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线布置完毕后,接下来是关于西线的布置。
陆泽对此早就有了人选。
他说出了一个意料之外的人名。
“至于西线的总司令,我决定任命隆美尔…”
“隆美尔…?他不是去罗森海姆执行您的命令了吗?而且…他之前只是一个突击团团长,少校军衔,有大规模带兵打仗的经验吗?”
鲍尔并没有多疑,只是对隆美尔的任职提出了几点疑惑。
“隆美尔具备特种兵团的战斗风格,个人作战能力极为优秀,而且大局观很不错,能够在必要的节点做出合适的判断…这是一种天赋,他值得更上一层楼。”
“好的,我明白了…那需要我去帮助他加快任务进度吗?”
陆泽摆摆手说,“不需要,这次动员的军队足足有一个集团军,你们俩的任务就是派遣军队南下驻守罗森海姆,然后根据东西两线的战线同步推进。”
他将双手做出一个巨大的弧度,生动形象地将组织比喻成一个鸡蛋。
“我们在北方的雷根斯恰好处于巴伐利亚的腹地,只要一天没有攻占纽伦堡,那我们就可以避免与北线帝国边境军的战斗…”
“目前我们不缺乏与帝国发起殊死一搏的兵力,但是这没有任何意义,只是让其他势力坐享其成…要知道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而不是偏安一隅。”
“东西南三线,呈弧形向外推进,步步为营,后续的补给车队从就近的村庄获取食物…诸位,当我们的装甲车驶向敌人境内的时候,应该很期待他们吓破胆惊慌逃窜吧?”
陆泽一连说了一大串。
他远大而宏伟的理想,终于在击溃帝国平叛大军后的第五天,开始付诸行动。
古德里安与鲍尔对视一眼,随后坚定而郑重地朝着陆泽重重点头离去。
接下来将是一场持久战。
甚至于今天过后的几个月,都不会再与元首会面…
三线作战的说法在军事作战上是一个大忌。
可他们俩甚至都没有过多怀疑。
只要有陆泽坐镇大本营,那他们可以高枕无忧一往无前,冲破敌人的一座座城市,源源不断壮大集团,直至超越帝国!
紧接着。
在所有人离去后。
白炽灯下留着那道奋笔疾书的身影。
起草文件的任何一个字都保持着最严谨的态度。
直到陆泽彻底将任命书写好,检查其中的细节后这才交给了门外等候的莱昂·马克思。
“将文件带给军委会!”
他揉了揉眉心,一晚上的通宵劳作总归是有点眼花缭乱。
莱昂的作息也是时刻紧跟元首。
虽然有点犯困,可还是强忍着睡意,晃了晃头打起精神。
当他听到元首的命令后,没有丝毫迟疑推开大门,郑重接过文件,向着一旁的军委大楼赶去。
组织内的所有人都处在极为高效的状态。
上行下效,由陆泽身先士卒保持一个良好的榜样,身为慕尼黑最高话事人,处处彰显着仁义和效率。
就算是其麾下最普通的士兵,也远比其他国家要高效得多。
……
……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天明。
当陆泽起床的时候,太阳已经有些刺眼了。
窗外划过黑白相间的白鹳,为蓝天装饰色彩。
他看了眼时间,这次也是睡了不到四个小时。
微微叹了口气,“怎么感觉现在睡眠质量越来越好了…”
当陆泽重新回到办公室的时候,桌子上又堆了几封情报文件。
看来都是夜里发生的事。
莱昂·马克思轻推大门,开始向陆泽叙述他不在的几个小时内发生了哪些事。
“首先是关于古德里安和鲍尔将军已经于凌晨向着南边出发,后续的士兵有徒步、火车,也有乘坐运兵车前往…应该会在三天内调转接近十万士兵南下。”
十万…应该绰绰有余。
慕尼黑到维也纳也就355km,约合220英里。
如果在保持优势兵力的情况下,不出十天就能够迅速将战线推进至奥地利腹地。
陆泽点点头继续让莱昂汇报。
“其次是关于希德勒将军的委令状…他拒绝了。”
“拒绝?他是选择抗令吗?”
这个结果也在陆泽的心中预料过,只不过真的面对时,还有些惊讶。
“并不是,希德勒将军说无颜面对元首大人,已经即刻向东前往帕绍…等到凯旋时,再接受元首的任命和嘉奖。”
“这家伙真的是…”
陆泽无奈摇摇头,并没有太大的反应。
毕竟之前对希德勒亏欠还挺大的。
尤其是现在需要他割据东部的捷克斯洛伐克,与自己分庭抗礼,然后接受来自其他势力的诏安,趁机从内部将敌人的高层全部转化为信徒…
说实话有点异想天开了。
除非军事实力过硬,让希德勒拥有说话的底气。
而这恰恰也是陆泽需要的。
他可以允许希德勒在东部再打着“日耳曼帝国”的旗号再拉起一支大军。
前提就是最终会归附于自己,这才是最底层的信任链。
陆泽想了想问道:“他带走了多少人?”
莱昂·马克思回答说:“只有自己率领的骷髅师全体成员,以及最新加入的工人党成员…多数工人党骨干目前都留在了本部,继续坚守您的领导。”
“再拨给他一批步枪跟火炮,现在就出发吧,赶上他们的步伐应该不难吧?”
陆泽开了个玩笑。
现在希德勒军团的行军速度堪称迅猛,甚至比一辆军用卡车的日英里数都要快…
虽然是夸张的方式,也恰恰说明了希德勒对于战机的把控已经炉火纯青。
知道了兵贵神速的道理。
莱昂点点头,立刻将元首指令下达给后勤部。
由后勤的军备负责人清点出一大批武器装备,堆满了整整几辆卡车,顺着东边的主干道行驶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