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年间,江南扬州城江都县,烟雨蒙蒙,柳丝轻拂。施世伦正端坐于堂上,批阅着堆积如山的公文。
突然,一阵急促的堂鼓声打破了县衙的宁静。施公眉头微皱,放下手中的笔,命人将击鼓之人带上堂来。只见那人是个年迈的老者,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眼中闪烁着绝望与期盼交织的光芒。
“大人,小人名叫王福,是城外王家酒坊的掌柜。小人今日特来告发一桩奇案,我儿王顺因喝了劣酒,竟烂肺而亡!求大人明察秋毫,为我儿申冤啊!”老者一见施公,便跪倒在地,哭诉起来。
施公闻言,心中一凛。他深知,这起案件非同小可,关乎人命关天。他示意王福起身,缓缓问道:“你且详细说说,究竟是怎么回事?”
王福抹了一把眼泪,开始诉说他的遭遇。
原来,王家酒坊在扬州城外颇有名气,酿制的姜酒更是酒香四溢,远近闻名。王福年迈无子,唯有独子王顺继承家业,帮忙打理酒坊。王顺年轻有为,勤劳肯干,对酿酒技艺更是精益求精。然而,近日里,王家酒坊却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
数日前,王顺如往常一样,在酒坊内忙碌着。他亲自监督酿酒的每一个环节,确保姜酒的品质上乘。然而,就在当日午后,他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咳嗽不止。王福见状,急忙请来郎中为王顺诊治。然而,郎中却束手无策,只说王顺的病情极为罕见,似是中了某种剧毒。
不出数日,王顺的病情愈发严重,竟咳出了鲜血。他躺在床上,气息奄奄,连说话都费力。王福心如刀绞,眼看着独子生命垂危,却束手无策。最终,王顺在痛苦中离世,留下了一个烂掉的肺脏和无尽的谜团。
王福悲痛欲绝,他深知儿子平日里身体健壮,从未有过任何疾患。为何会突然病重离世?他怀疑儿子是中了毒,而罪魁祸首很可能就是自家酿制的姜酒。
为了查明真相,王福亲自品尝了酒坊内的姜酒。然而,他刚一入口,便觉得酒味刺鼻,喉咙如火烧一般疼痛。他连忙吐出酒水,却发现自己的舌头已经麻木,口腔内也起了一层水泡。他深知,这姜酒确实有毒!
王福心中愤怒不已,他决心查明真相,为儿子申冤。他仔细检查了酒坊内的每一个角落,却发现酿酒的原料和器具都完好无损,没有任何被投毒的痕迹。他怀疑是有人暗中作梗,破坏了姜酒的酿造过程。
然而,酒坊内的伙计们都纷纷表示自己清白无辜,没有人承认投毒。王福无奈之下,只得来到府衙击鼓鸣冤,希望施公能够为他查明真相,抓住凶手。
施公听完了王福的诉说,心中沉思片刻。他深知这起案件并不简单,其中涉及到人命的关天大事,必须谨慎处理。他决定亲自前往王家酒坊调查此案,寻找破案的线索。
施公带着一行人马来到了王家酒坊,只见酒坊内弥漫着刺鼻的酒味,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一丝不祥的气息。他仔细检查了酿酒的原料、器具和过程,却发现一切都显得那么正常,没有任何异常之处。
施公心中有些焦急,他知道这起案件若不尽快破案,恐怕会让凶手逍遥法外,也会让王福一家永远沉浸在悲痛之中。他决定采取一种非常规的手段来查明真相。
施公命人将酒坊内的所有伙计和近日里来过酒坊的人都召集起来,一一进行询问。他仔细观察每个人的神情和言语,试图从中发现任何可疑的线索。然而,经过一番询问,他却没有发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就在这时,一个年轻的伙计突然站了出来,他名叫小李,是酒坊内的酿酒师傅。他告诉施公,近日里,他曾在酒坊的角落里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粉末,那粉末呈黄色,散发着刺鼻的气味。
他当时以为那是酿酒的原料之一,并没有在意。然而,现在看来,那粉末很可能就是毒死王顺的罪魁祸首。
施公一听,心中大喜。他立刻命人将那个角落仔细搜查一遍,果然发现了一些残留的黄色粉末。他将粉末带回府衙,交给仵作进行检验。
经过检验,仵作发现那粉末竟然是一种剧毒的草药,名为“烂肺草”。这种草药一旦入酒,就会与姜酒中的成分发生反应,产生剧毒,导致人烂肺而亡。
施公心中已经有了初步的判断,他怀疑是有人故意将烂肺草投入酒坊,毒死了王顺。然而,究竟是谁下的毒手呢?
施公再次回到王家酒坊,对酒坊内的伙计们进行了更加细致的询问。他注意到,有一个伙计名叫张三,近日里行为诡异,总是躲躲闪闪,似乎有什么心事。而且,他还发现张三与酒坊外的一个陌生人有过频繁的接触。
施公心中暗自思量,张三很可能就是凶手的同伙。他决定对张三进行突审。
在施公的威严和智谋面前,张三很快就露出了马脚。他承认了自己与那个陌生人合谋,将烂肺草投入酒坊,毒死了王顺。原来,那个陌生人曾向张三许诺,只要他帮忙下毒,就给他一笔丰厚的报酬。张三一时贪念作祟,便答应了那个陌生人的要求。
施公立刻命人追捕那个陌生人,经过一番周折,终于将其抓获。经过审讯,那个陌生人承认了自己是受人之托,下毒毒死王顺的。而指使他的人,竟然是王家酒坊的一个竞争对手!
原来,那个竞争对手一直嫉妒王家酒坊的生意兴隆,便想出了这个毒计,企图毁掉王家酒坊的声誉和生意。他找到了张三这个贪财的伙计,许以重金,让他帮忙下毒。张三一时贪念作祟,便答应了那个竞争对手的要求,酿成了这起悲剧。
施公根据大清律例,判处那个竞争对手和张三徒刑数年,并罚他们赔偿王福一家的损失。同时,他还命人将王家酒坊内的姜酒全部销毁,以免再有人受害。
王福接到判决后,感激涕零。他跪在施公面前,磕头谢恩道:“大人,您真是我们的青天大老爷啊!如果没有您,我儿的冤情恐怕永远都无法昭雪了。您的大恩大德,我们永生难忘!”
施公微笑着扶起王福,说道:“本官身为父母官,自当为民做主。你等以后若再遇欺压之事,定要勇敢站出来,本官定会为你等伸张正义。同时,本官也希望你们能够以此为鉴,加强酒坊的管理和安全防范,确保不再发生类似的悲剧。”
此案一经传出,扬州城内的百姓都纷纷称赞施公的公正无私和聪明才智。他们更加敬爱这位为民做主的清官了,纷纷前来府衙送锦旗、表感谢。而那个竞争对手和张三的恶行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他们的事迹也成为了后人警醒的教材。
在扬州城内,施公的威名更加远扬。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百姓们撑起了一片蓝天,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幸福安康。而王福也带着对施公的感激之情,回到了王家酒坊,继续经营着这家承载着家族荣誉和希望的酒坊。
他深知,这份安宁和幸福来之不易,是施公用他的智慧和勇气换来的。因此,他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也更加坚定了将王家酒坊发扬光大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