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4年五月初,唐军七天时间到达了卡特万草原北部的突厥斯坦山。
在同一天李倓迎来了一个老朋友李光弼。
李倓对于李光弼的到来是又意外又惊喜,李倓一直以为李光弼会和历史上一样解甲归田回长安,从来都不敢想李光弼会千里迢迢从朔方来投奔自己,李倓都差点哭了。
小唐国军队的班底基本都是出自陇右,但是陇右的这群人都是出自底层的一群文盲,如果让他们为将冲锋陷阵没有问题,但是让他们为帅根本就指挥不了大军团作战。
李倓本来想培养韩靖武为帅的,但是韩靖武和盖海伦这群人比起来属于后进,韩靖武能飞快的从基层升为兵马使就已经破天荒了,如果短时间内自己再对其提升恐怕就不合时宜了。
没有合适的主帅李倓不得亲力亲为,李光弼的到来可以说解决了李倓最棘手的问题。
不管是能力、资历、军功陇右这群人在同是陇右出身的李光弼面前都排不上号,李光弼出任行军大总管没有人会有异议。
李光弼本来是在朔方节度使安思顺手下任朔方副节度使,但是朔方军事集团的复杂性让契丹人出身的李光弼过的很不如意。
李光弼虽然也出自王忠嗣门下,但是李光弼处处受到朔方集团太子李亨系将领的排挤,并且李光弼和郭子仪之间也有些互相看着不顺眼,具体原因不得而知,可能和两个人的治军方略不同。
不过历史上发生过一件,公元759年八月,朔方军习惯郭子仪的宽纵,畏惧李光弼的严厉,左厢兵马使张用济与诸将密谋驱逐李光弼,迎回郭子仪,经劝阻方才作罢
安思顺和安禄山的关系使得安思顺也这个节度使也很不好做,安思顺为了压制手下,于是就有意拉拢李光弼,甚至想把把自己的闺女嫁给李光弼。
李光弼不想卷入政治斗争于是就谢绝了安思顺的好意,这样一来李光弼知道自己没法在朔方待了,于是就辞职解甲归田不干了。
哥舒翰知道了此事后就想招揽李光弼,但是李光弼拒绝了,因为哥舒翰作为外将却一直热衷于与政治斗争,李光弼对这种政治斗争极其的厌恶。
根据历史记载李光弼解甲归田就回了长安闲了一年多,一直到安史之乱才被郭子仪举荐重新启用。后来由于哥舒翰、安禄山、史思明这些番将做的事让唐朝统治者再也不信任番将。
李光弼功高震主受到唐代宗李豫猜忌李光弼为自保拥兵不朝。
史书说是李光弼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功劳盖世,但是却遭到宦官鱼朝恩、程元振的嫉妒和陷害。其实这都是李豫这个菜比“中兴之主”搞的事。
李亨和李豫文有李泌,武有李光弼和郭子仪,如果两个人不是菜比,大唐中兴是有可能的,李亨为了实现政治目的将大唐西北军折腾的干干净净,只能借异族兵平定安史之乱。
李豫作为两条疯狗的主人,不把两条疯狗打死或者关起来,而是放两条疯狗出来乱咬人为那般?郭子仪也被李豫整的死去活来,用的时候赶紧“礼贤下士”请出来,用完了立刻一脚踢一边凉快去。说实话郭子仪心也真大,要是气量小的早就受不了这种折磨了。
也可能有人说李光弼可以像郭子仪一样,但是郭子仪是汉人,李光弼是契丹人,如果李光弼像郭子仪一样可能已经死了。
李光弼被誉为“自艰难已来,唯光弼行军治戎,沉毅有筹略,将帅中第一”。着有兵书《将律》《统军灵辖秘策》及《李临淮武记》。
《旧唐书·李光弼传》认为,即使是孙武、吴起、韩信、白起等比起李光弼,“或有愧德”。
《新唐书》表述李光弼为“战功推为中兴第一”
在军事成就上李光弼是“战神”李靖之后第一人,郭子仪都没法和李光弼相比。李光弼死后谥号“武穆”,世称“李武穆”。
基本都知道岳飞是“岳武穆”,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李光弼是“李武穆”。
其实李靖也挺悲催的,公元644年,李世民远征辽东,74岁的李靖卧病在床,不能随行。李世民亲自登门探病,抚摸着李靖的背说:“勉之,昔司马仲达非不老病,竟能自强,立勋魏室!“李靖吓出一身冷汗,急忙下床磕头说道:“老臣愿意随陛下出征”,进军途中舟马劳顿致使病情恶化。
司马仲达老而不死遗祸千年,谁要是被安上司马仲达的称号,基本算完蛋了。
