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柯郑重地向法骜教教主施礼辞别之后,马不停蹄地赶回了琨州城。
此时,摆在他面前的只剩下最后一个任务了。
然而,对于这个名叫何文毖的关键人物,刘柯却是一无所知。
为了获取更多关于何文毖的线索,刘柯首先想到了查阅官府的卷宗。
经过一番仔细查找和研究,他发现此人并非寻常的盗贼或土匪之流。
倘若真是此类恶徒,官府必定会留下详细的记录,甚至可能早已发出通缉令。既然没有相关记载,那么要追查何文毖的下落无疑变得异常困难。
更糟糕的是,刘柯根本无从知晓对方是否还停留在琨州地界之内。
正当刘柯苦思冥想如何展开暗中巡查之际,一个背着剑匣的身影突然出现在他眼前,并拦住了他的去路。
只见这人约莫二十八九岁年纪,相貌平平无奇,身上穿着的衣物也极为普通。
唯有那身后所背负的剑匣,显得有些与众不同。
尽管对来人的身份毫无头绪,但刘柯还是表现得颇为友善。
他微笑着邀请对方一同前往附近的茶馆,坐下来好好喝一杯茶。
进入茶馆落座后,两人相对而坐,气氛稍显拘谨。
待茶水送上桌来,那人端起茶杯轻抿一口,然后放下杯子,缓缓将背后的剑匣放置于地面之上。紧接着,他深吸一口气,运足内力猛地一发力,轻而易举地将剑匣打了开来。
刘柯定睛一看,只见剑匣之中赫然插着八把锋利无比的剑。
这时,那人从中抽出一把,递到刘柯面前,豪爽地说道:“这位大人,此剑赠予您!”
面对这份突如其来的厚礼,刘柯先是一愣,随即连忙道谢道:“多谢阁下美意,只是在下惯用刀,对剑术实在不甚精通啊。”说着他拍着自己的刀鞘。
对方见刘柯不愿收剑,倒也不强求,微笑着将手中长剑缓缓收入剑匣之中。
而后,他目光转向刘柯腰间所佩之刀,拱手施礼道:“不知可否借大人之刀一观呢?”
刘柯略作迟疑,最终还是伸手抽出了自己的长刀。只见那刀刃寒光闪烁,锋利异常。
对方小心翼翼地接过刀身,先是用手指轻轻弹了一下,只听得清脆的响声回荡在空中。紧接着,他轻声赞叹道:“此刀名为雪风,果真是一把宝刀啊!”
刘柯面露惊讶之色,忙问道:“你竟然识得此刀?”
那人微微一笑,反问道:“这难道不是您的刀么?您怎会不知晓它的来历?”
刘柯摇了摇头,解释道:“实不相瞒,我乃是一名捕刀人,这刀乃是捕刀门赐予我的。对于其具体渊源,我确实知之甚少。”
听闻此言,对方点了点头,表示理解。随后自我介绍道:“在下徐良,生平喜好收集品鉴天下名剑。今日得见这把雪风,也算不虚此行。”
接着,他稍作停顿,继续说道:“据我所知,这把雪风在百刀谱中能够位列第八十七位,着实不凡呐。”
刘柯听后心中暗自吃惊,没想到这看似普通的长刀竟还有如此排名。他不禁好奇地追问道:“那请问阁下可有信奉的神只?”
徐良闻言,笑着摇了摇头,回应道:“世人皆知,信奉兵器之神渊湛者乃百兵阁之人。而我并非百兵阁所属,自然无需信奉于他。再者说了,早在那些神只留下功法之前,人类便已开始钻研并掌握一些神通之术了。毕竟,并非世间所有功法皆源自神只所赐呀。”
刘柯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口中喃喃自语道:“原来如此……”
这时,徐良已然背起了身后的剑匣,准备离去。临行前,他忽然回头说道:“咱们有缘自会再次相见。哦,对了,您要寻找的那个人此刻正在城西的一家绸缎庄里。”话音未落,他身形一闪,如疾风般迅速远去,眨眼间便消失在了街道尽头。
刘柯望着徐良远去的方向,低声呢喃道:“绸缎庄?”
刘柯来到了城西,城西是主交易的所以十分繁华热闹。
而城西仅有一家绸缎庄,远远望去,那店门上方悬挂着一块古色古香的招牌,上面龙飞凤舞地写着“锦绣绸缎庄”五个大字。
刘柯迈着大步走进了店里,店内陈列着各种色彩斑斓、质地柔软的绸缎,令人眼花缭乱。
老板一见有客人进来,立刻满脸堆笑地迎上前去,热情地问道:“客官,您想买点儿什么呀?今天小店刚刚进了一批上等的丝绸,无论是做衣裳还是制被面,都是极好的选择呢!您要不要过来瞧瞧?”
然而,刘柯并没有被这些精美的绸缎所吸引,他目光坚定地直视着老板,毫不拐弯抹角地直接说道:“我不是来买绸缎的,我来找何文毖。”
听到这话,老板脸上原本灿烂的笑容瞬间凝固住了,仿佛被一道寒霜覆盖。
他的眼神闪烁不定,稍作迟疑之后,迅速向身旁的伙计使了个眼色。
那几个伙计心领神会,立刻行动起来,客气但坚决地将其他正在挑选绸缎的顾客请出了店铺,并顺手关上了店门。
待店里只剩下刘柯和绸缎庄的人时,老板清了清嗓子,强装镇定地说道:“这位客官,您怕是搞错了吧。我们这里只是一家普通的绸缎庄,哪有什么叫何文毖的人啊,您肯定是来错地方啦。”
刘柯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他不紧不慢地回应道:“哦?真的吗?可是据我所知,你们这个小小的绸缎庄里居然藏有火药。要知道,在我御国境内,火药这种东西可不是民间能有的。而且,现如今全天下也就只有龙阳、玉阴、离夏这三个国家才有这种危险的东西。”
老板听了,脸色变得愈发难看,额头上甚至冒出了一层细汗。他忍不住脱口而出:“你……你为什么会知道?”
“我可是御国的捕刀人。对于火药的味道,我们都闻过,虽然说这玩意儿只有那三个国家才有,但是我御国为了以防万一,也曾不惜花费重金从他国购入少量的火药作为研究之用。别说一般的老百姓了就连一些官员都不知道火药是什么东,自然是分辨不出这股特殊气味的,但我们捕刀人闻过火药知道这东西很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