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帝国的心脏,京师的宫殿内,姬太枚将一部厚重的宪法交到了朱高炽的手中。这份《神圣大明帝国宪法》不仅是一份文件,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希望。
“朱高炽,这份宪法,是我们大明帝国的根基。”姬太枚的声音在空旷的大厅中回荡,他的眼神坚定而深邃,仿佛能洞察未来。
朱高炽接过宪法,他的手微微颤抖,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这份责任的重量。他知道,这份宪法将引领大明帝国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国家政体是君主立宪,”姬太枚开始详细解释宪法的内容,“皇帝是国家的象征,但真正的权力在国会、军事委员会和政府手中。”
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幽默,仿佛在说:“皇帝嘛,就是国家的吉祥物,真正的工作还是得靠大家。”
朱高炽听得津津有味,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份宪法,更是姬太枚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和规划。
“宪法限制了皇帝的司法权,”姬太枚继续说道,“主体司法权由最高法院执行。立法权由国会负责,国会有权反对皇帝的决策。”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丝严肃,仿佛在提醒朱高炽,权力不是绝对的,而是需要受到制约的。
“皇帝只有同意拒绝的权力,”姬太枚微笑着补充道,“这就像是皇帝的‘否决权’,但记住,这不是为了阻挠进步,而是为了保护国家的稳定。”
朱高炽点了点头,他明白,这是为了确保国家的权力能够平稳过渡。
“太子分为正副两个,”姬太枚的声音变得更加严肃,“正太子即天子位,副太子即摄政王位。这是为了国家的稳定和传承。”
朱高炽的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他知道,这是为了确保国家的权力能够平稳过渡。
“国家尊重各民族人权以及部分自治权,”姬太枚的声音变得更加严肃,“但绝不允许分裂势力存在!”
朱高炽的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他知道,这是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承诺。
“所有法律必须遵守宪法,所有官员与各机关必须遵守宪法不得违反。”姬太枚的话语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权威。
随后,姬太枚与其夫人嬴欣怡离开了京师。在临走之前,他将姬家军全部托付给了朱高炽。
“朱高炽,我的姬家军,现在是你的了。”姬太枚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舍,但更多的是信任。
朱高炽郑重地点了点头,他知道,这是姬太枚对他最大的信任和期望。
姬太枚和嬴欣怡的身影渐渐远去,他们的背影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高大。他们知道,这个国家的未来,已经交给了新一代的领导者。
朱高炽站在宫殿的台阶上,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他的心中充满了感激和责任。他知道,从今天起,他将肩负起这个国家的未来,带领着它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在永乐年间的某个清晨,姬太枚和他的夫人嬴欣怡在京师的府邸中,仿佛只是轻轻一挥手,便化作了无数光粒子,如同流星一般划过天际,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之中。这一幕,既神秘又令人惊叹,仿佛是神话中的仙人归隐。
朱棣在得知姬太枚离开的消息后,心中充满了不舍和焦虑。他立刻放下了手中的朝政,不顾大臣们的劝阻,亲自来到了姬太枚的府邸,希望能够再见这位老朋友一面。
然而,当他踏入府邸的那一刻,他只看到了空荡荡的房间和一张铺在桌上的文章。朱棣的心中涌起了一股莫名的失落,他缓缓地走向那张桌子,目光落在了那篇文章上。
文章的字迹苍劲有力,每一个字都透露着姬太枚的坚定和智慧。朱棣轻声读了起来:
“朱棣吾友,当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已与欣怡离开了这个繁华的世界。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但我相信,你能理解我的选择。我希望你能够好好对待百姓,他们是这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记住,皇帝的位子一定要传给朱高炽,他是一个有智慧、有担当的年轻人,我相信他能够带领大明帝国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朱棣的眼中闪过一丝泪光,他知道,这是姬太枚对他的最后嘱托,也是对他最大的信任。他轻轻抚摸着文章上的字迹,仿佛能感受到姬太枚的温暖和力量。
“姬太枚,你放心吧,我一定会按照你的嘱托去做。”朱棣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坚定,他知道,这是他的责任,也是他对老朋友的承诺。
朱棣将文章小心翼翼地收好,他知道,这篇文章将成为他治理国家的重要指南。他转身离开了府邸,步伐坚定而有力,他的心中充满了决心和希望。
在朱棣的心中,姬太枚虽然离开了,但他的精神和智慧将永远伴随着他,指引着他,直到他完成自己的使命,将大明帝国带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
当姬太枚与嬴欣怡再次现身,他们发现自己站在了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京师街头。四周的建筑依旧宏伟,但似乎多了几分历史的沉淀。他们环顾四周,注意到了街道上行人的服饰和商铺的招牌,一切都透露着不同的时代气息。
“看来,我们又穿越了。”姬太枚微笑着对嬴欣怡说,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轻松和好奇。
嬴欣怡轻轻点了点头,她的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是啊,这又是大明王朝的哪个时代呢?”
他们注意到了路边的告示牌,上面写着“正统”二字。姬太枚的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他轻声说道:“正统年号,这是明英宗朱祁镇的时代。”
嬴欣怡的嘴角勾起一抹微笑,“看来,我们又有机会见证历史了。”
他们漫步在京师的街道上,观察着这个时代的风土人情。姬太枚注意到了街上的百姓们,他们的脸上带着一丝忧虑,仿佛在担忧着什么。
“这个时代,似乎并不太平。”姬太枚轻声说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担忧。
嬴欣怡点了点头,她的目光落在了远处的皇宫上,“是啊,明英宗朱祁镇的统治时期,正是土木堡之变发生的时候。”
在大明帝国的心脏,京师的街道上,姬太枚和嬴欣怡听闻了朱祁镇御驾亲征的消息,姬太枚的脸色顿时一变,心中暗叫不好。他深知,历史上的土木堡之变是大明由盛转衰的转折点,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看来,我们得去一趟土木堡了。”姬太枚对嬴欣怡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坚定。
嬴欣怡点了点头,她的眼神中闪烁着对未知挑战的兴奋,“那我们还等什么?”
