我可就得罪天子了。” 于是喊道:“萧银在哪里?” 萧银上殿拜见张凤,说道:“末将听令。” 张凤说:“黄飞虎力敌万夫,还收了我的百炼锤,看来不能与他硬拼。你可在黄昏时分,挑选三千长箭手,二更时分,悄悄前往敌营,听到梆子声响,一齐放箭,射死这些反贼,将他们的首级献给朝歌请功,这样才能确保无事。”
萧银出了府门,心中暗自思量:“黄将军从前在都城时,我曾在他麾下效力,承蒙他提携奖荐,才得以升为将职,他从未把我当无能之辈看待。如今我被点为临潼副将,怎能忘恩负义?怎忍心看着恩主一家惨遭横祸,我实在于心不忍。” 于是,萧银悄悄改换装束,趁着夜色偷偷离开行营,来到黄飞虎营前,轻声问道:“有人在吗?” 巡营的士兵问道:“你是什么人?” 萧银回答:“我原是黄老爷门下的萧银,特来通报机密要事。” 巡营士兵急忙进营禀报,黄飞虎下令:“快让他进来见我。”
萧银摸黑进营,拜见黄飞虎,下拜说道:“末将是您旧门下的萧银,承蒙老爷提拔,才到临潼关任职。今日张凤密令我二更时,带领攒箭手射死老爷满门,将首级献上朝歌请功。末将心想,如此背恩欺心之事,有伤天理,所以特来提前通报。” 黄飞虎听后大惊,说道:“多谢将军大恩大德,不然黄门老少就要死于非命了,您这真是再生之恩,我何时才能报答?如今事在燃眉,将军可有什么办法救我?” 萧银说:“大王速速上马,带领车辆杀出临潼关。末将为您打开关门等候,事不宜迟,恐怕机密泄露,就来不及了。”
黄飞虎等人急忙上马,各自拿起兵器,呐喊着杀了出去,气势如同猛虎下山。此时才刚到初更,还没到二鼓,士卒们都毫无防备。萧银打开关门的闩锁,黄家众将一拥而出,闯出了关门。
且说张凤正坐在厅上,忽然听到禀报说黄飞虎带兵闯关杀出去了。张凤厉声叫苦道:“我真是用错人了!萧银本是黄飞虎的旧将,今日竟然串通黄飞虎,斩关落锁逃走了,实在可恨!” 张凤急忙上马提刀,前去追赶黄飞虎。没想到萧银骑马隐藏在关旁,听到马铃声响,料想是张凤追来了。果然,张凤骑马出了关门,萧银瞅准时机,一戟刺去,将张凤刺于马下。有诗为证:
凛凛英才汉,堂堂忠义隆;
只因飞虎事,听令发千弓。
知恩行大义,落锁放雕笼;
戟刺张凤死,辅佐出临潼。
话说萧银杀死张凤后,快马加鞭赶来,大声呼喊:“黄老爷请慢行!末将萧银已经刺死张凤,大王您一路保重。末将现在就把临潼的扎板拆下来,命令兵卒将士用土石堵塞道路,以防有追兵赶来。再拆了扎板,还能拖延些时间。等他们赶来时,大王您已经走远了。这一分别,又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到您了。” 黄飞虎感激地说:“今日的大恩,不知何时才能报答?” 于是,彼此便分道扬镳。后来萧银在十绝阵中还有一番经历,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且说黄飞虎一行离开了临潼八十多里,来到了潼关。潼关的守将是陈桐。有探马前来报告:“黄飞虎带着家将到了关前,已经扎下了行营。” 陈桐听后,冷笑着说:“黄飞虎,你还指望能长久地坐拥成汤王位,没想到也有今天。” 他随即传令,将人马排列成阵势,扼守住咽喉要道,自己则全身披挂整齐,准备捉拿黄飞虎。
且说黄飞虎扎下行营后,问道:“守关的主将是谁?” 周纪回答:“是陈桐。” 黄飞虎沉默了半晌,长叹一声说:“以前陈桐在我麾下时,违反了我的军令,按律该斩。众将为他求情,我才饶了他。后来让他立功赎罪,没想到如今他调任到这里,与我有过节,必定会报昔日之仇,这可如何是好?” 正沉思间,只听到外面传来一阵激烈的呐喊声。
