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玩过家家通常是时临搭配,但因为经常玩的人就那几对,久了便相对固定了下来。
周兴国的妻子则通常是郭小英。
一般是从拜堂开始,一个大一点的孩子会学着媒婆的样子开始喊:“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其他人则学着新婚夫妻的样子拜天地,拜并没有人坐在上面的高堂,夫妻对拜后则是入洞房。
会被安排在一处草垛或草坪上躺下。
后面就是夫妻俩过日子,主要是做饭。
会找一些瓦片充当锅碗瓢盆,用泥巴充当饭,用野草树叶充当菜。
会比较看那一对配合更默契,做的更快更好。
一次周兴国和郭小英扮演夫妻,做饭时,为了显得更真实,他们没有去更方便的田里和堰塘取水,而是决定去井里取水。
他们找到一个空酒瓶,上面系上稻草,就去井里打水。
当周兴国把系着稻草的瓶子往井里一扔,稻草却断了。他傻里傻气地居然想伸手去抓住那酒瓶。
结果自己头朝下,一下栽倒进深井里。
这井可不是假井,是全院人吃水用的深井。
下面是用条石交叉垒上来,最上面用一块有浅浅沿口的石块盖着。
这口深井供养着全院的人,也不知道是何时修建的,沿口已经被磨得快没有了。
每年院里的人会组织一次清污,保证水的质量,也为了污泥不堵住泉眼。
当周兴国掉下去时,旁边的郭小英被吓傻了,好半天才哇哇大哭起来。
她边哭边跑,跑了一阵才大喊起来:“国娃儿掉井里了,国娃儿掉井里了”。
刚好经过的周兴连,迅速朝水井跑去。当他到达井边时,见到周兴国已经爬上来了。
头发,全身湿淋淋的,两只小手正紧紧抓着水井的沿口。
周兴连一把把周兴国拉了上来,他又好奇朝水井里望了望,十分好奇。一个六、七岁的小孩子是如何从这么深的水井里爬上来的。
龙秀英知道后也是后怕不已,并没有打骂他,只是要求以后不准再去井里打水,甚至不允许去井边玩。
傍晚,龙秀英根据婆婆的要求,拿了一个筛子,就是周兴国抓麻雀的那个筛子。
她到了水井边,轻轻拍打筛子,嘴里喊道:“国儿回家了,国儿回家了”。然后沿路一边拍打筛子一边喊。
据婆婆周罗氏说这叫捞魂,她们认为孩子掉进水里,或掉下山。出现了生命危险,回来的可能只是他的躯体,他的三魂七魄可能丢失,或者是丢失了一部分。
需要在傍晚,阴阳交替的时间,家里人帮他把魂招回来,不然他找不到家。而缺了魂,人会变傻或者是生病。
见第二天周兴国醒来又活蹦乱跳,龙秀英才放心下来。
如果真出了什么事,她都不知道怎么向在外面弹棉花的丈夫交待。
其实农村孩子从小到大,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这样的危险。
父母要干活,是没有时间看管的,而小孩子缺少对危险的判断,各种意外也就在所难免。
后面龙秀英问周兴国:“你当时是怎么爬上来的”?
周兴国自己也根本回答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