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不归楼的众人赶紧上来二楼,了解到贵公子的身份后也是无奈,还要好好陪笑解释一番。
徐文俊眉头一皱,这贵公子什么身份,这么不简单?于是问服务员。
服务员还没回答,旁边的钟承志开口了。
“我认识他。”
徐文俊和李毅然两人疑惑的望过来。
“他是何人?”
“郡王府世子萧铭。”
钟承志回答道,然后给他俩介绍了这萧铭。
郡王府萧衍仅有一子萧乾,萧乾很争气,生了四子,这萧铭便是最小的一个。
郡王就藩来到庭州后,萧乾还留在了京城,他的四个儿子都跟着萧衍来到了庭州。
这萧铭也不过十六七岁,在京城之时便名声不太好,长期欺行霸市。
不过也就能欺负些没有背景的人,以他的身份,在京城要时刻注意影响,本就尴尬,遇上有底气之人也不怎么给他面子。
特别是他在国子监读书,国子监那都是三品以上的高官子女就读的地方,还真没几人在意他这位世子。
却不想他到了庭州后还是这般骄横跋扈。
徐文俊眉头紧蹙,心想这还有些麻烦,忙吩咐服务员,叫他找人去府衙,找朱刺史帮忙,朱刺史应该会帮这忙,而且一地长官,这事他也能解决。
钟承志却拦住了,说道。
“不用去府衙找人,看我的!”
说着走上前去,对着萧铭开口说道。
“萧公子真是好威风啊!来到了这庭州城还是和在京城一般的威风!”
萧铭转过身子,看到钟承志,一脸的不爽。
“你怎么也来了庭州?”
钟承志扬了扬眉说道。
“萧公子能来我自然也能来。”
萧铭不说话了,转过身去。
徐文俊一直好奇钟承志的身份,这时见他能和萧铭这位世子对上话,也就猜出来了,想必钟承志也是从京城来的,而且背景也不简单。
只见钟承志继续笑道。
“今天这是玩的什么把戏?我猜猜看,是不是强抢民女??”
萧铭又转过身来,怒斥道。
“不关你事,这事你别插手。”
钟承志盯着他说道。
“若是别的事我也懒得管,但这酒楼是我好友家的,我正在这里吃饭,遇上了可不能不管。”
萧铭一脸轻视的表情说道。
“就凭你?想管你管得了吗?”
钟承志诡异的笑道。
“我是管不了,可是有人能管你,我好像记得某个人当初玩过一次强抢民女的把戏,被圣上知道后,不知道多少人求情才被免打了板子,最后还是被禁足了半年。”
萧铭脸都被气红了,指着钟承志咬牙切齿,话都说不出一句来了。
“你。。。你敢威胁本世子!!!”
钟承志脸色不变。
“我哪敢威胁萧公子,我只是提醒某人,有些事情做不做得,万一圣上又知道了。。。”
明晃晃的威胁,萧铭不看他了,脸上青一阵红一阵,好久才稍稍平复了心情。
气都气饱了,萧铭双手往后一背,也不吃饭了,大喝一声。
“回府!”
经过钟承志身边的时候,他斜视了一眼,在钟承志耳边低语道。
“钟承志,你好样的!我会记得的!”
钟承志一脸得意,满不在乎的说道。
“不敢劳萧公子记得!”
萧铭使劲瞪了他一眼,头也不回的走了。
徐云虎等人眼看一场祸事就这么避免了,连忙上来答谢。
徐文俊对于钟承志他也不知道怎么介绍,只是说了这是他同学。
再给钟承志介绍了这是他父亲。
“钟承志见过伯父。”
钟承志立马见礼。
事情摆平,三人再度回到三楼吃饭。
徐文俊郑重的向钟承志答谢,钟承志摆手说道。
“这等小事,不值得如此,既然遇上了,自然应当说几句话。”
徐文俊也终于将自己好奇已久的对方身份问出来了。
原来这钟承志背景也很不简单,他祖父就是这江南府的折冲都尉钟定远。
华朝每个府都有折冲府,折冲府分大、中、小三等,有的县人口多也有中、小折冲府驻守,府城折冲府统管一府的军事力量,折冲都尉就是折冲府最高长官。
也就是说钟承志的爷爷是江南府的部队一把手。
钟家可是武官世家,家族在京城也很有底蕴,钟承志现在除了爷爷在庭州担任折冲都尉,还有位大伯钟汉章在北庭府担任折冲都尉,其他各种官职的族人也有很多。
北庭府可是苦寒地方,在华朝的西北角,需要时刻防着北边的铁勒诸部,又要防着西边的西突厥。
北庭府后面就是京兆府,京城的所在地,若是边疆被冲破,敌人便可驱兵直入京城,可见这地方重不重要,可见在此任折冲都尉之人该得到圣上怎样的信任。
钟汉章在这么重要的地方担任折冲都尉数年,威震四方,战功赫赫,是华朝四大国柱之一,镇守国门。
北庭府范围很广,边境线长,在这苦寒的地方长期驻守,钟汉章也算是付出了很多,于是当今圣上十分偏爱这一门出了两位折冲都尉的钟氏。
要知道华朝一起也才十五府,他钟氏就领了两个府的军队,其中一个还是边境线上最重要的大府。
钟承志本来是在京城读太学,太学和国子监一样,都是京城达官贵人的子孙就读的学院,只是太学的门槛低点,五品以上的官员子孙可以进学,国子监三品以上的官员子孙才能进学。
都是京城的顶级学府,也是竞争对手,两个学院平时交流挺多,也时有摩擦,钟承志和萧铭自然熟悉,以前也有过摩擦,但是两人直接对上还没发生过。
去年年前,钟承志的父亲因病过世,爷爷也不在京城,他家孤儿寡母的待在京城钟家也有诸多不便,于是他母亲便带着他来到了庭州,投奔了他爷爷钟定远。
钟氏世代从军,家风尚武,钟承志的父亲因身体不好,便从小学了文,钟承志受家风熏陶,特别是崇拜大伯钟汉章,从小便想长大后投身军旅,学他伯父能够领军镇守边疆。
可这些年华朝太平无事,武将渐渐势弱,文官逐渐把控朝堂,钟家看清形势,将后代往文官方向调整,钟家孩童从小都要读书,读不出来的才会考虑往武官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