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意外的迷路中,姬太枚的车队误打误撞地进入了赵国卫地的一处野外。正当他们在一片葱郁的树林中寻找方向时,姬太枚听到了远处传来的喧闹声。他定睛一看,只见一群衣着华丽的大孩子正追逐着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小男孩跌跌撞撞地跑着,显得十分无助。
“这是怎么回事?”姬太枚皱了皱眉头,他可看不惯这种欺负弱小的行为。
“太上天子,那些大孩子似乎在欺负那个小男孩。”一名随从报告说。
姬太枚立刻下令:“去,阻止他们!”
随从们迅速行动,很快就制止了那些大孩子的恶行。小男孩被带到姬太枚面前,他的眼睛里还带着泪花,但看到姬太枚温和的笑容,他渐渐平静了下来。
“孩子,你叫什么名字?”姬太枚柔声问道。
“我叫正。”小男孩的声音虽然带着颤抖,但清晰可辨。
姬太枚听到这个名字,心中一惊:“正?政!这不就是我那‘内侄儿’的名字吗?”
他立刻意识到,这个小男孩正是嬴异人的儿子,也就是他未来的内侄儿。姬太枚心想:“这真是太巧了,我还没和嬴欣怡结婚,就先遇到了她的亲侄。”
他决定要好好照顾这个孩子,毕竟,作为太上天子,他有责任保护周朝秦侯的血脉,更何况这个孩子还是他未来的亲家。
“正,你放心,以后不会有人再欺负你了。”姬太枚安慰着小男孩,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慈爱。
小男孩看着姬太枚,虽然还有些害怕,但他能感觉到姬太枚的善意,他点了点头,小声说:“谢谢您,大人。”
姬太枚笑了笑,他决定将正带回车队,好好照顾他,直到找到他的家人。他心想:“这趟迷路,虽然意外,但也算是因祸得福,让我提前认识了我的内侄儿。”
在车队中,姬太枚对正照顾有加,他不仅给他准备了好吃的,还教他一些基本的礼仪和知识。正也很快适应了车队的生活,他和姬太枚之间的感情也逐渐加深。
“太上天子,您对我真好。”正在一次晚餐后,感激地说。
姬太枚摸了摸他的头,笑着说:“正,你是我的家人,我当然要好好照顾你。”
在赵国卫地的一处幽静庭院中,赵姬正焦急地等待着姬太枚的到来。她听说姬太枚不仅救了她的儿子正,还对他照顾有加,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赵姬心想,一定要好好感谢这位太上天子。
当姬太枚踏入庭院时,赵姬立刻迎了上去,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感激:“太上天子,您救了正,我真不知道该如何感谢您。”
姬太枚微笑着摆了摆手:“赵姬,不必客气,我也是偶然路过,见到孩子有难,自然要出手相助。”
赵姬看着姬太枚,她的心中却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她轻声说:“太上天子,您的大恩大德,我无以为报。我愿意以身饲君,以表我的感激之情。”
姬太枚听了这话,差点没被自己的口水呛到。他连忙摆手:“赵姬,这可使不得。我虽然是嬴异人的上司,但怎么能给他戴绿帽子呢?这可不符合君子之道。”
赵姬见姬太枚拒绝,脸上露出了一丝尴尬,但心中对姬太枚的敬意却更深了:“太上天子,您的高尚品德,真是让人敬佩。”
姬太枚笑了笑,他决定换个方式来帮助赵姬:“赵姬,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不过,我有更好的办法来帮助你。”
赵姬好奇地问:“太上天子,您打算怎么做?”
姬太枚神秘地一笑:“我打算在秦国为你和正安排一个更好的未来。你放心,我会确保你们母子的生活无忧。”
赵姬听了,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太上天子,您真的愿意这样做?”
