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秋枝和孟秋同在托儿所门口碰到,一起接了孟绪回家吃午饭。
才走到家属院的大门,阮秋枝就先看到了那辆二六女士自行车,崭新蹭亮的自行车。
想要!
“孟秋同,结婚的时候你答应过我的,会给我买自行车,现在儿子都四岁了,车呢?”阮秋枝瞪眼望向孟秋同。
孟秋同也想要自行车,手里其实也有买车的钱,可每次一想买回家也用不上,又有点舍不得,就一年指望着孟新军,想让当爹的给他置办一辆。
“现在买了,平时咱们用不上,那不都便宜小妹了吗?”孟秋同想到个绝佳的借口。
孟冬青吃在家里住在老宅那边,五公里的路虽然不远,但家里有闲置的自行车,她肯定会要骑的。
阮秋枝瘪着嘴,“那我也还是想要一辆,别人都有。”
给孟冬青骑就骑呗,只要不是给孟夏丽骑就行,阮秋枝过节回家的时候,真的很想有一辆女士自行车。
孟秋同没接这话,接了非闹着要买怎么办。
盯着自行车看了好一会,阮秋枝这才注意到,推着自行车的人好像是孟冬青。
“冬青!”阮秋枝几乎是欢呼着跑了过去,走近第一件事,就是先摸上自行车的皮座骑,爱不释手。
孟冬青看了阮伙枝一眼,“同志,你去医务室看了,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找我,这是我家的地址。”
进家属院大门这边,有个岔路口,人突然窜出来的时候,孟冬青注意到别开了龙头,但人还是撞到了她的车上,简直邪门。
还好人没什么大事,就擦破一点皮。
本来孟冬青不想负责的,她都撇开了,人自己扑上来的。
结果对方第一时间抱着手掌吹气,一副身娇肉贵的样子,又态度十分好地很道了歉,孟冬青也就懒得去较真了。
就算负责,顶多也就是付个双氧水的钱。
“不用不用。”江谨年一对上孟冬青的眼睛,就知道这不是个好糊弄的主,跟他以前接触的小姑娘不一样。
但这不是吃人嘴软,拿人手短么。
最重要的是,他好像真的有些一见钟情了,孟冬青怎么可以那么刚好地长在他的审美上!
江谨年十分懂过犹不及的道理,没再多说,甚至连姓名都没问,捧着手离开了。
“这人是我们厂里的吗?我怎么没印象。”阮秋枝好奇地望着他的背影,好看的人都容易出名,他们厂里好像没有这么英俊的男青年。
孟冬青耸肩,“你没印象,我更不认识。”
阮秋枝还在记忆里搜寻,四岁的小孟绪已经抱住了孟冬青的腿,“小姑姑,坐车车。”
车!阮秋枝飞速回神,眼睛发亮地盯着孟冬青,“小妹,这是你买的车吗?自行车票在哪里弄的?什么时候买的?”
孟冬青把孟绪拎起来放在后车座上,让他自己抱紧座椅,推着自行车往家里走。
“自己组装的不要票,昨天就骑过来了。”孟冬青看出阮秋枝的渴望了,主动说了更多的细节,“比正价自行车便宜二十多,要求不高的话,还能更便宜一点。”
阮秋枝连连点头,她看出来了,这车座椅都是崭新的,肯定比普通组装的贵。
二手的车阮秋枝也考虑过,但她本来就是为了面子才想要买自行车,自然不想买普通二手,嫌拿不出手。
但孟冬青这样的,她真的很心动!看上去就跟新的没有两样。
阮秋枝打听起更多的细节来,听说要去各大五金柜台等零配件上柜,阮秋枝就有些发愁。
她和孟秋同都是职工,哪来的时间去蹲守。
“冬青,这个车你还能再弄一辆吗,我加钱行不行?”阮秋枝望向孟冬青。
省二十多块钱是其次,主要是省了张自行车票。
自行车票得全年优秀工作者才能奖励到一张,没有的话只能去黑市买,前两年阮秋枝问过,一张票就要一百六十块,比自行车还贵点呢。
最近也没听说票价降了,估计还得要这么多。
阮秋枝咬着牙想,只要不超过两百块,她就掏钱买!
孟冬青嘴角一扬,“可以呀,你是我四嫂,收你一百八十块钱,但别人问起你来,你得说是两百块。”
其实就是花钱买时间,就像陈正风说的,组装起来不难,很容易学会,就是耗时间。
阮秋枝喜出望外,跟孟秋同对视一眼,孟秋同也点了点头,但冷静一下,明明刚刚还觉得两百能拿下的,这会她心里莫名还想杀杀价。
“不二价,你试试我这辆,保证和我这辆一样好骑。”孟冬青阻止了她未出口的话。
阮秋枝把话憋回去,接过自行车,骑上去溜了一圈,“是好骑!”
组装不难,但组装好要技术,阮秋枝咬了咬牙,下定决心,“我明天让你四哥拿钱给你,不,晚上就拿给你。”
不能拖,她怕拖一拖又会舍不得。
“行,到时候要是有人看中你的,你拉一个订单,一百九的我给你返一块钱,两百块给你五块。”孟冬青给阮秋枝眼前吊着大棒萝卜。
阮秋枝重重地点头,凭她的三寸不烂之舌,她不信拉不到订单!
事情商定,阮秋枝和孟秋同商量要二八杠还是二六女士,孟秋同肯定是想要二八杠的,理由也很充分,前杠可以装儿单座椅,二六的话孩子没地安置。
阮秋枝不想要二八杠,她骑不好,这个二六的正好合适她。
两口子怎么商量孟冬青不管,她把这事告诉给陈正风,陈正风马上把这活接了过来,他们最不缺的就是时间。
许小晴就不参与了,她负责守两个摊子。
孟冬青跟陈正风去市百货凑零件,好巧不巧,孟冬青在市二百又碰到了那个被她撞的男青年。
“好巧!”江谨年同孟冬青打招呼。
孟冬青注意到,他手上青青紫紫的,果然去了医务室,也只是简单地涂了个双氧水。
“认识一下,江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