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京畿危机的解除,京城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华,街市上车水马龙,百姓们的生活看似重回正轨。然而,萧宇深知,这平静的表象下实则暗流涌动。朝堂之上,各方势力正悄然布局,一场新的较量即将拉开帷幕。
在萧宇忙于应对京畿危机时,朝中以宰相孙权为首的一派势力趁机壮大。孙权此人,老谋深算,野心勃勃,一直觊觎着更大的权力。他见萧宇在民间威望极高,又深得皇帝信任,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一心想要将他扳倒。
一日早朝,孙权站出来,神色凝重地启奏:“陛下,如今京畿虽已平定,但国家历经战乱,国库空虚。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削减军费开支,裁减军队,以减轻百姓负担。”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一些大臣点头表示赞同,而另一些则面露担忧之色。萧宇心中明白,孙权这是在借机削弱他的兵权,一旦军队被裁减,他在朝中的地位将岌岌可危。
萧宇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宰相所言虽有道理,但如今边境局势仍不稳定,邻国虎视眈眈,若此时裁减军队,恐会让敌人有机可乘。”
孙权冷哼一声,反驳道:“萧将军,如今京畿危机已解,哪还有什么大敌?你不过是想拥兵自重罢了。”
萧宇心中愤怒,但仍强压怒火,耐心解释:“宰相莫要误会,萧某一心为国,绝无半点私心。边境形势复杂,不可不防。”
皇帝坐在龙椅上,眉头紧皱,一时难以抉择。他深知萧宇的忠诚和能力,也明白国家需要强大的军事力量来保障安全,但孙权的话也不无道理,国库空虚的确是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
“此事事关重大,容朕再考虑考虑。”皇帝最终说道。
退朝后,萧宇回到府中,心情沉重。他找来谋士李风,商议对策。李风沉思片刻,说道:“将军,孙权这是蓄意针对您。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想办法让陛下明白其中利害。”
萧宇微微点头:“我打算亲自前往边境,视察防务,收集证据,向陛下证明如今还不能裁减军队。”
李风表示赞同:“此计甚好。不过将军此去,孙权必定会在背后搞鬼,您一定要多加小心。”
萧宇带着几名亲信,马不停蹄地赶往边境。一路上,他看到许多村庄因战乱而破败不堪,百姓生活困苦。到达边境后,他详细了解了军队的部署和训练情况,还与守边将士们深入交谈。
“将军,邻国近来频繁在边境挑衅,虽然没有大规模进攻,但我们丝毫不敢放松警惕。”一位将领忧心忡忡地说道。
萧宇点了点头,他深知边境局势的严峻。为了掌握更准确的情报,他还乔装打扮,混入边境的集市,与往来的商人和百姓交流。通过这些渠道,他得知邻国正在暗中集结兵力,似乎有发动战争的迹象。
“果然不出我所料,孙权这是想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只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萧宇心中暗自恼怒。
就在萧宇在边境忙碌时,孙权在京城却没闲着。他四处散布谣言,说萧宇在边境拥兵自重,意图谋反。这些谣言越传越广,一时间,朝堂内外人心惶惶。
皇帝听闻这些谣言后,心中不免产生了疑虑。他虽信任萧宇,但谣言的力量不可小觑,加上孙权等人在一旁煽风点火,他决定派人前往边境,调查萧宇的情况。
萧宇得知此事后,并未慌乱。他知道清者自清,只要自己行得正、坐得端,就不怕别人诬陷。他将收集到的关于邻国动向的情报整理好,交给前来调查的官员,并详细说明了边境的形势。
“大人,如今邻国对我国虎视眈眈,边境局势一触即发。此时裁减军队,无疑是自毁长城。还望大人如实向陛下禀报。”萧宇诚恳地说道。
调查官员回到京城后,将萧宇提供的情报和边境的实际情况原原本本地报告给了皇帝。皇帝看完情报,脸色变得十分凝重。
“没想到邻国竟有如此野心,孙权,你险些误了国家大事!”皇帝怒声斥责孙权。
孙权吓得连忙跪地求饶:“陛下恕罪,臣也是一时糊涂,听信了谣言。”
皇帝冷哼一声:“此事暂且作罢,若再有下次,定不轻饶。”
经过此事,皇帝更加坚定了加强国防的决心,不仅没有裁减军队,还拨出专款,用于改善军队装备和抚恤百姓。萧宇也因此再次获得皇帝的信任和重用。
然而,萧宇知道,孙权不会就此善罢甘休,这场朝堂上的权力斗争还远远没有结束。但他毫不畏惧,他将继续坚守自己的信念,为国家的稳定和繁荣而战,无论前方等待他的是什么样的阴谋和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