黄飞虎骑上神牛,手持长枪来到营前,只见陈桐耀武扬威地站在那里,用画戟指着黄飞虎说:“黄将军,久违了!你昔日享受王爵,今日为何私自出关?我奉太师之令,在此等候多时。你还是早早下马,跟我回朝歌,省得再生事端。” 黄飞虎说:“陈将军,你错了!世间之事,兴衰变化乃是常理。昔日你在我麾下,我诚心待你,如同手足。后来你犯了罪,那是你咎由自取,我也是听了众人的求情,才免了你的死罪,还让你立功赎罪,我对你也算有恩。如今你却当面羞辱我,莫非要报昔日之仇?那就放马过来,你若能在三合之内赢了我,我便下马受缚。” 说罢,黄飞虎挥舞长枪,直取陈桐,陈桐则举起画戟迎战。两匹马交错,两种兵器并举,一场大战就此展开。只见:
四下里阴云惨淡,八方中杀气腾腾。长枪闪烁如银,画戟舞动生风。枪尖挑向心和两胁,戟刃刺向眼角眉梢。两人咬牙切齿,面皮涨得通红,仿佛地府和天关都在这激战中摇晃。
话说二将拨转马头,你来我往,交锋了二十回合。陈桐根本不是黄飞虎的对手,眼看难以取胜,便虚晃一戟,拨马逃走。黄飞虎怒气冲天,大喝一声,发誓要抓住这个贼子,以泄心头之恨,于是纵马向前追赶。陈桐听到身后鸾铃作响,料想是黄飞虎追来了,便将画戟挂在树上,拿出火龙标握在手中。这火龙标是异人所授,一出手便会生烟,百发百中。只见他反手一标打去,黄飞虎大喊一声:“不好!” 躲避不及,被火龙标击中胁下。可怜黄飞虎光芒万丈的生命就此消逝,从战马上坠落下来。
那火龙标发出飞烟,光华如同奇异珍宝。它一旦出手,碰到将领便能穿心而过,击中战马可使其倒在尘埃。这原本是安邦定国的无价之宝,如今却打伤了黄飞虎,让他陷入万劫不复之地。黄飞虎被火龙标打下五色神牛,黄明、周纪见主帅落马,急忙催马向前,大声喝道:“休要伤害我家主公,我等来了!” 两匹马、两柄斧如疾风般直取陈桐,陈桐连忙用画戟抵挡。黄飞彪则趁机将黄飞虎救了回去,此时黄飞虎已经气绝身亡。黄明、周纪与陈桐展开殊死搏斗,恨不得将陈桐碎尸万段。陈桐又虚晃一戟逃走,二将一心为黄飞虎报仇,催马紧追。陈桐见状,再次发出火龙标,将周纪也打落马下。陈桐勒回马,正要取周纪的首级,黄明及时赶到,奋力与陈桐厮杀。陈桐见已经战胜了两人,便鸣金收兵,回营去了。
且说黄飞彪将黄飞虎的尸体救回,三个儿子见父亲死去,悲痛大哭。黄明也将周纪的尸体安置在荒郊草地,众家将无不悲痛万分。众将见一下子死了两人,心中没了主意,往前不知该去往何处,后退又无归处,就像羊儿触到了篱笆,进退两难。众人正慌乱无措时,暂且按下不表。
话说青峰山紫阳洞的清虚道德真君,正在碧云床上修炼元神,忽然心中一惊。道人掐指一算,便知晓黄飞虎遭遇了大难。他急忙吩咐:“白云童儿,快去请你师兄来。” 白云童儿立刻请出一位道童。只见这道童身高九尺,面色如羊脂般白皙,目光炯炯,虎目圆睁,头上挽着抓髻,腰间束着麻绦,脚蹬草履。他来到云榻前下拜,口称:“师父,唤弟子有何事吩咐?” 真君说:“你父亲有难,你可下山走一趟。” 黄天化问道:“师父,弟子的父亲是谁?” 真君说:“你父亲便是武成王黄飞虎。如今他在潼关被火龙标打死,我让你下山,一来救你父亲,二来让你们父子相逢。日后你将辅佐周朝,共扶王业。” 黄天化听后,又问:“弟子为何会到这里来?” 真君说:“那年我前往昆仑山,脚踏祥云,却被你头顶上的杀气冲入云霄,阻挡了我的云路。我一看,你才两岁,见你相貌清奇,日后必有大贵,所以便将你带上山。如今已经十三年了。你父亲今日有此劫难,理当由我来救他,所以才让你前去。”
真君先把花篮交给黄天化,又将一口宝剑递给他,吩咐他速速下山救父。黄天化正要询问其中缘由,真君说:“若是遇到陈桐,必须如此这般行事,才能保你父亲出潼关。但你不可一同前往西岐,救完人后要速速回来,日后我们终有相见之日。” 黄天化领了师父的严命,叩头下山。出了紫阳洞,他捏起一撮土,往空中一撒,施展土遁术,朝着潼关飞去。他速度极快,如同疾风。父子即将相逢,潼关又将上演一场大战。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