姬太枚点了点头:“当然,我既然救了正,就要对他的未来负责。你放心,我会安排好一切。”
在赵国卫地的一处雅致的庭院中,姬太枚与赵姬相对而坐,两人的谈话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姬太枚的心情似乎格外愉悦,他看着赵姬,眼中闪过一丝调皮的光芒。
“赵姬,你可知道,我即将与嬴异人的亲妹妹大婚,按辈分来说,我还得叫你一声嫂子呢。”姬太枚笑着说,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玩笑的意味。
赵姬听了,脸上露出了一丝惊讶,随后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太上天子,您真是会开玩笑。不过,能成为您的嫂子,我倒是觉得荣幸之至。”
姬太枚挥了挥手,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哈哈,这辈分的事,咱们就不必太认真了。毕竟,咱们的关系可比那些虚名要实在得多。”
赵姬点了点头,她的眼神中带着一丝感激:“太上天子,您的胸怀真是宽广。不过,您即将成为秦国的女婿,这可是一件大事。”
姬太枚耸了耸肩,一副轻松的样子:“大事?对我来说,不过是换个地方继续我的冒险罢了。”
两人的谈话中充满了幽默与风趣,仿佛将那些严肃的礼教规矩都抛到了脑后。姬太枚的玩笑让赵姬的心情也轻松了不少,她开始与姬太枚分享起赵国的一些趣事。
“太上天子,您知道吗?赵国的百姓们可是对您的故事津津乐道。”赵姬笑着说。
姬太枚好奇地问:“哦?他们都说我什么了?”
赵姬抿嘴一笑:“他们说,您不仅智慧过人,而且风趣幽默,是位难得的君子。”
姬太枚听了,假装谦虚地摆了摆手:“哪里哪里,我不过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
就在这时,小嬴政跑了进来,他的眼睛闪闪发光,看着姬太枚:“太上天子,我听说您要成为我的姑父了?”
姬太枚看着这个活泼的孩子,忍不住笑了:“是啊,正,我即将成为你的姑父。怎么样,高兴吗?”
嬴政点了点头,他的小脸上满是兴奋:“高兴!以后我是不是可以叫您姑父了?”
姬太枚哈哈大笑:“当然可以,不过在这之前,你得先叫我一声‘准姑父’。”
嬴政歪着头想了想,然后大声说:“准姑父!”
姬太枚满意地点了点头,他的心情似乎因为这个小小的称呼而变得更加愉快。他知道,自己即将步入一个新的阶段,而他与赵姬、嬴政之间的关系,也将因为这场即将到来的婚礼而变得更加紧密。
姬太枚在系统的帮助下,虽然拥有了改变历史的能力,但系统也曾经隐晦地告诉他,由于某些不可抗力的原因,他可能很难拥有自己的孩子。这个秘密一直藏在他的心底,成为了他的一块心病。
在赵国卫地的一次偶遇中,姬太枚见到了正,这个聪明伶俐的小男孩让他眼前一亮。他心想:“如果自己真的没有子嗣,那么正不就是最好的选择吗?”
他开始在心里盘算:“正这孩子,聪明、勇敢,而且还是嬴异人的儿子,继承了秦的血脉。也是周王朝的最尊贵的血统之一,又是内侄儿,如果能当上正的师父,总不可能以后天下一统将天子位交给自己那个废物侄儿吧?自己可以当正的师父,这师徒关系在古代可是基本等同于父子关系。传位正不是更oK?如果我好好培养他,将来他继承我的事业,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于是,姬太枚决定,如果将来真的生不出孩子,他就要好好培养正,让他成为自己的继承人。他甚至在心里暗暗给正取了个昵称:“我的小徒弟。”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姬太枚开始以一种师父的身份来教导正。他教正读书写字,教他兵法策略,甚至还教他一些治国理政的基本知识。
“正,你要知道,一个君主不仅要有武力,还要有智慧和仁心。”姬太枚在一次教正读书时说。
正睁大了眼睛,认真地点了点头:“准姑父,我会记住的。”
姬太枚看着正,心中暗自得意:“这个孩子,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伟大的君主。”
而在赵国的宫廷里,赵姬也注意到了姬太枚对正的特殊关照。她心中虽然有些疑惑,但也感到了一丝安慰。她知道,如果正能够得到姬太枚的教导,那么他的未来将会无比光明。
“太上天子,您对正真是太好了。”赵姬在一次私下的谈话中对姬太枚说。
姬太枚微笑着回答:“赵姬,正不仅是你的孩子,也是我的亲人。我自然要好好教导他。”
赵姬听了,心中充满了感激:“太上天子,您的恩情,我和正都会铭记在心。”
在姬太枚的精心培养下,正的成长速度惊人。他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从姬太枚那里学到了一种胸怀天下的气度。
