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海中规划好了初步的目标之后,姜溟立刻将一众将领喊来了书房商量出征事宜。
“殿下想打武平城?好啊好啊!”
当姜溟宣布了接下来的战略目标后,顾岩立马出声附和道,其他将领听了脸上也或多或少充斥着兴奋之色。
毕竟新的战役就意味着新的战功,也就意味着更好的待遇,但凡是军人都不可能不为之激动。
更何况武平城乃是燕州第一大城,在整个大玄北方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旦拿下,对于燕军的声望将会有着极大的提高!
“殿下雄心壮志固然可贵,不过据我所知,武平城可是有着十万守军,而且城坚池深,只怕不是轻易能够攻得下来的啊!”
老道的洪文坚并没有被兴奋冲昏头脑,而是提出了些许质疑。
这时墨竹也开口道:“虽然咱们也有十万大军,但其中很大一部分还是刚训练没多久的新兵,何况现在异族兵马还未离开燕州,我们必须留兵驻守贪狼城以及周边的卫所军镇,所以这场仗,我们人数其实是有不小劣势的!”
她这番分析一出,在场将领们也冷静了下来。
是啊,想要攻打武平城这种坚城,没个几倍兵力短时间内是很难拿下的,更不用说现在己方才是兵力更少的那一方了!
“怕什么,自打世子殿下起事以来,哪一场仗不是以少胜多?更何况我们还有燧发枪和红夷大炮,将士们的能力也明显强于朝廷军,兵力多寡完全不是问题好吧!”
眼见气氛有点不对劲,顾岩忍不住朗声道。
从他的急切可以看得出来,这位激进主战派极度渴望建立功勋,生怕其他人把世子殿下给劝得不打武平城了。
就在这时,姜溟开口了:“几位将军说得都不错,不过打仗不能只看自身条件,关键还得看对方的情况,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相信大家都知道,前段时间本世子派遣了一支商队前往武平城,明里是做生意,实则暗中刺探军情。”
“而就在今天,我们的人飞鸽传回一封包含不少重要情报的书信,本世子在这里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武平城并非固若金汤,而是存在许多致命的弱点!”
“只要我们好好利用这些弱点,便能做到以弱胜强,用最小的代价拿下武平城!”
听到这里,在场众人心中的战意很快就被再度点燃了。
出于他们对世子殿下的了解,既然话说到这个程度,那就代表世子殿下对于此战肯定有着不小的把握。
而他们要做的,就是全力帮助世子殿下实现作战计划!
“殿下您的意思,是不是准备利用咱们已经成功打入武平城内部的商队,来进行里应外合?”
墨竹试探性地问道。
姜溟点了点头,回答道:“不错!根据情报,武平城目前的守军只剩两万左右,其余大部分都被派出去保护各条商道了。”
“而且还有很关键的一点,那就是武平总兵和城内的世家不和,如果能利用这层关系在城内制造一场骚乱,我们的人便有机会趁乱夺取城门的控制权!”
“届时我大军便可长驱直入,直捣黄龙!”
话音一落,众将领仿佛都看到了燕军势如破竹攻入武平城的画面,光是想想热血都要沸腾起来了!
“殿下,这次就由末将来领兵吧,绝对不会让您失望的!”
“你一个骑将攻得明白城吗?还是让卑职去吧殿下,我七杀营的枪炮已经饥渴难耐了!”
“末将也申请出战,不破武平,请斩某头!”
看到踊跃无比的众将,姜溟不由得十分欣慰。
武将不惜死,上行下效,燕军才能所向披靡啊!
“你们先别争了,本世子自有打算!”
姜溟抬手制止了众将,随后继续说道:“此战我们的目标虽然是武平城,但也不能忽视其他军队。异族仍然在燕州各地游弋劫掠,朝廷的二十万大军已经集结到了燕州边界,随时都有可能入燕!”
“所以这一战不打则已,一打则必须速胜,否则拖的时间越久,我们的处境就会越危险!”
接下来姜溟开始给众将发布详细的作战计划。
首先为了避免行军引起沿路武平军的警觉,在保证战斗力的前提下兵力必须尽可能要少,而且需要绕开显眼的商道,专走小路。
所以姜溟准备只出动两万精锐,携带五百门轻便的虎蹲炮用以攻城,除了骑兵以外,步兵也是骑马赶路,而且是一人两马的急行军!
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将原本十几日的行军时间,大幅缩短至五天以内,不给武平军任何反应的时间。
但一人双马,甚至给步兵也骑马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极度费马!
这对其他绝大多数军队而言是异常奢侈的行为。
但没办法,谁叫燕军此前大破草原蛮族,缴获了数万匹战马呢!
家底丰厚,就是可以为所欲为!
武平城内。
姚拱看着手中的书信,喜色直接爬上了眉梢。
“殿下在信里说啥了,把先生乐成这样?”
将姚拱的表情变化看在眼中,成化田好奇地开口问道。
“殿下收到咱们的情报,分析过后认为目前是拿下武平城的大好时机,所以决定出兵来攻!”
“眼下大军应该已经出发了,相信要不了几日便能抵达武平城附近!”
听到这里,成化田脸上也是难掩欣喜:“想不到世子殿下如此果断,倘若真的攻下了武平城,那咱们岂不是立了天功!”
姚拱闻言不禁笑道:“仅仅只是提供了一些情报还谈不上多大的功劳,殿下的意思是让我们想办法里应外合,争取从内部打开武平城的防御缺口!”
想到这个任务可是有些艰巨,成化田于是向姚拱投去了求助的目光:“先生认为咱们该怎么做?”
姚拱脸上露出了饶有深意的笑容,缓缓说道:“之前总兵府和世家的冲突差了点火候,如今时机已到,该我们再去添把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