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老二之前送到县城的两个装凉茶的木桶,自然是没拿回来,再加上要做吃食生意了,家里确实需要再补充一些东西。
一番挑选之后。
沈语挑了总共52文的东西,照例是给他们爷孙俩加了3文钱的送货费,让他们送到青云村宋家。
王大柱咧着嘴笑着答应,露出了两个豁了的门牙。
沈语数了55文铜钱给他。
王大柱连忙双手接过,还一边不忘教导孙子说“谢谢沈奶奶”。
终究还是躲不过。
听到那声清脆的童声,沈语扶额,无力的摆摆手:“别客气别客气。”
还给王大柱的孙子分了一块麦芽糖,“沈奶奶给你糖吃。”
沈语的光顾让王大柱爷孙俩又可以提前完活了。
两人收拾摊位就往青云村宋家赶去。
沈语在街上继续逛着,看到了一家胭脂铺子。
看到有客人进来了,老板娘如花热络的招呼着沈语。
沈语想买的是面脂和手脂,来到古代之后,没有用过什么护肤品,这皮肤啊,虽说不像一般农妇那样都是茧子,但是呢,擦点东西防止皮肤皲裂,还能让肌肤更加润泽。
如花介绍了铺子里共有两种面脂和手脂。
一种是猪油做的,面脂是20文一盒,手脂是15文一盒。
另一种是牛油做的,面脂是30文一盒,手脂是25文一盒。
沈语咂舌,护肤品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这么贵呀,20文都够买两斤多猪板油了。
不过谁掌握了技术谁就掌握了发财门道。
她能买猪板油,可是她不会做面脂和手脂呀。
于是沈语咬咬牙买了猪油做的面脂和手脂,一共买了三套。
“一共是105文。”如花笑眯眯的报了价。
沈语开始试探着还价。
只是,如花这里坚决不让还价,两人唇枪舌战了数个回合。
最后价格虽然没少,但如花答应送她一个雕花的木盒子。
好吧,多一个盒子,也算是有额外的收获了。
沈语数了105文钱,交给如花。
她打算自己留一套,再送刘氏和宋若璇一人一套。现在春天风燥,很容易把皮肤吹得很干,不擦点东西,皮肤真的干的难受。
如花看她付完钱,笑得合不拢嘴,又给她推荐了他们新上的桂花头油,茉莉花粉,玫瑰胭脂。
只是一听到价格,沈语默默的捂住了自己的钱袋子。
嘴里说着“下次一定”,让如花帮她把三套面脂手脂和那个雕花盒子打包好,就离开了胭脂铺子。
忙完了这大半上午,沈语也有些饿了,兜里揣的几个猪肉大葱饼子一早她就给了宋老二。
她则是去了码头附近。
吃食摊位有几个,一份是炸果子的,一份是卖馒头的,一份卖包子的,还有一份卖面条的。
沈语去了卖面条的摊位,大份清汤面是4文,小份清汤面是3文。
她要了一碗大份清汤面,还加了个鸡蛋,共花了5文钱。
把背篓放下,抻了抻肩膀,松了松背,观察起这周边的摊位,现在过了午饭时刻,依旧还有很多码头工人来买吃的,最火的应该就是包子这一家,2文的大包子,有肉有白面。
老板把面端上来时,面碗热气腾腾,面汤飘了七八粒儿葱花,挑起一筷子面线,就看到卧在里面的荷包蛋。
略尝了一口,面条柔软,口感略有些干涩,估计是面没发好,发成死面了,不过也能吃,沈语没计较太多。
汤里加了不少盐,沈语喝的时候差点没齁死。
不过想想也是,这里的码头工人都是卖力气活,多吃盐才更有力气。
吃罢,沈语擦擦嘴,背起背篓离开了。
她看好了,这码头确实是个好地方,有来来往往的富商船客,也有码头搬运货物的工人,在这里做吃食生意应该不愁客源了,接下来主要还是要把味道搞好。
回到家中。
宋老二正在院内洗刷着大铁炉子,院里已经摆上了王大柱爷孙俩送来的木桶木盆等物件,一旁还有宋老大和向礼拾掇的很多树杈子、树桠子,沈语指挥着宋老大把这些树枝都搬到厨房去。
刘氏正在厨房揉面,这次揉的面比之前的量多了很多,不一会儿,刘氏的手就酸了。
宋老大看到刘氏甩着手腕,放下手上的树枝子,跑到刘氏身边,心疼的给刘氏揉着手腕。
沈语也放下了自己从镇上采购的物资。
掏出来一包包猪肉、猪油、猪排骨等物,再掏出大酱,还有给孩子们买的糖,大宝现在还没回来,也不知战果如何。
刘氏看到婆婆掏出来那么多肉,眼睛早已经直了。
“娘,买了这,这么多肉啊。”她说话都有些不利索了。
沈语应声“是”,“明日我想多几个花样。”
沈语跟刘氏说了几个想法。
一是和面的时候要加点盐,码头工人吃起来更有劲,但是也别太多,沈语感觉今天这个面汤齁成这样就有些过分了。
而且呢,码头上除了工人之外,还有过路停船下来休息的客人、富商什么的,虽说不是长居在此的本地人,但也不能做一次性生意不是。
二呢,就是多做几个花样,酥脆的猪油起酥饼肯定是要的,再做个肉夹馍,宋老二可以完成切开饼的动作,但是他不会做配料,这熬肉做配料的活也到了刘氏手上。
三就是除了做一炉现成的饼子,早上拉过去卖,剩下的饼子都是现场做,保持热气和香味,这就需要刘氏提前把面团发好,宋老二自己贴到炉子上。
刘氏听了婆婆的话,点点头。
不就是和面加盐,然后在家里做好一炉饼子,炒好一锅配料,然后再发好一大盆面嘛。
简单的很。
她现在揉的面盐没加太多,于是挖了一勺盐进去,继续重复揉面的动作。
宋老大在一旁给她打下手,不时被她支使着干这干那的。
沈语完全找不到说话的空档,来告诉刘氏给她买了手脂和面脂的事情。
她只能退出厨房,去了向家。
向礼刚到家,看到岳母来了,忙起身迎过来,嘴里还不忘招呼妻子:“璇儿,岳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