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轩与顾盼在咸阳城门口短暂相聚后,秦国的局势却愈发紧张。朝堂之上,大臣们围绕着齐国中立后的应对策略争论不休,宫外百姓们也因战争的阴影惶惶不安。
回到府邸的秦轩还未好好休息,便被紧急召入宫中。秦王嬴政高坐于朝堂之上,神色冷峻,下方大臣们各执一词。丞相李斯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齐国既已中立,此时正是我秦国集中兵力对付楚国的良机,可即刻出兵南下。”大将军王翦却皱眉反驳:“楚国地大物博,兵强马壮,贸然出兵恐陷入持久战,当再做谋划。”
秦轩思索片刻,进谏道:“陛下,楚国实力不可小觑,臣以为可先派间谍深入楚国,探清其军事部署与国内虚实,同时在边境集结兵力,以威慑楚国,使其不敢轻举妄动。待时机成熟,再一举进攻。”嬴政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秦轩所言有理,此事便交由你与王翦将军共同负责。”
领命后,秦轩便全身心投入到紧张的筹备工作中。他与王翦将军频繁商讨军事策略,选拔精锐士兵,安排间谍潜入楚国。每日早出晚归,忙得不可开交。顾盼看着秦轩日渐消瘦的面容,心疼不已,却又深知他肩负重任,只能默默在背后支持。
她每日精心准备秦轩爱吃的饭菜,在他深夜归来时,备好热水,为他缓解一天的疲惫。闲暇之余,顾盼也会在府邸的花园中为秦轩祈福,希望他平安顺遂。她还时常与军中将领的家眷交流,了解军队的情况,尽自己所能为秦轩提供帮助。
此时的楚国,得知齐国中立的消息后,朝堂上下一片哗然。楚幽王大怒,欲即刻出兵攻打秦国,以显楚国之威。令尹李园却进谏道:“大王,秦国势大,齐国此时中立,我楚国若贸然出兵,恐孤立无援。当务之急,是联合其他诸国,共同对抗秦国。”楚幽王听后,虽心有不甘,但也觉得有理,便派使者前往韩、赵、魏三国,商议合纵之事。
在秦国边境,随着秦军的集结,气氛愈发紧张。楚国也在边境增派兵力,双方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秦轩亲自前往边境视察,他骑着一匹黑色骏马,身着战甲,威风凛凛地巡视着每一处营地。士兵们见主帅亲临,士气大振,纷纷高呼口号,声震云霄。
视察结束后,秦轩回到营帐,与将领们商讨下一步计划。此时,派往楚国的间谍传回消息,楚国正积极联络韩、赵、魏三国,意图再次组建合纵联盟。秦轩得知后,脸色凝重:“若让楚国成功联合三国,我秦国将腹背受敌,必须想办法阻止。”将领们纷纷点头,开始商议应对之策。
与此同时,咸阳城中也暗流涌动。一些心怀不轨之人,趁着局势紧张,企图制造混乱。顾盼在一次外出时,偶然听到几个神秘人在酒馆中议论,似乎在谋划着什么不利于秦轩的事情。她心中一惊,不动声色地靠近,想要听个仔细。
原来,这些人是秦国国内的旧贵族势力,他们不满秦王嬴政的改革,更不愿看到秦轩在朝堂上得势,便想趁着秦轩在边境忙碌之时,设计陷害他,以达到扰乱秦国朝堂的目的。顾盼得知此事后,心急如焚,她知道必须尽快将这个消息告诉秦轩。
于是,顾盼立刻回到府邸,写了一封密信,详细说明了她听到的内容。她找来一位可靠的侍卫,叮嘱他务必将信亲手交给秦轩。侍卫领命后,快马加鞭地向边境奔去。
在边境营地,秦轩收到顾盼的密信后,心中大怒。他深知这些旧贵族势力的危害,若不及时处理,不仅自己性命难保,还会影响秦国的大局。他与王翦将军商议后,决定先派一支精锐部队秘密返回咸阳,暗中调查此事,将这些旧贵族势力一网打尽。
安排妥当后,秦轩又将注意力转回楚国方面。他知道,楚国的合纵计划才是目前最大的威胁。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决定使用反间计,破坏楚国与其他三国的联盟。
秦轩派人伪造了一些楚国与秦国暗中勾结的信件,故意让这些信件落入韩、赵、魏三国使者手中。三国使者看到信件后,果然对楚国产生了怀疑,纷纷质问楚国使者。楚国使者百口莫辩,三国与楚国之间的信任出现了裂痕。
楚幽王得知此事后,暴跳如雷,认为是秦国的阴谋,却又无法证明自己的清白。在这种情况下,楚国的合纵计划陷入了僵局,各国之间矛盾重重,难以达成一致。
而在咸阳城,返回的精锐部队在暗中调查后,掌握了旧贵族势力的犯罪证据。他们在一个深夜,突然出击,将这些旧贵族一网打尽,彻底消除了这个隐患。
顾盼得知此事后,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她更加期待秦轩能够早日凯旋,结束这场危机。而此时的秦轩,在边境营地中,望着楚国的方向,心中充满了坚定。他深知楚国自春秋时期起便是强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繁荣且文化底蕴深厚,虽近年来因内政腐败、战争频繁等原因逐渐走向衰落,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实力仍旧不可小觑。
楚国虽在变法图强上有所尝试,楚悼王时期吴起变法取得过一定成效,却随着楚悼王的离世,新法大多被废除,改革不力使得楚国难以像秦国通过商鞅变法那般,建立起高效的中央集权和强大的军事制度。其国内政治被大氏族垄断,国家税收依赖王族土地,氏族封地几乎不承担税负,导致经济发展受限;军事上,各氏族拥有私兵,国君难以有效调动兵力,面对外敌时难以形成强大合力。
反观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国力蒸蒸日上,建立起了完善的军功爵制,极大地激发了秦军将士的战斗热情和积极性,军队战斗力大幅提升。秦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都有着明显优势,组织体系高效、兵源素质过硬、武器装备精良,地缘上还因相继灭掉韩、赵、燕、魏,没有后顾之忧。
秦轩明白,楚国不会轻易放弃合纵,必须趁热打铁,进一步削弱楚国的实力与影响力。他一边密切关注楚国朝堂动态,一边与王翦将军加快军事部署,在边境不断制造军事压力,试图逼迫楚国露出破绽。
而在楚国朝堂,楚幽王与令尹李园仍在为合纵失败一事争吵不休。李园主张与秦国求和,先稳定局势,再图后计;楚幽王却咽不下这口气,坚持要与秦国一战。就在他们僵持不下时,国内又传来了百姓因战乱生活困苦、多地爆发小规模起义的消息,楚国国内局势愈发动荡。
秦轩敏锐地察觉到,楚国已经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困境,这正是秦国出兵的最佳时机。他立即上书秦王嬴政,详细阐述了楚国当前的局势以及秦国的作战计划。嬴政看完奏章后,果断下令,命秦轩与王翦将军率领秦军,向楚国发起全面进攻。
一场决定秦楚两国命运的大战,即将拉开帷幕,秦轩深知,这一战不仅关乎秦国的未来,也关乎他与顾盼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