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城外的官道上,三匹青骢马踏着碎步,不紧不慢地前行。马背上的施仕纶,端坐如松,眉间那道深深的川字纹,仿佛能夹住飞驰而过的蚊虫。正是暮春时节,城头上的垂柳吐出新绿,柔软如丝,却衬得那青灰色的墙砖愈发冷硬,像是历史沉淀下的沉默守护者。
黄天霸骑在施公右侧,低声耳语:“大人,淮安府的接官亭空无一人,这陶花歧,怕是心中有鬼。”话音未落,城门处忽地涌出两队皂衣差役,个个腰佩铁尺,神情肃穆。当先的官员头戴素金顶戴,补服上绣着白鹇纹样,显得格外醒目。
“下官淮安府丞陶花歧,特来迎候施大人。”那人皮笑肉不笑地拱手作揖,话音未落,身后衙役已迅速将拒马横在道中,仿佛生怕施公会突然闯过去似的。
施公端坐马上,纹丝未动,目光如炬,扫过陶花歧腰间那晃动的翡翠翎管。那翎管通体碧绿,在阳光下泛着幽幽冷光,一看便知绝非五品官员俸禄所能置办得起。“陶大人好阵仗啊。”施公轻轻抖开折扇,扇面上“明镜高悬”四个墨字忽隐忽现,透出一股不凡的气势。
赵壁,这位刑名师爷,此时也捧着蓝布包裹的律例,镜片后的目光如炬,突然高声诵读起来:“按《大清律例·礼律》,上官莅临,府县官员当于接官亭行参拜礼。”他的声音洪亮,惊得树梢上的麻雀扑棱棱飞起,也引得周围的差役和百姓纷纷侧目。
陶花歧脸色微变,旋即又堆起满脸褶皱,笑道:“施大人明鉴,非是下官不知礼数。只是…”他故意拖长声调,身后衙役齐刷刷亮出铁尺,气氛顿时紧张起来,“近日漕船接连遭劫,为保大人安危,还请出示官凭,验明正身。”
城门口渐渐聚起看热闹的百姓,几个挑着菜担的老农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听说新来的按察使要查粮仓?”“可不是,陶老爷这些日子把城南木料行的账本都烧了三车,怕是心里有鬼。”
黄天霸右手已按在判官笔上,随时准备出手,却见施公轻轻抬扇示意他稍安毋躁。老御史翻身下马,皂靴踏在青石板上,发出铿锵有声的步伐。“《大清律例·吏律》载:‘上官巡行,遇紧急公务,可先视事后补牒’。”他缓步逼近拒马,每说一字便似重锤击鼓,声音铿锵有力,“陶大人是要本官当着淮安父老,背全《吏律》二百四十条么?”
陶花歧额角渗出冷汗,正待开口辩解,忽觉头顶一凉。半空掠过几只信鸽,不偏不倚地将白粪落在他的素金顶戴上。围观人群爆出哄笑,有个顽童拍手唱道:“乌纱顶上白花开,青天老爷送福来!”
残阳如血,陶花歧官袍上的白鹇补子浸在暮色里,仿佛沾了锈迹,显得格外狼狈。他强撑着官威退入城门,心中却暗暗嘀咕:这施仕纶,果然不是个好对付的主儿。
却不知黄天霸早已借着送菜农户的板车,将判官笔藏在白菜堆中,混进城去。他心中暗自盘算:这陶花歧如此狡猾,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我定要查个水落石出!
戌时三刻,知府衙门的梆子刚敲过两响,黄天霸已经贴在后墙阴影里,望着书房窗棂透出的烛光,心中窃喜:终于让我找到机会了!
忽见两个小厮抬着樟木箱踉跄而过,箱角渗出暗红液体,在青砖上拖出蜿蜒血痕。年长的小厮抹了把汗,嘀咕道:“这两日怎的又要换土?自打西跨院埋了那尊白玉观音,佛堂前的石榴树都枯了三回。”年轻的那个慌忙比出噤声手势,黄天霸却已嗅到风中淡淡的硝石味,心中更加警觉。
待书房烛火骤灭,黄天霸狸猫般翻上屋檐。他小心翼翼地探查着四周,却发现瓦片间暗嵌着细如牛毛的铜丝,月光下泛着幽蓝——竟是淬了毒的连环锁!他反手抽出判官笔,笔尖银毫忽地散作伞状,轻轻挑断三根铜丝。缺口处赫然显出西洋钟表般的齿轮结构,复杂而精密。
书房内沉香缭绕,黄天霸用火折子照见紫檀案上的翡翠镇纸。那镇纸雕作貔貅形态,眼珠却是两颗波斯琉璃珠,闪烁着神秘的光芒。当他试图转动貔貅左爪时,屋顶突然传来清脆的铜铃声,三道银光破窗而入!
电光石火间,黄天霸抓起案上砚台格挡,毒针钉入歙砚的闷响惊得梁上灰鼠逃窜。冷汗浸透夜行衣的刹那,他瞥见镇纸底座浮现出几行朱砂小字:“丙戌年九月,收河捐银二十万两,兑广州十三行见票即付”。他心中一惊:这陶花歧,竟然私吞河捐银!
突然,东厢房传来陶花歧的怒骂声:“混账东西!江宁的信鸽怎会提前三日就到?”黄天霸闪身躲进多宝阁,透过缝隙看见师爷捧着信鸽跌跪在地。那鸽子右腿系着的铜管裂开半截,露出盖着织造局关防的密函。
“今夜子时,漕帮的沙船在清江浦码头交割私盐。”陶花歧将密函凑近烛火,火苗在他瞳孔里跳动如毒蛇信子,“让王把总带绿营兵换上漕工服饰,遇到活口…”他比了个刀切手势,翡翠扳指在火光中泛着血光,显得格外阴森。
黄天霸正要退走,脚下忽地踩中一方松砖。机关齿轮的转动声从地底传来,整面西墙突然翻转,露出暗格里堆叠的账册。最上层的蓝皮簿子被掀开半页,某行墨字让他浑身剧震——“腊月初七,付按察司张大人冰敬银八千两”。他心中暗惊:这陶花歧,竟然还贿赂上官!
此时檐角铜铃无风自动,黄天霸暗道不好,纵身撞破窗纸。身后箭雨如蝗,他凌空甩出判官笔缠住老槐树枝干,借力跃上屋顶。却见陶花歧举着西洋千里镜站在箭楼上,嘴角咧开森然笑意,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黄天霸心中一凛:这陶花歧,果然狡猾至极。但我定要揭穿他的真面目,还淮安百姓一个清白!他深吸一口气,握紧判官笔,准备迎接接下来的挑战。而这场风云际会,也注定将改变淮安城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