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刀按照功法上所记载的运功路线及控制方法,控制着一缕内劲沿着手少阴心经的路线,自极泉经右手臂至右手小指的少冲穴而出。
第一次练习功法,第一条火属性经脉的疏通,并不是太顺利,
虽然十六岁了,但是对于这个世界的记忆完全没有了。
因此,缺乏了基础常识和理论知识的李小刀,并不太明白内劲如何运转,也不知道经脉是何物,又是如何做到内劲离体外放而出的。
本以为内劲就是一股气体,在体内游走。若真是如此的话,内劲游走全身,岂不是自己身体内部早就被劲气给冲击的千疮百孔了,内劲未伤害到别人的时候,先就把自己给废了。
经脉肯定也不是皮管子,否则何不直接拿细针给捣通就得了。
随着练习的次数增加,李小刀大概明白了,内劲,其实应该就是一种力量的相互作用。而经脉,就是从一个穴位到另一个穴位之间的通道。这个通道是微观的,是不可见的,但却是真实存在的。
就像风,你既看不见风长啥样,也不知道它身在何处,但却不妨碍你见识到风的威力:狂风刮倒大树,龙卷风卷起海水形成“龙吸水”。在这里,你看到的不是风本身,而只是风造成的后果。
对于内劲和经脉的理解,李小刀想到了记忆中的地球。
地球上的家庭用电,电线上传输的不是电子,而是“场”,是电子的定向移动。当线路两端接通时,“场”就存在了,电子定向移动的通道就通了,电子也就开始定向移动。
但并不是电子从电厂“唰”一下就到了你家,“唰”到你家的只是“场”,电子的定向移动速度是极其缓慢的。
电线越粗,电阻越小,相同时间内可输送的电力就越大。
经脉和内劲亦是如此,当你运转功法之时,就在功法路径的两端穴位之间形成了通道,这个通道就是“电线”,也就是经脉。
在经脉中传输的,不是血肉细胞,而是血肉细胞之间的作用力,这些作用力的积累,就是内劲。
经脉越粗,经脉所包含的人体血肉细胞就越多,相同时间内能够调动和传输的力量也就越大,瞬间输出的内劲也就越强。
修炼功法,本质上作用有三:
其一,拓宽经脉;
其二,加强肌肉细胞的力量;
其三,练习内劲或者说力量的积蓄和输送方法。
先将内劲积蓄于各个穴道和丹田,需要之时,通过特殊的运功方式,或者说内劲的特殊传递方式,将积蓄的内劲从一个穴道传递到下一个穴道,一个一个传递并叠加下去,至运功线路的末端而输出,形成多个穴道内劲的叠加效果。
所以,控制内劲的大小,也就是控制功法线路上各个穴道中内劲输出的大小和时长。时间越长,输出越大,内劲消耗也就越大。
所以,武者拼斗,最后一招搏命之时,所需要准备的时间都比较长,也就是这个原因。
日常的修炼,就是要将身体内部各个穴道内积蓄满内劲,并且能够保存住内劲,这需要通过肌肉的细微控制来完成。
李小刀的脑子里忽然闪过一个奇怪的念头,自己脑海记忆中的地球人类,到了一定年龄后,都会发生关节炎,这关节炎是不是就是因为关节穴道中积蓄的力量过多,而又无法宣泄出去,长期积蓄堵塞而造成的?
通过多次练习之后,李小刀已经能够做到自如的控制内劲力量的大小了。手指一动,内劲已至指尖,手掌一扬,内劲已至掌缘。
只是,暂时还不敢将内劲外放于体外。因为外放内劲,需要有精神力,或者意念之力来控制,否则内劲一旦离体,即刻就会消散在空气之中。
而在解决昏迷问题之前,李小刀是再也不敢轻易运用精神力或意念之力的了。
李小刀将内劲运至掌缘,同时施展开家传武技中的八卦追魂刀法,以手掌为刀,慢慢的练习起来。
八卦追魂刀,讲究脚踩八卦,刀势如风,快若闪电,步步追魂。一旦完全施展开来,人刀合一,如同一团巨大的光球朝着前方滚滚而去。遇敌之时,一鼓作气,势如闪电,刀势越演越快,威力也会越来越大,锐不可挡。
李小刀手上虽然没有刀,但是掌上积蓄的内劲却不小,挥动之间,风声呼啸,隐有风雷之势。在这一刻,他已经将全部的心神都凝聚在了这套八卦追魂刀之上。
随着刀法的施展越来越快,李小刀似乎有些陶醉于其中,对于内劲的控制也是慢慢的忘形了。四肢百骸穴道中的内劲亦是蠢蠢欲动,等待着最后的关头到来。
练功房中,一套八卦追魂刀法已经施展到了尾声,掌风呼啸,空气中时不时的传出刺耳的尖锐啸声,那是掌势太快,撕裂空气而产生的摩擦声。
堪堪施展出最后一招,李小刀并未停歇,而是双脚跺地,借势一跃而起,向着一面墙壁冲去。手掌一挥,自上而下,劈出了最后一掌。
而这一掌,正好劈在练功房内精钢所铸的墙面之上。
轰然一声闷响,震的李小刀双耳一阵嗡嗡作响,好半天才恢复正常。
挥了挥震的麻木的胳膊和有些红肿的手掌,又看了看完好无损的墙壁,李小刀摇头叹了口气。刀法施展的倒是很顺畅,但是内劲好像与想象中还有些差距。
招式是形,内劲是神,只有神形合一,才能制胜。
就如在云雾山脉中斩杀金钱豹的最后一式,就是达到了身法、步法、招式、内劲的浑然一体,内劲直达断刀锋刃,刀已是手的直接延伸,才能做到一刀破开灵兽身躯。
而此时的内劲与招式之间,却似乎有些拖泥带水,不太协调。刀法是刀法,功法是功法,你是你,我是我,互相之间仿佛没有什么关系似的,无法做到协同统一。
李小刀知道,要达到这种境界,一是还需要岁月磨砺,勤学不辍;二是意念如丝,精准控制每一分力量。
意念控制,目前对于李小刀来说,还是个难题,是仅凭苦练难以触及的微妙。
至于时间,于他而言,还是比较充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