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如晦微微皱起了眉头,追问道:
“那……这粮食,从何而来?若是都和你一样做工,无人种地,大家岂不是都要饿肚子?”
“哈哈哈……”
老人爽朗地笑了起来,声音中气十足,“这位大人,您这话可就问到点子上了!我们大炎啊,有的是粮食!别说养活我们这些人了,就是再多上几倍,那也绰绰有余!”
“哦?”杜如晦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莫非……大炎有什么特殊的耕种之法?”
“耕种之法嘛,倒也算不上多特殊。不过,我们大炎有几样宝贝,那可是你们大唐没有的!”
老人说到这里,故意卖了个关子,捋了捋胡须,笑眯眯地看着杜如晦。
杜如晦的好奇心被彻底勾了起来,他急忙问道:“老人家,您就别卖关子了!快说说,到底是什么宝贝?”
老人这才慢悠悠地说道:“这几样宝贝啊,分别是土豆、玉米、红薯……产量高得吓人!就拿那土豆来说吧,种得好的话,一亩地能收上千斤呢!”
“什么?!”杜如晦惊呼一声,脚下一个踉跄,差点跌倒。
他身后的秦琼、孔颖达等人,也都是一副见了鬼的表情。
“亩产……千斤?!”杜如晦的声音都有些颤抖了,“老人家,您……您不是在说笑吧?”
老人一瞪眼,有些不高兴了:“老头子我像是那种信口开河的人吗?这土豆啊,不仅产量高,而且还好养活,不挑地!不管是沙地、旱地,还是烂泥地,都能种!而且啊,这东西还耐储存,放上一年半载的都不会坏!”
“这……这怎么可能……”杜如晦喃喃自语,他实在无法相信,世上竟有如此神奇的作物。
一旁的柴绍苦笑一声,轻轻叹了口气。
他早就听闻过土豆的大名,甚至还亲眼见过。
当初,楚王李川在封地推广种植土豆时,他还曾上书朝廷,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可结果呢?
朝中那些大臣们,一个个都觉得这是无稽之谈,根本不相信。
“唉……”柴绍再次叹息,心中五味杂陈。
老人看着杜如晦等人震惊的模样,心中更是得意。
他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这些啊,都亏了我们大炎的陛下!要不是他,我们哪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
老人顿了顿,忽然压低了声音,神秘兮兮地说道:
“跟你们说句实话,我们大炎的陛下,那可真是神人!他不仅带来了这些高产的作物,还带来了许多新奇的玩意儿。什么玻璃、肥皂……你们听都没听过吧?”
“对了,和你们这些使臣说这些作甚,你们大唐天子得位不正,心狠手辣,搞得百姓民不聊生。”
老人说到这里,瞥了一眼杜如晦等人,眼神中带着一丝轻蔑。
杜如晦闻言,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怒火。
他身为大唐的臣子,岂能容忍他人如此诋毁自己的君主?
可他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竟然无力反驳。
大唐,真的比不上大炎吗?
他不敢想,也不愿想。
这些年来,大唐看似繁荣昌盛,实则内忧外患。
关陇世家把持朝政,皇权旁落;突厥虎视眈眈,边境不宁;百姓生活困苦,怨声载道……
难道,这一切的背后,都有大炎的影子?
杜如晦越想越心惊,他甚至开始怀疑,大炎是否在暗中推动着大唐的内乱,以便坐收渔翁之利。
“几位大人,你们要是觉得大唐待不下去了,不如就留在大炎吧!”
这时,一名大炎的工人笑着说道,“我们这里啊,管吃管住,还给发工钱。你们几位都是有学问的人,来了肯定能找到好差事!到时候,再把家眷接过来,一家人团团圆圆,岂不美哉?”
杜如晦被这工人怼得哑口无言,心中更是憋屈。
他堂堂大唐的宰相,竟然被一个大炎的工人给鄙视了!
“大炎……当真有如此好?”秦琼忍不住问道,他是个直性子,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
“那当然!”那工人拍着胸脯说道,“我们大炎啊,人人平等,没有贵贱之分。只要你肯干活,就能过上好日子!不像你们大唐,等级森严,百姓苦不堪言!”
秦琼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他觉得,大炎的这种模式,似乎确实有值得大唐学习的地方。
“克明兄,你觉得……我们是否应该向大炎学习,开设一些专门的课程,培养一些实用的人才?”杜如晦突然转头看向孔颖达,低声问道。
孔颖达闻言,顿时愣住了。他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虞世南和盖文达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一丝不屑。
“杜相,此言差矣!”
虞世南摇了摇头,说道,“大炎的这些做法,不过是些奇淫巧技罢了!上不得台面!我大唐乃是礼仪之邦,岂能效仿这些蛮夷之举?”
“没错!”盖文达也附和道,“我大唐的学子,应该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岂能沉迷于这些雕虫小技?依我看,这大炎的学子,根本就没有什么前途!”
“好了,都别说了!”杜如晦猛地一挥手,打断了众人的争论。
他看着天边逐渐暗淡下来的夕阳,心中涌起一股深深的疲惫感。