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后严总回来,亲自给周兴国发了两千块钱的奖金,并进行了一番表扬。
“没出息的东西”,沐春华见到周兴国领到两千块钱的高兴样,在心里嘀咕道。
她是想给周兴国多争取一点的,但老板不同意。
严福贵不愿给更多,是有自己的道理的。
一是因为这事并不是周兴国独立完成的,如果是独立完成,他会按规定给奖励的。
二是他更懂人性,奖励这东西得恰到好处,并不是越多越好。
这次给多了,以后同样的情况,不给或者是给少了,人就会产生怨恨。
管理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但无外乎两种,一种是靠制度,一种是靠人情。
小公司,才刚刚起步的公司大多是靠人格魅力,即人情来管理。
这样的公司依靠制度来管理并不合适,要严格落实制度,需要一个庞大而完善的机构。
对小公司来说,依靠那套制度效率太低,也无法承担那套庞大机构的运转。
小公司常常需要一人身兼数职,这种小公司往往更锻炼人,同时对人品的要求也更高。
老板对重要职务人员的管理,常常依靠的不是制度,而是人情。
当然也需要有一些制度来作为底线,一点没有制度也不行。
对制度的运用就体现了老板的管理水平。
看似也复杂,其实又不复杂,主要是对人性的把握。
人性是相通的。
千百万年来人性也是变化最小的。
沐春华想给周兴国多争取一点,不是她不懂其中的道理,而是有自己的私心。
她很感谢周兴国救了她。
救的可能不是命,却是和命一样重要名誉。
她怎么可能不感激他。
名誉这东西有时真的和命一样重要。
对不同的人他的价值可能完全不同,往往是社会地位越高,名誉这东西它越值钱。
最底层的人往往看得淡一些,也确实没有那么值钱。
所以很多有钱人或者是曾经的有钱人,往往把名誉看得更重。
并非是他们素质真比别人高,只是名誉这种看似是虚的东西,关键时候它能转化为实际利益。
周兴国根本没有看出沐春华的鄙视,拿着钱兴高采烈跑了出去。
“这小伙子不错”,周兴国离开后严老板对沐春华道。
他这个不错的评价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思。
一是他能喝酒,会说话,这对干销售很重要。
二是不贪,他能看出来周兴国是真的很高兴,很满足。
这也同样很重要。遇到一个太贪婪的手下,你也真的很难管理。
沐春华并没有对他提打架的事,这种事知道的人还是越少越好,它并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
“他是单纯,并不知道自己立了功”。
“我以后会重用他的”。
这点沐春华相信。
因为她了解严富贵,还是很能知人善任的。
至于会给多少实际好处就不知道了,这点沐春华也看不穿。
作一个老板,轻易让下属看穿不是一件好事,很容易被拿捏。
得到钱的周兴国一回来,坚决要请刚刚才吃了晚饭的范文勇出去喝酒。
“你是捡到钱了”?
“去不去嘛”?
“当然要去,不吃白不吃,只是为什么不早点说,我好不去吃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