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达商行在庭州城发展的不错,一半功劳都是熊司户的,当初多亏了他尽力促成和庭州商人的合作,才有通达商行如今的局面。
徐文俊汇报了一番如今商行运作的如何,特别是府衙比较关心的养猪场如今的发展。
熊司户甚是满意,称会上报给朱刺史通达商行做出不小的商业贡献,以后通达商行应当再接再厉,养猪场要尽力发展壮大。
徐文俊说完这些将话题引向纺织业,熊司户虽不明所以但也知无不言。
最后终于说到乌家,徐文俊话锋一转将乌家如今面临的困境说了出来。
熊司户脸色一沉,这事他知道,他是很在意庭州城的商业环境的,却出了这样的事情,心里也不舒服。
“乌家来过府衙求见,刺史没见他,府衙有心插手也没办法,只能靠乌家自己了。”
言语间意思府衙倒是想管这事,但无从下手,徐文俊听到他说的意思,主观上对朱刺史的感觉好上了不少。
愿意为百姓出头,虽然能力有所不及,至少不是为了银钱和某些人同流合污之辈。
这样徐文俊的计划也能方便不少。
既然承熊司户的情,那就将三锭纺车之事由他报上去。
徐文俊将纺车从理论到操作,从头到尾仔细讲解了一遍,更是强调徐家村已经全部用上,经过了检验确实如同徐文俊说的一般。
熊司户万万没想到今天等着徐文俊拜访会听到这样的好消息,拉着徐文俊就要去府衙,一起面见朱刺史报告此事。
徐文俊本意由熊司户自己报上去,他也没安排去府衙的时间,但看熊司户这激动的模样,自己不去是不行了。
两人来到府衙,熊司户一路直接闯进了朱刺史的公房。
徐文俊第一次见到朱刺史,恭敬见礼后站到一旁。
熊司户已经迫不及待的将三锭纺车说了出来,徐文俊在一旁做了些补充。
等朱刺史消化完这些信息,好一会看向徐文俊才说道。
“不愧是容县神童啊!李佰阳可真是慧眼识珠,办了件好事。”
朱刺史因为曲辕犁收到了朝廷的嘉奖,得到了圣上的亲笔圣旨,心里早就在感激徐文俊,要不李佰阳也不会得到录事参军这个重要职位。
如今两年过去,推广养猪也在江南府有了基础,正打算报上朝廷,又来这样的好消息接踵而至,怎不让朱刺史欣喜若狂。
本来以为要在刺史这个位置上坐到致仕,现在似乎有了点想法。
到了他这个地位想要动一动可不是那么简单,再往上走进入京城就要步入权力中心了。
三人商量起三锭纺车的推广计划,这实际上不关徐文俊的事了,他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唯一能做的就是立马写一封信,让府衙安排快马送到徐家村,让族长安排熟悉三锭纺车制作的人速来府城。
正事谈完,熊司户知道徐文俊的心思,便向朱刺史提起乌家之事。
朱刺史的意思也和熊司户开始说的差不多,提不出什么好的意见。
“这从郡王府出来的管事如此嚣张跋扈,就没人到府衙来告他吗?”
徐文俊提出疑问。
“怎么会没有,但这人做事没留下把柄,总不能他吹牛说后台是郡王府就将他收监吧?”
“而郡王府任由他在外如此嚣张,不承认不否认,任谁也看的出来郡王府打的什么主意。”
“江南毕竟是郡王萧衍的封地,虽然他无实权,但面子上肯定还是要过得去,府衙总不能强硬的处理这管事。”
朱刺史详细说道。
徐文俊一听有戏,再度问道。
“这管事若是做出了出格之事,府衙有理由处置他,会不会看在郡王府的面子上放过他呢?”
朱刺史听徐文俊问的如此露骨,知道他应该是对这管事有想法,他也乐见其成,承诺道。
“就是找不到他的把柄,若他犯事,可就由不得他了,正好可以还庭州城纺织业一片安宁。”
徐文俊得到这个满意的答复心中有数了,于是谦逊几句。
“非是一定要惩治这人,而是他把控了庭州城大部分的货源和客户,定价权也在他手,想要推广三锭纺车绕不过他。”
“现在三锭纺车提高效率,成本降低,想要推广迅速,价格必定也是要降的,降价将所有外地布商吸引来江南府进货,这才是最快的推广方式。”
“说起要惩治这管事现在也只是在未雨绸缪罢了。”
朱刺史开始还觉得徐文俊是对这管事有想法惩治,碍于他做了这么多利国利民的事情,也一口答应他了。
如今听他一说,竟然还和推广三锭纺车有关,也确实如此。
这管事懂事还好,若是影响了纺车推广,可就不好说了,就算郡王府是你后台,可也不会明着和府衙对着干吧。
至于是不是徐文俊想惩治他,这根本不重要了。
该说的都说完了,徐文俊告退,朱刺史叮嘱以后有事可以直接来府衙找他,他会和下面交待好。
徐文俊应了,走到门口又回头说了件事。
“朱刺史,有件事还需要提前考虑。”
“整个江南府作为纺织大府,赖以纺织业为生的人可不少,这三锭纺车提升了效率,在纺纱这道工艺上节约了大量劳动力出来。”
“这些人即将失业,府衙需要提前安排好他们的生计,否则闹起来,民心不稳也是个麻烦事。”
说完徐文俊退出了房间,留下里面的两人面面相觑。
既然来了府衙自然要见见李录事,问了小吏一路寻了过去。
李佰阳已经上值二十多天,还在熟悉的阶段,此时正在翻阅文书。
敲门声响起,招呼一声,就见到徐文俊走了进来。
“哈哈,还跟毅然说今天叫你回家吃饭,他说你今天有事,怎么来了府衙?”
“李录事。。。”
李佰阳立马打断了徐文俊。
“这也不是在容县了,我也非掌管一地,就不用避嫌了,你以后叫我李伯父吧!”
徐文俊早有此意,以前是为了避嫌,李佰阳对他照顾挺多,虽然李佰阳也是有所图,但接触的久了也是真心为徐文俊好。
徐文俊恭敬的叫了一声。
“李伯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