李光弼军事思想强调:治军严整,注重把握战争全局,善于用奇,因敌制胜。
李光弼建军思想强调:治军严整,赏罚有信。谦虚自居,善采众议。明于知人,善于任用。严于责己,率先垂范。
李光弼作战思想强调:洞观全局,谋定后战。奇正并用,出奇制胜。长于守城,后发制人。激励士气,瓦解敌军。
太原保卫战的时候,李光弼反其道而行,作为守城军队竟然从太原城内向外挖地道,把地道挖到史思明和蔡希德的大营下面偷营,让河北唐军损失一万多人,打的史思明和蔡希德心惊胆战,其次李光弼还把投石机布置在城墙上对付河北唐军。
作者看这段历史的时候都跟看穿越网文一样,这骚操作也只有网文里面才会出现。
无论是当时或者是后世对李光弼的评价都是正面的,只有老赵家的赵匡胤一人是负面的,甚至将李光弼踢出武庙。
赵匡胤之所以这样可能是李光弼拥兵自保踩了他的尾巴,或者是因为李光弼是契丹人,赵匡胤把对契丹人的恨都发泄到了李光弼身上。
辽国可以说是李唐的继承者,不管是官制还是军制,甚至兵器铠甲都几乎继承大唐,因此把老赵家打的屁滚尿流,老赵家恨李光弼也理所当然。
宋几百年都只能偏居一隅,
都说王忠嗣不死安禄山不反,对王忠嗣的军事才能推崇至极,但是真正的帅才是李光弼,如果王忠嗣真的那么厉害为何进不了武庙?
由于李倓这个bUG的存在,李光弼辞职后没有回长安而是跑到了碎叶。因为李倓离开陇右的时候给李光弼说过,如果他将来不如意的时候让李光弼去碎叶找他。
李光弼对于大唐政治权力斗争早已经厌倦,于是就毫不犹豫的投奔李倓。
李光弼先到了碎叶见了杨悦,李光弼和杨悦算是老熟人,因为杨悦出嫁契丹时李光弼是亲军扈从。
杨悦知道李倓的难处,于是十分隆重的接待了李光弼,这让李光弼有点受宠若惊。
杨悦虽然不懂军事,但是李倓出征从来没有这么长时间过,杨悦认为李倓绝对是遇到了麻烦。
杨悦于是立刻告诉李光弼李倓可能遇到了麻烦,想让李光弼带一支骑兵去支援李倓,李光弼也没有推辞,立刻带着人马出征。
当李倓赶到突厥斯坦山的时候,李光弼也带两千骑兵赶到。
陇右将领听说李光弼的到来也纷纷前来相见,李倓趁机任命李光弼为自己副将,李光弼觉得自己寸功未立就直接成了副将影响很不好,但是众将纷纷劝进,李光弼只能接受。
接着李倓当即将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了李光弼,他希望李光弼通过此战树立威信。
李光弼接了军令第一时间就视察军容、战备、军纪,战马、粮草辎重,视察结束后李光弼对小唐国的军事实力感到震惊,小唐军整体综合实力完全超越唐军。
李倓于是问李光弼:“李将军你对此战有多少胜算!”
李光弼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回大王臣保证必胜!”
李倓说道:“如果我要最小的代价取胜呢?”
李光弼想了想说道:“我要看地形选战场才能决定。”
“那好!明天本王陪你同往!”
第二天一早李倓和李光弼就带着侍卫营出发。
不得不说李光弼是个名将,当众人到了达尔加姆峡谷的时候李光弼停了下来。
李光弼指了指达尔加姆峡谷说道:“大王!臣觉得此处是个极佳战场。”
李倓笑了笑说道:“我也非常中意此处。”
李光弼接着说道:“我们可以提前在峡谷内提前埋伏一支军队,只要能引诱敌人进入峡谷,必然以最小的代价获得全胜。”
李倓之所以这样说全靠的是历史知识,而李光弼则是靠的自己的本事。
达尔加姆峡谷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场着名的战役—卡特万之战。
战争的双方是西辽的开国皇帝耶律大石和塞尔柱帝国艾哈迈德·桑贾尔苏丹。
公元1141年耶律大石七万大军对阵桑贾尔十万大军,耶律大石利用达尔加姆峡谷地形预设伏兵,以少胜多击败赛尔柱帝国十万大军。
李倓和李光弼回到大营立刻召开军事会议,布置作战方案。
军帐内李倓让出主帅的位置,然后和岑参一右一左坐到了军师的位置上,下面则分别坐着各军兵马使。
李光弼扫了一眼小唐国众将说道:“马军使韩素!”
