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阳光洒在军科院那宏伟的大门前,江恒带着林野准时出现在这里。
江恒的表情沉稳而平静,虽然他暂时不知道校长为什么要他把林野带上,但他深知校长的决定必然有其深意,想必是看中了林野身上潜藏的能力。
林野呢,依旧是那副玩世不恭的模样,就像一只调皮的猴子,却专注自己手上的玩具。
他手里把玩着一枚改装过的电路板,那电路板时不时发出“滋滋”的电流声,他似乎对周围的一切都满不在乎,只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江教官,你说军科院那帮老古董会不会被我的特斯拉线圈吓到?”
林野笑嘻嘻地问道,眼睛里闪烁着恶作剧的光芒。
江恒没有回答,只是淡淡地看了他一眼,那眼神里带着一丝警告:“把你的电路板收起来,别惹事。”
两人走进军科院的会议室时,里面已经坐满了人。
几位老教授正围在一张巨大的全息投影桌前,他们的身影在投影的光线映照下,显得有些严肃而神秘。
他们正热烈地讨论着什么,有的教授挥舞着手臂,像是在强调自己的观点;有的教授则皱着眉头,手指不停地敲击着桌面,似乎对其他人的说法并不认同。
见到江恒和林野进来,他们纷纷投来审视的目光。
那目光就像一道道x光,想要把江恒和林野看透。
“这就是那个说用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小子?”周教授推了推圆框眼镜,他的动作很慢,像是故意要让自己的审视更加明显。
他的目光在江恒和林野身上扫过,带着一丝不屑,那不屑从他微微上扬的嘴角就能看出来。
他撇了撇嘴,似乎在说:“这样的小毛孩能有什么本事?”
林野咧嘴一笑,他刚要开口,江恒抬手制止了他。
在这个场合,可不能任由林野的性子来。
江恒走到全息投影桌前,他的步伐沉稳而自信。
他的手指轻轻一划,那动作就像一位优雅的指挥家在指挥一场盛大的音乐会。
前掠翼飞机的三维模型再次出现在众人眼前,那模型散发着幽蓝的光芒,像是一个神秘的未来飞行器。
“各位教授,关于‘玄鸟计划’,我有一些新的想法。”
江恒的声音平静而有力,仿佛在陈述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事实,没有丝毫的犹豫和胆怯。
一名穿着马甲的老教授冷哼一声,他的鼻子里像是喷出了一股冷气。
他双手抱胸,身体往后靠在椅子上,那姿态充满了傲慢:“一个扛枪的,能有什么新想法?”
他的声音很大,在会议室里回荡着,似乎是想让所有人都听到他对江恒的嘲讽。
江恒没有理会他的嘲讽,而是直接调出了系统提供的前掠翼飞机图纸。
全息投影中,机翼的碳纳米管结构突然展开,那展开的动作像是一朵盛开的花朵,显示出复杂的蜂窝状支撑系统。
机翼表面闪烁着幽蓝的光芒,那光芒像是神秘的宇宙能量在流动。
“这是新一代前掠翼飞机,采用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可以在高速飞行中保持机翼的强度和稳定性。”
江恒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每一个字都像是重锤敲在在场众人的心上。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所有人都像被施了定身咒一样。
他们的眼睛都死死地盯着全息投影,仿佛被那幽蓝的光芒吸引住了,又像是被江恒的方案惊得不知所措。
昨天见过面的几位教授虽然早有所料,但还是被这详细的展示震撼到了。
其余人则手指微微颤抖,他们有的紧紧抓住椅子的扶手,有的原本拿着笔的手也停在了半空中,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这...这不可能!”
一位老教授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他的身体微微前倾,眼睛瞪得大大的,像是看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碳纳米管的量产技术还不成熟,你怎么可能——”
“各位,关于碳纳米管量产的问题,”校长沉稳有力的声音突然响起,瞬间打断了老教授的发言,\"我想我们或许可以从林野的'电网改装'中得到一些启发。\"
只见校长缓缓站起身来,他的动作不紧不慢,却带着一种无形的力量,仿佛他的每一个动作都有着千钧之力。
他笔挺地站着,身姿如同苍松一般挺拔,那身笔挺的制服没有一丝褶皱,每一个线条都彰显着他的威严。
他的目光犹如实质般扫过会议室里的每一个人,那目光像是探照灯,所到之处,众人都不自觉地挺直了腰背。
最后,他的目光停留在林野身上,那眼神里带着一种深意。
校长的这一举动让会议室里顿时一片哗然。
众人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嘈杂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着。
校长却只是微微一笑,那笑容里带着一种自信与从容。
他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到全息投影桌前,每一步都像是经过精确测量般,沉稳而有力。
他的皮鞋踏在地面上,发出轻微而有节奏的声响。
走到桌前,他伸出手指,轻轻一划。
随着他的动作,投影中出现了林野改装的特斯拉线圈的模型。
蓝色的电弧在投影中跳跃,那电弧闪烁着幽蓝的光芒,仿佛一条条灵动的蛇在欢快地舞动。它们相互交织、缠绕,释放出一种神秘而充满活力的气息。
“林野的特斯拉线圈,通过高频电磁场激发纳米材料的自组装特性,”校长的声音清晰而洪亮,在会议室里回荡着,每一个字都像是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引起阵阵涟漪。
他一边说着,一边微微抬起头,眼神中透着一种睿智,那是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的体现。
他的目光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像是在观察大家是否理解他所说的话。
“这种电磁场不仅能加速纳米材料的成型,还能精确控制其结构。如果我们能将这种技术应用到碳纳米管的生产中,或许能突破现有的量产瓶颈。”
校长的声音充满了自信,他的神态镇定自若,仿佛他所说的不是一种假设,而是一个即将实现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