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的话音刚落,殿内瞬间像被投入一颗巨石的湖面,激起轩然大波。
秦王府旧臣们个个面色震惊,如同被雷劈中一般。
他们跟随李世民一路浴血奋战,打下这片江山,骨子里最重荣誉与尊严,如今却要靠牺牲一位公主来换取苟延残喘的和平,这简直是对他们最大的侮辱!
长孙无忌更是怒发冲冠,他须发皆张,指着房玄龄,声音因愤怒而变得尖锐刺耳:
“房玄龄,你疯了吗!和亲?亏你想得出来!我大唐铁骑纵横天下,何曾需要用这种手段!简直是辱没了我大唐的威名!”
他的唾沫星子几乎要喷到房玄龄脸上,可见其愤怒之情。
房玄龄面色平静,他早料到会是这样的反应,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任由长孙无忌咆哮。
其他秦王府旧臣虽没有长孙无忌这般激动,但也纷纷出言表示不赞同。
“房相此言差矣,公主乃金枝玉叶,岂能轻易远嫁蛮夷?”
“是啊,和亲之事,有损国威,不可轻言!”
“我等誓死追随陛下,保家卫国,绝不容忍这种屈辱之事发生!”
一时间,朝堂之上群情激奋,反对之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压抑和愤怒的气息。
李世民高坐龙椅之上,看着下方争吵不休的臣子,脸色阴晴不定,目光深邃得让人难以捉摸。
长孙无忌怒气冲冲地转过身,向着龙椅上的李世民深深一拜:“陛下,臣请您收回成命!和亲之事,万万不可啊!”他的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仿佛要用尽全身的力气,阻止这在他看来荒谬至极的提议。
李世民依旧沉默不语,殿内的气氛也愈发紧张,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等待着他做出最终的决断。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杜如晦缓缓走了出来,对着李世民躬身道:“陛下,臣以为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他的声音低沉而缓慢,却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打破了朝堂上僵持的局面。
李世民猛地一拍龙案,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整个大殿都为之一颤。
“岂有此理!朕堂堂大唐天子,竟要靠和亲苟延残喘!这是奇耻大辱!”他怒目圆睁,龙袍下的身躯微微颤抖,可见其内心之愤怒。
房玄龄神色不变,依旧平静地拱手道:
“陛下息怒!臣知道和亲有损国威,但如今我大唐内忧外患,不得不为之啊!”
他顿了顿,声音略微提高了一些,在大殿中回荡,“突厥大军压境渭水,虎视眈眈;国内又连年灾荒,民不聊生。若不答应和亲,突厥铁骑南下,我大唐边境将生灵涂炭!到那时,陛下又该如何向天下百姓交代?”
房玄龄的每一句话都如同重锤,敲击在李世民的心上。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压抑着心中的怒火,沉声问道:
“难道除了长乐,就没有其他公主可以和亲吗?”
房玄龄摇了摇头,语气坚定:“陛下,只有长乐公主才能让突厥重视。长乐公主聪慧贤淑,才貌双全,又是陛下最宠爱的女儿。只有她,才能体现我大唐的诚意,才能让突厥相信我们和亲的决心。”
“长乐……”
李世民低声念着女儿的名字,心中五味杂陈。
他仿佛看到女儿天真烂漫的笑脸,听到女儿清脆悦耳的声音。
一想到要将心爱的女儿远嫁他乡,他的心就如同刀绞一般疼痛。
房玄龄察言观色,知道李世民内心正在挣扎,于是继续说道:“陛下,为了大唐江山社稷,为了天下百姓的安危,还请陛下三思啊!”
大殿内再次陷入一片寂静,落针可闻。
李世民眉头紧锁,目光投向殿外,仿佛要看穿那迷雾重重的未来。
许久,他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得几乎听不见,“此事……容朕再想想……”
长孙无忌见状,上前一步,正欲开口……
长孙无忌猛地向前一步,打断了李世民的沉思。
“陛下,臣万万不敢苟同!长乐公主乃金枝玉叶,怎可远嫁蛮夷之地?臣以为,此事断不可行!”
他语气坚决,丝毫没有退让之意。
长孙无忌心中盘算着,若是长乐公主远嫁,他便无法让自己的儿子长孙冲娶到公主,巩固家族地位的计划也会落空。
“长孙大人此言差矣,”一直沉默不语的秦琼突然站了出来,他身披铠甲,声如洪钟。
“我大唐男儿皆是铁骨铮铮,何惧一战?与其委曲求全,不如放手一搏!末将愿率领大军,将那蛮夷之辈赶出我大唐疆土!”他双拳紧握,眼中闪烁着熊熊战火,仿佛已经看到了战场上的厮杀。
“秦将军,你的忠勇之心,朕明白。”
房玄龄叹了口气,缓缓说道,“但如今我大唐内忧外患,若是与炎国开战,必然会消耗大量国力,让那些心怀不轨之人有机可乘。到那时,内乱外患一起爆发,我大唐危矣!”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殿内众人,“我们必须先稳住外部局势,才能集中精力解决内部问题。”
李世民沉吟片刻,看向房玄龄,问道:“玄龄,你与突厥使者商议过此事吗?他们可愿意接受和亲?”
