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二,我想着过段时间地里的活就开始忙起来了,你大哥得回去忙地里的活了。”
“吃食生意估计你一个人忙不过来,所以我寻思要不让刘石头来帮忙?”沈语先询问了宋老二的意思。
宋老二思量了一下沈语的话:“娘,让石头哥过来帮忙没问题。只是,咱家这猪油饼生意做的这么好,为何要让大哥回去种地啊,做生意的钱不比种地累死累活赚的多吗?”
宋老大的脸色一下子就黑了:“你在胡咧咧什么呢?粮食才是咱家的立家之本!”
沈语也有些无奈。
老二这孩子聪明是聪明,但是吧,视野有限,对于一些事情还看得不是很明白。
沈语耐心的跟宋老二解释着。
“士农工商,士农工商,你可知为何?”
“娘,你说的那都是八辈子的老传统了,现下朝廷可是十分提倡通商的,商业贸易极其繁荣。远的不说,就说近处咱们县里那些员外老爷们整日里穿金戴银,哪个不是好不潇洒,比咱们庄户人家过的好。”宋老二脖子一梗。
“那你可知一旦被定为商籍,不再种地,你弟弟连科举的门路都找不到了?”沈语发出灵魂一问。
宋老二语塞。
“不仅仅你的弟弟,就连你哥哥的后代、你的后代都没有了科举资格。”
“你只看到那些员外老爷们的光鲜,没有看到他们也是要大量购买土地,经营粮食作物,对外宣称种地才是他们的主营收入,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宋老二似乎找到了反击的空间,他对沈语说:“商户多赚钱多买地,也能参加科举考试呀。”
“我知道现下咱们是赚了一些钱,你看不上种地来的那点子收入,你就这样看,朝廷极力发展商业,但依然把农放在了商的前面。”
“而且难道你就能保证做生意永远只赚不赔吗?”
听到沈语一连串灵魂发问,宋老二好像明白了一些道理,只是有些话仍旧难以理解,所以他脸上还挂着不能心服口服的表情。
他还是觉得娘就是看不上商户,所以才不让大哥跟他一起做生意的。
毕竟他从学堂出来时,就想过走商去改变家里的困境,那个时候,娘就已经告诉他不让他去,免得让她面子挂不住。
沈语看到他的模样,就知道没有完全听进去,也不再“强迫”他继续做思想改造,转移了话题,“行了,你以后会慢慢懂的”
宋老二点点头:“娘,我知道了。待会咱们一起去石头哥那里跟他说说炉子那事吧。”
“哦对了,老二,提前留几个肉夹馍包好,待会送到刘石头家中。”沈语补充道。
“没问题。”
宋老大看到弟弟的思想被掰过来一点,也不再黑着脸了,转而继续笑眯眯的给弟弟打下手。
几人忙完中午的活,就把东西放到小推车上,由宋老二带路,齐齐往刘石头家走去了。
老牛头那边不用担心,早上沈语已与他说过,中午不用等他们了。
刘石头的老娘推开院子门,乍一看,多了这么多人,给她吓了一跳。
慌里慌张就要关上门,嘴里嘟囔着“没犯错没犯错别打我”之类的话。
宋老二箭步拦上去,他伸出一只手臂抵住了一边的门,对着刘母说道:“大娘,我是老二啊,石头的兄弟。”
刘母仔细回忆了一下,张大那只没瞎的眼看着宋老二,隐隐约约好像有在哪里见过,石头好像是有这么一个兄弟来着。
她乐呵着松开了准备关门的手,把大门拉开,对着宋老二一行说:“是老鹅呀,快进来,快进来。”
然后看了一眼沈语和宋老大,带着一丝不确定问宋老二:“老鹅,这些是谁呀。”
听到宋老二无痛改名,沈语和宋老大都不厚道的笑了。
宋老二在前面早就听到了后面两声“扑哧”,但是他的身子骨丝毫未动摇,坚定的背影向沈语和宋老大表示,这些都是小场面,要论沉稳,还是我老鹅,呸,老二最沉稳。
他耐心的跟刘母说道:“大娘,这两位是我的家人,听说了石头哥受伤的事情,我们是来看看石头哥的。”
说着还举了举手中给包的扎扎实实的肉夹馍。
刘母一看是来送吃的,就知道不是她想的那种歹人,她乐呵呵的请几人进门。
沈语让宋老大守着推车、炉子和物资在门口候着,等她把事情谈妥之后,再把炉子放人家院子里。
宋老大应是。
沈语和宋老二随着刘母的指引进了刘家。
“鹅啊,你说你来就来吧,还带东西干啥。”刘母一边跟老二客套着,一边觑着是啥好吃的,怪香的咧。
宋老二把肉夹馍交给刘母:“大娘,这是应该的。”
至于为啥应该,大娘明显不懂,他也没有跟大娘说。
那会他跟刘石头在屋里谈话,大娘在院子里摘菜,估计也没听到什么。
现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必事事都对人言。
沈语则是静静地一言不发,目光缓缓地扫视着院内的环境。
不大的院子,被收拾得井井有条,每一处角落都透露出主人的用心。
院子里,有一棵歪脖子树,正是萌发新芽之际,枝干上绿意萌动。
不远处,有一口水缸伫立着,上面放了个木头做的盖子,防止落灰,旁边就有个水桶,水桶上还连结了绳,方便接水用。
两个簸箕在一旁,里面装着晒好的菜干,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出金黄的光芒。
院墙一角堆着柴火堆,贴着墙有一畦菜地,种着小葱、韭菜等,正是郁郁葱葱之势。
能看出来主人爱干净,勤收拾,才能把小小的院子归置的这么干净有序。
房子虽然小,但是其主人却能用心呵护,从居住环境可见人品,这也让沈语对邀请刘石头加入他们的吃食生意,多了一丝期待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