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8点,在欢快的歌声中,1988年的春晚拉开了序幕。整个演播厅里灯火辉煌,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舞台上,主持人用他们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向全国观众致以新春的祝福,那一张张笑脸仿佛能将温暖传递到每一个家庭。
节目进行到快10分钟的时候,镜头巧妙地给到了演播现场的桌子上。这是一张大圆桌,在灯光的映照下,桌上摆放的物品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两瓶塞北王宴酒静静地并排放置着,瓶颈上的红绸缎在灯光下闪烁着光泽,仿佛在诉说着它们的来历与故事。那酒液在瓶中荡漾,散发着醇厚的香气,仿佛在预示着这个欢乐的夜晚将充满美酒的芬芳。
奕丽瓜子和薯片也被整齐地码放在盘中,奕丽瓜子颗粒饱满,像是一颗颗等待被开启的宝藏,散发着淡淡的炒香。薯片则金黄酥脆,它们的形状和色泽都在诱惑着人们的味蕾。而在这堆美食的中间,有一个盘子显得格外突出,里面放着一只焦黄香嫩的熏鸡。这只熏鸡无疑是桌上的主角,它的外皮呈金黄色,在灯光的照射下泛着诱人的油光。熏鸡的表皮紧绷发亮,仿佛一层脆弱的纸糊在鸡肉之上,保护着里面鲜嫩的肉质。仔细一看,熏鸡的周围还流淌着些许油脂,那是在熏制过程中渗透出来的精华,散发着浓郁的香味。熏鸡旁边立着一个小铭牌,清晰地写着“顾家坝熏鸡”五个字。
此时,在全国各个地方,无数家庭都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着春晚。顾家坝小山村里,顾子奕一家五口也像往常一样,早早地吃完年夜饭,聚在屋子里看春晚。当看到桌子上那只熟悉的顾家坝熏鸡出现在春晚现场时,一家人都兴奋起来。
“快看,咱家的熏鸡上春晚啦!”顾子强激动地喊道,他的脸上洋溢着惊喜和自豪。
顾耀华这个平时沉稳的中年人,此刻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眼睛里闪烁着激动的光芒。他指着电视屏幕对孩子们说:“哎呀,咱这顾家坝熏鸡能上春晚,这是多大的荣誉啊!咱这手艺可得好好传下去。”
萧含玉在一旁笑着接话道:“是啊,看来咱们顾家坝的东西就是好,连春晚都看中了呢。”
春晚连续三次的镜头特写。全国各地的观众们看到这一幕,纷纷发出惊叹。在北京的四合院里,老人们放下手中的茶杯,指着电视对孩子们说:“瞧,这熏鸡长得可真喜人,不知道是啥味道。”孩子们则好奇地瞪大眼睛,盯着屏幕上的熏鸡,仿佛能隔空闻到它的香气。在上海的弄堂中,年轻的夫妻们一边看着电视,一边议论着:“这顾家坝熏鸡看起来很不错啊,有机会一定要尝尝。”而在一旁玩耍的孩子们则吵着要吃熏鸡,那可爱的模样让人忍俊不禁。在广州的小巷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长辈们感慨地说:“这春晚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连这么有特色的熏鸡都搬上了舞台。”孩子们则兴奋地跳着,喊着:“熏鸡上春晚啦,熏鸡上春晚啦!”在遥远的东北农村,乡亲们更是激动不已。他们深知熏鸡制作的传统工艺,看到顾家坝熏鸡出现在春晚舞台上,就像看到了自己的骄傲。一位老大娘激动地说:“咱这熏鸡也能上春晚,这是咱北方人的光荣啊!”
这只顾家坝熏鸡,在这个特殊的夜晚,承载着无数人的目光和期待,它不仅代表着一道美食,更代表着地方特色和文化传承,让全国各地的观众第一次领略到了它独特的魅力。
顾家坝的村民更是感慨万分,他看着屏幕上的熏鸡,思绪仿佛飘回到了小时候。那时候,每到过年,家里就会熏制这种熏鸡,整个村子都弥漫着熏鸡的香味。这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他们对家乡的记忆和情感的寄托。他想起自己和小伙伴们在村子里玩耍,闻到熏鸡的味道就迫不及待地往家里跑,等着妈妈把熏好的鸡肉撕下来,那鲜嫩多汁的口感,是童年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顾子强则一边嚼着嘴里的零食,一边含糊不清地说:“哇,大哥,咱家的熏鸡现在全国观众都看到了,以后是不是要出名啦?”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屋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而在春晚现场,节目继续进行着。歌舞演员们在舞台上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才艺,他们的歌声和舞蹈交织在一起,为这个欢乐的夜晚增添了更多的色彩。喜剧演员们的相声和小品逗得观众们捧腹大笑,整个演播厅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氛围中。
此时,镜头再次回到演播现场的桌子上。那只顾家坝熏鸡依然静静地放在那里,它承载着顾家坝小山村的希望和骄傲。它就像一个无声的使者,向全国观众展示着这个小山村的特色和魅力。
随着春晚的进行,顾子奕一家五口的心情也越来越激动。他们为家乡的熏鸡能上春晚而感到无比自豪,同时也为自己是顾家坝的一员而感到幸运。这个原本平凡普通的小山村,因为这只熏鸡,在这个特殊的夜晚闪耀出了独特的光芒。
当午夜12点的钟声敲响时,整个国家都沉浸在新年的喜悦之中。顾子奕一家五口也跟着鞭炮声和烟花声欢呼起来。他们知道,这个除夕夜将永远铭刻在他们的记忆里,而那只在春晚上亮相的顾家坝熏鸡,也将成为他们心中最珍贵的回忆之一。它见证了顾家坝小山村的进步和发展,也见证了这个家庭的团圆和幸福。在新的一年里,他们带着这份自豪和喜悦,憧憬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家乡的熏鸡也将伴随着他们走向更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