房玄龄躬身答道:“回禀陛下,臣已经与突厥使者私下会晤过。他们表示,只要我大唐愿意和亲,他们便愿意出兵,并与我大唐签订和平协议。”
李世民眉头紧锁,来回踱步,心中权衡着利弊。
和亲虽然有损国威,但却能换来短暂的和平,让他有时间处理国内的危机。
可是一想到要将自己心爱的女儿远嫁他乡,他的心就如同被刀割一般疼痛。
“陛下,”房玄龄再次开口,“如今形势危急,还请陛下早做决断!”
大殿内再次陷入一片寂静,众人屏息凝神,等待着李世民的最终决定。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朕……”他突然停了下来,目光落在长孙无忌身上,“辅机,你似乎还有话要说?”
长孙无忌脸色一变,他没想到李世民会突然点到自己,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作答。
他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说出来,只是紧紧地攥着拳头,指甲深深地嵌入肉中……
长孙无忌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慌乱,沉声道:
“陛下,臣……臣只是觉得,和亲一事,终究不是长久之计。突厥狼子野心,签订和平条约,明日或许就会撕破条约。我们不能将希望寄托在敌人的仁慈上。”
房玄龄微微颔首,表示赞同:“长孙大人所言甚是。和亲只能暂时稳住炎国,为我们争取时间。但若要长治久安,还需自身强大。”
李世民的目光在两人身上扫过,最终落在了秦琼身上。
“叔宝,你觉得呢?”
秦琼抱拳道:“陛下,末将以为,无论和亲与否,我们都不能放松警惕。当务之急,是加强边防,操练兵马,随时准备迎战!”
李世民点点头,环视群臣,沉声问道:“诸位爱卿,可还有其他良策,能解我大唐之困?”
大殿内一片寂静,无人应答。
众臣都明白,此时此刻,除了和亲,似乎并没有更好的办法。
李世民见状,长叹一声:“罢了,此事容后再议。诸位爱卿先回去好好想想,明日再议。”
“臣等告退!”
众臣齐声应道,躬身退出大殿。
长孙无忌走在最后,他回头望了一眼那高高在上的龙椅,他快步走出大殿,心中暗自盘算着:“长乐公主绝不能嫁去炎国!得想个办法……”
回到府中,长孙无忌立刻召来心腹,密谋一番。
他决定,无论如何,也要阻止长乐公主和亲。
“陛下,”长孙无忌突然又出现在了李世民面前,躬身说道,“臣以为,若是和亲,也并非一定要长乐公主。我大唐公主众多,或许……”
李世民眉头一皱,打断了他的话:“辅机,你想说什么?”
“臣以为,新城公主年幼,但聪明伶俐……”长孙无忌试探着说道。
“住口!”李世民勃然大怒,猛地一拍桌案,“新城才几岁?你也忍心将她送去和亲?你还有没有人性!”
长孙无忌吓得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陛下息怒,臣……臣只是一时糊涂,绝无此意!”
李世民怒视着他,胸口剧烈起伏,良久才平复下来。
他冷冷地说道:“辅机,你退下吧。朕不想再听到这种话。”
长孙无忌不敢再多言,灰溜溜地退了出去。
与此同时,长乐公主寝宫内。
长乐公主独自坐在窗前,望着窗外盛开的鲜花,眼中却充满了忧愁。
她已经听说了朝堂上的争论,也知道自己很可能成为和亲的人选。
“公主,该用膳了。”侍女轻声说道。
长乐公主摇了摇头:“我不饿,你先下去吧。”
侍女退下后,长乐公主起身走到桌前,拿起一本书,却怎么也看不进去。
她心中烦乱如麻,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将会如何。
这时,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紧接着,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长乐妹妹,我可以进来吗?”
长乐公主一愣,随即起身,脸上露出一丝勉强的笑容:“冲哥哥,请进。”
长孙冲走了进来,手中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莲子粥。
“长乐妹妹,我看你脸色不太好,特意给你熬了碗莲子粥,你尝尝。”
长乐公主接过莲子粥,轻轻地吹了吹,小口小口地喝着。
她心中明白,长孙冲此来,绝不仅仅是为了送粥。
长孙冲看着长乐公主,他犹豫了一下,轻声说道,“长乐,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