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梦芮的计划远不止于此,她打算将收购爬叉的范围扩大到周边的几个村子。
她相信,只要这个计划顺利进行,用不了一个夏天,她就能积累起一笔可观的财富。
有了这笔钱,她计划再盖几间砖瓦房。
货郎小心翼翼地,将他那沉重的麻袋从肩上卸下,里面装满了足足50斤的糙米。
他将麻袋稳稳地放在干燥的地面上,然后转向林梦芮,微笑着说:
“林娘子,这些粮食就先交给你了。”
他接着详细地解释道:
“林娘子,若是有人来卖爬叉,每一斤爬叉,可以给他两斤糙米作为交换。”
“另外,再取出半斤糙米,作为你的酬劳,以感谢你帮忙处理这些事务。”
货郎环顾四周,眉头微蹙,继续说道:
“现在路上泥泞不堪,我无法用板车拉粮食,只能每天辛苦地背过来50斤糙米。”
“你先帮忙收购吧。等路面硬实了,我再用板车拉粮食过来,这样就能轻松许多。”
林梦芮认真地听着货郎的话,点头应允:
“好,货郎兄弟,你尽管可以放心。我会按照你的吩咐去做,确保每笔交易都公平合理。”
两人又闲聊了几句,货郎小哥才离开村子。
货郎的脚步声渐渐远去,儿子大壮快步来到林梦芮的身边,满怀期待地说道:
“娘,咱家的农活都已经做完了,要不咱们也去抓爬叉换粮食吧?”
林梦芮微微一笑,她知道对于普通农家来说,一斤爬叉可以换两斤粮食,确实是个非常有利的交易。
她看着面前的大男孩,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林梦芮笑着对大壮说:“咱们家抓爬叉,主要是为了吃。把爬叉卖给货郎,那我们就没得吃了,你不是很想吃爬叉吗?”
大壮想起那香脆可口的油炸爬叉,忍不住直咽口水。
说实话,上次吃油炸爬叉,他并没有吃过瘾。
爬叉的肉质鲜美,口感独特,是他们乡下难得的美味。
但是,一想到爬叉可以换粮食,大壮还是忍住了自己的口欲,他深知粮食对于家庭的重要性。
“娘,咱家现在粮食储备并不多,给官府交了税粮之后,就不剩多少粮食了,还是多存一点粮食吧,爬叉就不吃了,反正一个爬叉还没多少肉。”
大壮认真地说道,眼神中透露出家庭的关心。
看着面前懂事的儿子,林梦芮欣慰地点点头:
“好。”
儿子早已经长大,开始懂得为家庭考虑,这让她感到无比的欣慰。
她决定,今天就和孩子们一起去抓爬叉,既可以满足儿子的口腹之欲,又能换取一些粮食,为家庭增加一些储备。
村里泥瓦匠陆建设家中,陆建设和老婆魏莉带着他们的两个儿子,陆金墙和陆银墙在自家的堂屋里忙碌着。
堂屋的空气中弥漫着飞扬的尘土,因为四人正在捶打麦子,为麦子脱粒。
堂屋里的扬尘几乎让人睁不开眼,为了防止灰尘进入鼻子和嘴里,陆建设一家四口都用粗布把脸紧紧包裹起来,只留下眼睛在外面。
就在这时,小儿子陆铜墙急匆匆地从外面跑了回来,脸上带着兴奋的表情。
“爹!娘!”
他大声喊道。
听到小儿子急切的声音,魏莉心中一紧,担心儿子在外面遇到了什么麻烦。
她急忙从堂屋里走了出来,尘土飞扬中,她满身都是飞扬的尘土。
“铜墙,你是咋了?”魏莉焦急地问道。
陆铜墙笑着回答:“娘,我没事啊。咱家的陶罐呢,你给我找一个,我去抓爬叉。”
魏莉有些不解:“咱家的鸡,我刚喂过,你明天再去抓爬叉喂鸡。”
陆铜墙摇了摇头,认真地解释道:“我抓爬叉不是为了喂鸡,而是要去换粮食!”
魏莉眉头一皱,疑惑地问:“什么?换粮食?咋回事?”
陆铜墙详细地说道:
“货郎小哥去林梦芮家,让林婶子帮忙在村里收购爬叉,每斤爬叉可以换2斤粮食呢。当时我们一群小孩,都在林嫂子家院子里,亲眼看到听到的。”
魏莉的眉头慢慢舒展开来,她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她急忙去杂物间找来一个小陶罐,交给小儿子,并且嘱咐道:“路上湿滑,抓爬叉的时候,慢点走。”
“好!”
陆铜墙应了一声,抱着陶罐兴冲冲地跑出去抓爬叉去了。
魏莉也回到了堂屋,继续和丈夫一起捶打麦子。
在小孩子们的积极宣传下,不到半天的时间,全村人都知道林梦芮开始收购爬叉了。
消息像风一样迅速传遍了整个村庄,现在,整个村子,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林梦芮的诚信在村里是出了名的,每斤爬叉可以换两斤粮食,童叟无欺。
这个消息让村里的孩子们兴奋不已,他们纷纷拿起小桶、罐子和小铁铲,准备大干一场。
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但这并没有阻挡孩子们的热情。
大人们在家给麦子脱粒,而小孩子们则穿上简单的蓑衣,去外面到处抓爬叉。
一个女孩抱着一个破罐子,兴冲冲地来到林梦芮家:
“林婶子,这是我抓的爬叉,你看看有多重?”
林梦芮笑了笑,拿起秤杆称量了起来:
“一斤七两爬叉,等我给你三斤半糙米。”
林梦芮的声音中充满了温暖和鼓励。
然后,林梦芮收下爬叉,从袋子里面舀了糙米称量,称好的粮食,用小麻袋装好,塞进小女孩怀里。
她细心地叮嘱道:
“路上滑,慢点走,别把粮食淋湿了。还有,到时候,别忘了把小麻袋还给我。”
小女孩晃了晃头发辫子,高兴地说道:“好的,林婶子。”
三斤半糙米,足够一家人吃两天了。
小孩子挣到了一家人两天的口粮,回到家家里,肯定会被爹妈夸奖的。
村里的大人们,从来不担心林梦芮缺斤短两,毕竟,林梦芮的口碑村里人都是知道的。
不像同村的孙柴刀,家里常备一把假秤。
小孩子们就算抓了爬叉,也不愿意卖给孙柴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