说走就走,姬太枚直接从系统,用500文铜钱购买了一辆武装步战车,这可是满配的,能搭载8人的那种。他和嬴欣怡跳上车,战车轰鸣着直奔土木堡而去。
“这车可真够劲的!”姬太枚拍了拍战车的铁甲,仿佛在和老朋友打招呼。
嬴欣怡则坐在副驾驶的位置,她的目光透过车窗,凝视着前方的路途,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希望我们来得及。”
战车在大明帝国的官道上飞驰,卷起了一路的尘土。姬太枚的心中充满了紧迫感,他知道,他们正在和时间赛跑,每一秒都至关重要。
在姬太枚意识到朱祁镇可能重蹈覆辙,面临土木堡之变的危险时,他知道自己不能坐视不管。大明王朝几代人的心血,不能就这样付诸东流。他决定采取行动,以他独特的方式介入这场历史性的战役。
姬太枚的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他迅速打开了一个只有他能看见的虚拟界面,手指在上面飞快地操作着。随着几个确认指令的输入,他的账户上瞬间扣除了2000两白银,而作为交换,他获得了一支装备先进武器的军队——德莱恩撞针步枪士兵。
这支军队的士兵,个个头戴一级头盔,身穿一级护甲,背着一级背包,手持德莱恩撞针步枪,这是一种超越时代的武器,拥有几乎无限的子弹。这支军队的出现,就像是历史长河中的一股清流,带着不可阻挡的力量。
随着姬太枚的一声令下,十万德莱恩撞针步枪士兵迅速集结,他们的动作整齐划一,没有一丝混乱。这些士兵的眼神坚定,仿佛已经知晓了他们的使命。
姬太枚和嬴欣怡登上了武装步战车,这是一辆满配的现代战争机器,足以在战场上横冲直撞。车内空间宽敞,足以容纳他们和一小队士兵。随着引擎的轰鸣,步战车如离弦之箭一般射出,直奔土木堡。
在姬太枚的指挥下,十万德莱恩撞针步枪士兵仿佛是从天而降的神兵,他们的出现让整个战场的气氛为之一变。这些士兵手中的德莱文步枪,射程远达500米,对于以弓箭为主要武器的瓦剌蒙古军队来说,这无疑是一场噩梦。
随着姬太枚的一声令下,德莱恩撞针步枪发出了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子弹如同雨点般射向瓦剌军队,每一发子弹都带着致命的力量。瓦剌骑兵们惊恐地发现,他们的弓箭在这种射程和威力面前显得如此无力。
蒙古骑兵们试图冲锋,但每一次冲锋都被德莱恩撞针步枪的火力网所击退。他们的战马在子弹的打击下纷纷倒地,骑兵们被甩出马背,有的甚至还没来得及站起来就被接下来的子弹击中。
也先,这位曾让大明边疆闻风丧胆的瓦剌领袖,此刻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他看着自己的军队在这种前所未有的武器面前溃不成军,心中充满了震惊和不甘。
战场上,姬太枚的军队以一种近乎艺术的形式进行着战斗。他们的动作协调一致,每一次射击都精准无比。他们的脸上没有恐惧,只有坚定和冷静,仿佛这场战斗早已成竹在胸。
在姬太枚的指挥下,十万德莱文步枪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也先率领的瓦剌蒙古军队打得落花流水。这些来自未来的战士,他们手中的步枪射程远达500米,对于习惯于骑兵冲锋的蒙古人来说,这无疑是一场灾难。
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弥漫着硝烟和尘埃,而姬太枚则站在战车上,眺望着这一切。他知道,这场胜利不仅仅是武力的胜利,更是智慧和策略的胜利。他转过头,对身边的嬴欣怡说:“看来,我们的德莱文步枪在这个时代还真是无敌啊。”
嬴欣怡微笑着点了点头,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轻松和自豪。
接下来,姬太枚的目光转向了朱祁镇。他知道,这位皇帝的决策导致了这场灾难,他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姬太枚深吸了一口气,然后下达了命令:“将朱祁镇逮捕!”
朱祁镇的中央军士兵们面面相觑,他们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这时,姬太枚拿出了太宗玉玺印,高高举起。玉玺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耀眼的光芒。士兵们看到玉玺,立刻跪倒在地,他们知道,这代表着太宗皇帝的权威。
姬太枚的声音在战场上回荡:“朱棣在去世之前立下了遗嘱,谁见到太宗玉玺就如同大明的太宗皇帝降临。现在我以太宗玉玺的名义,命令你们服从我的命令!”
士兵们没有丝毫犹豫,他们立刻表示服从。姬太枚接着下令:“枪毙王振!”王振,这位宦官,他的权力和影响力导致了这场灾难,现在他将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代价。
随着一声枪响,王振倒在了血泊之中。姬太枚然后转向朱祁镇,他的眼神中没有愤怒,只有坚定和决绝:“朱祁镇,你的行为几乎导致了大明的灭亡。现在,我以太宗玉玺的名义,命令你接受惩罚。”
朱祁镇的脸色苍白,他知道自己无法逃避。姬太枚命令德莱文步枪部队将朱祁镇的皇帝袍扒下,然后宣布:“朱祁镇,你将接受丈刑!”
朱祁镇被带到了军队前,他的身体微微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