“属下在!”
“你带两千重骑兵以及拔汗那四千兵马今天晚上出发藏于山谷之中,如果我军兵马退入山谷你可偷袭也可协助友军作战。”
“属下得令!”
“左武锋使盖海伦、左前军使刘四郎!”
“属下在!”
“后日诈败引诱大食军队的任务有你们两个承担。”
“属下得令!”
李光弼接着看向李献忠说道:“骑兵使李献忠!”
“属下在!你带骑兵军团,立足于军阵左后。”
“属下得令”
李光弼看向其他诸将说道:“其余诸将听中军军令作战,有畏战不前者阵前斩之。”
三日后大食军队和小唐国军队在卡特万平原相距三百米列阵。
小唐国军阵还是典型的七军阵型,步军在前,骑兵在后。
七军兵马使分别是右武锋使韩靖武,右前军兵马使孙勇,右后军兵马使钱虎,左后军兵马使杨见琛,左前军兵马使刘四郎,左武锋使盖海伦,中军主帅李倓,中军副将李光弼,骑兵使李献忠。
大食军队还是罗马军阵,同样也是步军在前骑兵在后。
分为左中右三军,左军主将达乌德,中军主将齐亚德,右军将领赛义德,大食重骑兵主将阿卜杜拉。
双方列阵完毕藏在大食军中的穆斯林第一次见到唐军的军阵充满了惊奇。
穆斯林发现唐军的军阵成小块分布,在机动性、协调性和可塑性上比大食军阵要强的多,大食的军阵太过臃肿,前进的时候还好说,但是左右移动和后退的时候很难协调,一个不慎就容易自乱阵脚。
唐军的军阵看似东一块西一块松松散,但是小军阵自成一个作战体系,阵内各兵种齐全,穆斯林甚至还看到了唐军小军阵内竟然还有重骑兵。
穆斯林长出了一口气,看来唐军不单单是武器装备厉害呀,怨不得齐亚德连吃败仗。不过唐军军阵的正面进攻能力不如自己,如果自己击中攻击其一翼,唐军由于兵力分散必然救援不及。
“齐亚德!”
“属下在!”
“升起我的帅旗!然后你派人去通知唐军!本帅想见见小唐王!”
“遵命!”
齐亚德立刻去安排穆斯林则骑马走到了阵前,然后在阵前纵马急奔。
大食军队看到病重的穆斯林现在竟然生龙活虎瞬间欢呼起来。
李倓听到对面大食军队的欢呼声瞬间皱起了眉头。
“报!”
一个传令兵骑马到了帅旗前跳了下来。
“禀元帅!大食军队主帅想见元帅!”
“见!”
“得令!”
李倓骑马向前出了唐军军阵,然后距离穆斯林五十米的地方停了下来。
穆斯林见了小唐王很是吃惊!没想到威震河中的小唐王竟然是个二十来岁的小娃娃!
“小唐王!”
李倓看了看穆斯林疑惑问道:“你是齐亚德?”
穆斯林哈哈哈一笑说道:“不是!我是呼罗珊总督艾布·穆斯林。”
李倓一听吃了一惊,怨不得大食军会欢呼起来,看来今天恐怕要有一场恶战了,不过李倓随后就平静了下来。
李倓“呵呵”一笑说道:“好谋划!”
穆斯林说道:“不这样!小唐王恐怕不会接战吧?”
李倓说道:“很对!我会一直将大食军拖死。”
穆斯林说道:“小唐国撕毁合约!小唐王出无名之师,小唐王就不怕失信吗?”
李倓笑了笑说道:“大食国军队倒行逆施!欺压河中百姓!强迫他人更改信仰,我小唐国应昭武使臣请求出兵,岂是无名之师?我奉劝大都督还是速速带大军撤出河中,如果慢了哈里发曼苏尔恐怕会问责大都督!”
穆斯林一听冷笑道:“都说唐人嘴巴厉害!本都督真是领教了!”
李倓“呵呵”一笑说道:“本王是好言相劝!都督自便!别以后进了牢狱怨我!”
李倓说完扭头就走也不管穆斯林能不能接受,穆斯林本来想着取笑李倓一场,没想到被李倓挖苦了一顿,憋了一肚子气无处发泄。
穆斯林回了中路立刻对齐亚德说道:“唐军骑兵军团在左后侧!我让阿卜杜拉用重骑兵牵制住唐军骑兵军团,你协助赛义德猛攻唐军右翼!我带中军给你截住唐军援军。
“属下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