而姬太枚,他也开始为自己的这个“小徒弟”感到骄傲。他知道,如果历史真的按照正史发展,那么未来的天下将会一统于秦。而他,将会是这个伟大时代的幕后推手。
“正,你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伟大的君主。”姬太枚在一次夜晚的星空下,对正说。
正抬头望着星空,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准姑父,我会努力的。”
在赵国的天地炎黄庙前,一场别开生面的拜师仪式正在举行。姬太枚站在祭坛上,身着一袭庄重的礼服,面带微笑地看着眼前的小男孩——正。
正身穿一件特制的小礼服,虽然年纪尚小,但已经显露出一股不凡的气质。他的眼神坚定,步伐稳健,走到了姬太枚面前。
“正,你真的决定要拜我为师吗?”姬太枚半开玩笑地问,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戏谑。
正点了点头,严肃地说:“是的,师父,我愿意跟随您学习知识和武艺。”
姬太枚看着正,心中涌起了一股暖流。他知道,这个孩子将会是他未来的希望。
“好,那么,就让我们开始吧。”姬太枚宣布。
仪式开始了,正按照古代的礼仪,向姬太枚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每一次叩拜,都显得格外庄重和虔诚。
“师父在上,请受弟子一拜。”正的声音清脆而坚定。
姬太枚满意地点了点头,他从祭坛上拿起了一根精心制作的戒尺,递给了正:“这是为师给你的礼物,它代表着为师的教诲和期望。”
正接过戒尺,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谢谢师父,我会用它来时刻提醒自己,努力学习,不辜负师父的期望。”
仪式结束后,姬太枚带着正参观了天地炎黄庙。他们一边走,一边谈论着各种历史故事和哲学思想。
“正,你看这庙里的炎黄二帝,他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我们要学习他们的智慧和勇气。”姬太枚指着庙里的雕像说。
正认真地点了点头:“师父,我会记住的。”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姬太枚开始更加严格地教导正。他不仅教他读书写字,还教他骑马射箭,甚至教他如何治理国家。
“正,你要记住,一个君主不仅要有武力,还要有智慧和仁心。”姬太枚在一次教导中说。
正认真地听着,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师父,我会努力学习,成为一个像您一样的君主。”
数月的时光如白驹过隙,姬太枚在赵国的日子即将结束。婚约在即,他必须返回咸阳,准备与嬴欣怡的大婚。然而,赵正的心情却如同乌云密布的天空,充满了忧虑和不安。
“师父,我害怕……”赵正拉着姬太枚的衣角,眼中闪烁着泪光,“我不想回到被欺负的日子。”
姬太枚轻轻拍了拍赵正的头,安慰道:“正,别怕,有师父在,没人能欺负你。”
但赵国的诸侯却不这么想。他们将赵正当作了与秦国交涉的筹码,自然不愿意轻易放他离开。赵国侯的态度坚决:“赵正是我赵国的质子,他哪也不能去!”
姬太枚听了,心中冷笑。他已经不是那个初来乍到的太上天子了,他现在有了自己的力量。他花了800两白银,召唤了1万中华弩兵,现在他手中有了2万华夏弩兵,他可不惧任何威胁。
“赵国侯,你若不放人,就别怪我不客气了。”姬太枚的声音平静,但其中蕴含的威胁意味不言而喻。
赵国侯闻言大怒,他没想到姬太枚竟然敢公然与他对抗。他决定给这个太上天子一点颜色看看,于是在邯郸城外,赵国的军队与姬太枚的华夏弩兵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第一次战役,赵国的军队如同潮水般涌来,但华夏弩兵的箭雨如同暴雨,将他们打了个措手不及。
第二次战役,赵国侯派出了他的精锐骑兵,但华夏弩兵的阵型变幻莫测,让他们无从下手。
到了第五次战役,赵国已经付出了死伤4万人的惨重代价。赵国侯终于意识到,他无法战胜姬太枚的军队。他愤怒而又无奈地宣布:“赵正,你可以走了。”
姬太枚带着赵正和赵姬,踏上了返回咸阳的路。赵正坐在马车上,看着渐渐远去的邯郸城,心中充满了感慨:“师父,我们真的可以回家了吗?”
姬太枚微笑着点了点头:“是的,正,我们回家了。”
在返回的路上,姬太枚的心情也颇为复杂。他知道,这次与赵国的冲突,可能会给他的未来带来一些麻烦。但他也知道,他必须保护赵正,这个孩子不仅是他的徒弟,更是他未来的希望。
“正,你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伟大的君主。”姬太枚在马车上,对赵正说。
赵正握紧了拳头,坚定地说:“师父,我会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