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拿起一把细长的刀具,转头问旁边的工友:“你说,这把刀在切削的时候,转速大概多少比较合适?”
工友想了想,回答道:“这种细刃刀具,转速可以高一点,大概2000转每分钟,不过还得根据材料再调整。像切削铝合金和不锈钢,转速就有差别。”
小虎好奇追问:“那切削铝合金和不锈钢,转速具体得差多少呀?”
工友挠挠头,说道:“一般来说,切削铝合金转速能到3000转,不锈钢就得控制在1500转左右,因为不锈钢硬度高,转速太快刀具磨损得厉害。”
小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拿起一本刀具手册,逐页查阅,了解它们的材质、适用范围和切削性能。
“哎,这刀具的学问可真不少,不同材质的刀具,切削效果差别这么大。”小虎一边翻阅手册一边自言自语。
这时,另一位路过的老工友搭话道:“那可不,选对刀具,加工效率和质量都能提高不少呢。你还得注意刀具的磨损情况,及时更换。”
“原来是这样,谢谢师傅,那怎么判断刀具该更换了呢?”小虎连忙请教。
老工友指了指刀具的刃口,说:“你看刃口,如果出现明显的磨损、缺口或者切削表面质量下降,那差不多就该换了。还有啊,要是切削的时候声音不对劲,有那种尖锐刺耳的声音,也得留意是不是刀具出问题了。”
小虎赶紧追问:“师傅,那切削声音不对,除了刀具磨损,还会有啥原因呀?”
老工友耐心解释:“可能是切削参数没调好,进给量太大或者切削速度不合适,都会影响切削状态和声音。”
为了加深记忆,小虎决定亲手制作一份刀具清单。他找来一本崭新的笔记本,拿起笔,开始认真记录。
清单上的字迹起初歪歪扭扭,笔画都透着几分生疏与紧张,随着对刀具的熟悉程度不断加深,他的记录也越来越工整、详细,每一个参数、每一个适用的加工场景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都被他清晰地罗列出来。
“希望这份清单能帮我更好地记住这些刀具的特点。”小虎看着自己的记录,小声嘀咕着。
旁边的工友听到了,鼓励道:“小虎,你这么用心,肯定能学好铣工技术的。有什么新发现,也记得和我们分享分享。”
“好嘞,我一定好好学,到时候咱们一起进步!等我弄明白了,肯定第一时间和大家交流。”小虎笑着回应。
面对复杂的土质,他也不断摸索调整。有一回遇到硬土,推土机作业吃力,助手小王着急地说:“小虎,这土太硬了,怎么办?”
小虎一边回忆着平时积累的经验,一边回答:“别慌,把推土板角度再加大点,油门也适当加大,咱们试试看。对了,记得注意下发动机的声音,别让它负荷太大。”
小王连忙点头:“行,我盯着发动机仪表呢。”
经过调整,推土机顺利地铲起了硬土,经过几天几夜的连续奋战,小虎和他的同事们终于圆满完成了任务。看着眼前平整如镜的场地和堆积得整整齐齐的土方,小虎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自豪。他的脸上虽然带着深深的疲惫,但眼神却格外明亮。
同事老孙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小虎,这次多亏有你,干得漂亮!要是没有你这股子钻研劲儿,还真不好完成。”
小虎笑着说:“孙师傅,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没有你们的帮忙,我也完成不了。而且小王在旁边一直协助,给我帮了大忙。”
小王连忙摆手:“我就是打打下手,主要还是小虎你指挥得好。”
这次任务的成功,不仅让他在车间里赢得了更高的声誉,同事们对他更加信赖和尊重,也让他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无限信心。
回到车间后,小虎并没有被眼前的成绩冲昏头脑,满足于现状。他深知,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这个领域站稳脚跟。
于是,他开启了新一轮的自我提升之旅。他利用业余时间,一头扎进关于推土机的新技术和新理论的学习中。一本本专业书籍被他反复翻阅,书页都变得有些破旧;各类资料他也仔细研读,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有一次,他在研究一本新的技术手册时,遇到了一些不懂的问题,便向车间里的技术前辈请教。
“李工,您看这个关于新型推土机智能控制系统的原理,我不太明白。这里说的传感器反馈调节具体是怎么实现的呢?”小虎拿着手册,虚心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