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八月初六的晨光悄然洒落,秋收的尾声也静悄悄地来到了顾子奕家。院子里,一幅忙碌又喜庆的景象热烈展开。老爸顾耀华天刚蒙蒙亮就起了床,在院子的一角,他熟练地摆弄着砖石,开始盘起炉台。这可不是普通的炉台搭建,而是一年一度打月饼的前奏,承载着老家传承多年的传统习俗。在那个物资不算充裕的年代,月饼都是自家亲手制作,每一块月饼里,都包裹着团圆的期许与甜蜜的祈愿,更是向亲人朋友传递深情厚谊的独特方式。
顾家的月饼品类丰富多样,其中红糖月饼占了大头,还有提浆饼,也就是如今的五仁月饼等其他口味。红糖月饼以其甜而不腻、香醇浓郁的独特风味,稳稳占据着每年中秋节的“c位”,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主角。而提浆饼,外皮酥软得恰到好处,内馅香甜可口,各种果仁的香气相互交融,同样深受家人和亲戚们的喜爱。
今年,对于顾家而言,意义格外不同寻常。粮食迎来大丰收,家庭经济状况有了显着的好转,这使得他们有了更多的底气和余力,来准备比往年更多的月饼和提浆饼。顾耀华心里一盘算,决定做30斤面的月饼和10斤面的提浆饼。这数量一出来,比往年多出了不少,足够每个亲戚家都能品尝到顾家饱含心意的手艺。
到了下午,制作月饼和提浆饼的大工程正式启动。顾耀华和老妈萧含玉站在厨房,一个负责和面,一个着手做馅料,两人手法娴熟,配合得相当默契。顾耀华双手有力地揉搓着面团,面团在他手中翻滚、舒展,不一会儿就变得光滑细腻;萧含玉则在一旁精心调配着馅料,红糖的甜香、果仁的醇厚,在她的巧手下慢慢融合。顾子奕和弟弟妹妹们也没闲着,负责包月饼和提浆饼。他们刚开始上手时,手法略显生疏,包出的形状也不太规整,但每一个动作都做得全神贯注、一丝不苟。他们先把面团搓成圆润的小球,再小心翼翼地包上馅料,接着放入模具中,用力按压成型。看似简单的步骤,实则需要十足的技巧和耐心,稍不注意,馅料就可能露出来,或者形状不够美观。不过,经过一番努力,一个个精致的月饼和提浆饼还是在他们手中诞生了,虽然模样比不上糕点店里的那般规整,却充满了家的温度。
八月十二的清晨,阳光轻柔地洒在大地上,顾子奕和老妈萧含玉、三弟顾子强迎着晨光,踏上了前往姥姥家的路。虽说姥姥家距离只有二里地,但这条路对于他们而言,却满是温暖的回忆。一路上,泥土的芬芳混合着路边野花的香气,萦绕在他们身旁。偶尔有几只麻雀从头顶飞过,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也在为他们这次出行增添几分欢快。
姥姥今年62岁了,岁月毫不留情地在她脸上刻下了深深浅浅的皱纹,可她的精神头依旧十足。每次顾子奕他们来,姥姥总是特别开心,尤其是看到顾子奕,更是亲得不行。她早早地就开始准备好多好吃的,满心欢喜地盼着他们来。
姥爷在老妈萧含玉12岁的时候,就因病离世了。这么多年,姥姥一个人挑起了整个家的重担。她含辛茹苦地拉扯着5个孩子成家立业,其中的艰难困苦,旁人难以想象。老妈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上面还有三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他们都是在姥姥的辛勤操劳下长大成人。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姥姥省吃俭用,白天在地里劳作,晚上在昏暗的灯光下缝缝补补,就为了让孩子们能吃饱穿暖,有个好前程。
如今,姥姥和三舅住在一起。三舅是个出了名的孝顺儿子,对姥姥的照顾无微不至。平日里,三舅会陪着姥姥晒太阳、唠家常;姥姥身体不舒服时,三舅会第一时间请大夫来看病,端茶送药。这让顾子奕他们都很放心,至少姥姥的生活有人悉心照料,不至于孤单寂寞。
一到姥姥家,就瞧见姥姥早已在门口等候多时。她满脸笑容地迎上来,那笑容如同春日里盛开的花朵,温暖而灿烂。她快步走到顾子奕身边,一把拉住他的手,上上下下打量着,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哎呀,子奕又长高了,都快成大小伙子了,还越来越帅啦!”顾子奕也笑着回应姥姥,关切地询问她的身体状况:“姥姥,您最近身体咋样?有没有按时吃饭呀?”
姥姥拉着他们进了屋,只见桌上已经摆满了各种好吃的。有顾子奕最爱吃的红豆粥,那一颗颗红豆煮得软糯香甜,入口即化;还有三弟顾子强喜欢的羊头肉,色泽诱人,香气扑鼻;当然,也少不了老妈萧含玉爱吃的羊肉炒粉,粉条爽滑劲道,羊肉鲜嫩入味。一家人围坐在桌旁,边吃边聊,欢声笑语在屋子里回荡。姥姥看着他们吃得津津有味,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她不停地给顾子奕他们夹菜,嘴里还念叨着:“多吃点,多吃点,看你们都瘦了。”接着,又关切地询问顾子强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顾子强也耐心地回答着姥姥的问题,跟她分享学校里的趣事,比如哪个同学闹了笑话,哪次考试取得了好成绩,还有自己未来的打算,说以后要考个好大学,让姥姥过上更好的日子。
饭后,顾子奕主动提出帮姥姥收拾碗筷、打扫卫生。姥姥看着他,眼神里满是心疼,却又带着一丝欣慰,终究还是没有阻止他。她知道,这是顾子奕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她的爱和感激。顾子奕手脚麻利地收拾着碗筷,拿到厨房去清洗。清洗完后,又拿起扫帚,仔细地清扫着地面的残渣。在收拾的过程中,顾子奕无意间打开了一个旧箱子,发现了姥姥珍藏的一些老照片。照片已经有些泛黄,边缘也微微卷起,但保存得还算完好。他拿起一张照片端详着,照片里的姥爷穿着一身干净利落的中山装,英姿飒爽,眼神中透着坚定;姥姥则穿着一件碎花布衫,笑得如花似玉,脸上洋溢着青春的光彩。他仿佛能够透过这张照片,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和故事。
姥姥走了过来,轻轻地坐在顾子奕身边,看着照片,缓缓地讲述起过去的事情。她回忆起姥爷在世时,一家人虽然日子过得清苦,但却充满了欢乐。姥爷是个勤劳能干的人,在地里干活总是一把好手,回到家还会帮着姥姥照顾孩子。后来姥爷突然生病离世,整个家仿佛天都塌了,可姥姥咬着牙,硬是撑起了这个家。她说起孩子们小时候的趣事,谁调皮捣蛋摔破了膝盖,谁第一次学会走路,每一个故事都饱含着生活的酸甜苦辣,却也满是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
顾子奕听得入了神,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姥姥的不易和伟大。他暗暗在心里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努力奋斗,将来让姥姥过上更好的生活,让她享享清福。
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逝,转眼间太阳就要落山了。天边的晚霞像一块绚丽的绸缎,染红了半边天。顾子奕他们告别了姥姥,踏上了回家的路。虽然心中有些不舍,但他们都清楚,未来还有很多机会可以来看望姥姥。
这次去姥姥家的经历,让顾子奕更加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也让他更加深刻地明白了亲情的珍贵和自己肩负的责任。上一世姥姥活到了84岁,这一世,他一定要好好孝顺姥姥,让姥姥的晚年充满幸福和欢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