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孟津云牵着江思年的小手,找到了迟苏安。江思年看到迟苏安,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小小的身子立刻站得笔直,恭敬地行了一礼,奶声奶气地说:“迟前辈好。”
孟津云看着两人,神色温和地说:“迟公子,我把思年带来了,他的心思你也知道了。如今这事儿就摆在这儿,学武的规矩你也说了,是让这孩子死了这条心,还是有别的办法,就看迟公子你的意思了。这孩子为了学武,可没少跟我念叨,我实在不忍心看他失望。”
迟苏安看着江思年,蹲下身子,平视着他的眼睛,轻声问道:“江小公子,你当真想学武?学武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需要吃很多苦,你能坚持下来吗?”
江思年用力地点了点头,小脸上满是坚定,说:“迟前辈,我想学武,为了将来能在江湖上能够自保。我不怕吃苦,我一定会努力的。而且我听人家说五岁是学武最好的时候,我不想错过。”
迟苏安又说:“可我若教你武功,便需收你为徒,你可愿意?而且一旦拜入我门下,便要遵守我门的规矩,不可随意违背。这些规矩有些很严格,你能做到吗?”
江思年心中有些犹豫,他想到自己还有任务要完成,若是拜入迟苏安门下,会不会对任务有影响呢?但他又实在不想放弃这个学武的机会。他抬起头,看向孟津云,眼神中满是求助,希望能从外曾祖那里得到一些建议。
孟津云明白江思年的心思,他蹲下身子,轻轻拍了拍江思年的肩膀,语气温柔地说:“思年,这是你自己的选择,外曾祖只能告诉你,无论你做什么决定,外曾祖都会支持你。学武是好事,但你也要考虑清楚,这其中的责任和义务。一旦拜了师,就要尊师重道,可不能半途而废。”
江思年沉思片刻,小脑袋里快速地思考着。最终,他还是下定决心,再次向迟苏安行了一礼,大声说:“迟前辈,我愿意拜您为师,好好学习武功。我一定会努力完成任务,也会学好武功的。”
迟苏安听到江思年的回答,心中十分开心。
其实,他在神医谷的这几天,就看出江思年这孩子聪明伶俐,眼神中透着一股灵动劲儿,很有习武的天赋,他早就想收他做弟子了,只是一直担心江思年不愿意学武,没想到如今峰回路转,江思年直接拜了他为师。
他笑着摸了摸江思年的头,说:“好,从今日起,你便是我门下弟子,我定会倾尽全力教导你。你这孩子,以后肯定能有一番大作为。”
看到这一幕,孟津云心中竟有一点点的小吃醋。他心想,这才多久,这孩子就拜了别人为师,以后怕是跟自己没那么亲近了。不过,他也为江思年感到高兴,毕竟能有迟苏安这样的师傅,是江思年的福气。
接下来的日子里,江思年便开始了他忙碌而充实的学艺生涯。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神医谷时,江思年便跟着迟苏安一起练武。他小小的身子在练武场上认真地比划着,从基础的拳法、剑法开始学起。迟苏安对他要求严格,每一个动作都要做到标准无误,稍有差错,便会耐心地纠正,让他重新再来。江思年虽然年纪小,但十分有毅力,哪怕练得满头大汗,小胳膊小腿酸痛不已,也从不喊累,因为他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进步,每一次的进步都让他充满了动力。
而在学医方面,江思年也没有落下。他依旧跟着孟津云学习医术,每天都会乖乖地坐在药房里,认真研读各类医书。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复杂的医理,对于一个五岁的孩子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但江思年却学得津津有味。
他跟着孟津云辨认各种草药,学习它们的特性、功效和用法,还会在孟津云的指导下,尝试着配制一些简单的药方。孟津云见他没有因为学武而荒废医术,心中十分欣慰,时常夸赞他有恒心、有毅力。
一日,江思年在练武时,不小心扭伤了脚踝。他疼得小脸煞白,眼眶里蓄满了泪水,但还是强忍着没有哭出声来。迟苏安见状,立刻上前查看,他轻轻握住江思年的脚踝,仔细地检查伤势,然后为他处理伤口,手法娴熟而轻柔。
孟津云得知此事后,也匆匆赶了过来,他看着江思年受伤的脚踝,心疼地蹲下身子,轻轻抚摸着江思年的头,说:“思年,学武也要注意安全,莫要太拼命了。你还小,身体还在长呢,可别伤着自己。”
江思年咬着嘴唇,强挤出一丝笑容,说:“外曾祖,我没事,这点小伤不碍事。我知道学武难免会受伤,我会小心的。我以后会更努力,也会更小心的。”
迟苏安也说:“孟神医放心,我会看着他的。练武受伤是常有的事,只要处理得当,不会留下隐患。思年这孩子很有毅力,我相信他会越来越强的。”
孟津云点了点头,说:“那就好,思年这孩子,从小就倔强,认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底。我就怕他因为太努力,伤了自己。毕竟他还只是个五岁的孩子,我这心里总是放心不下。”
江思年看着孟津云和迟苏安,心中充满了温暖。他知道,无论是外曾祖还是师傅,都是真心为他好。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学习医学和武功,不辜负他们的期望。而且这样的条件下个世界还能遇到这样的好事也不大,还不如一开始就好好把这些技能掌握。
“我有一剂药方,可以用来强筋骨,明天我就让他泡一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